- 年份
- 2024(5860)
- 2023(7893)
- 2022(6375)
- 2021(5692)
- 2020(4842)
- 2019(10631)
- 2018(10496)
- 2017(20278)
- 2016(10261)
- 2015(11030)
- 2014(10779)
- 2013(10961)
- 2012(9761)
- 2011(8310)
- 2010(8583)
- 2009(8484)
- 2008(8709)
- 2007(8106)
- 2006(7206)
- 2005(6682)
- 学科
- 业(71671)
- 企(67904)
- 企业(67904)
- 管理(52656)
- 济(49155)
- 经济(49093)
- 业经(23925)
- 方法(20000)
- 财(19549)
- 农(18979)
- 技术(18486)
- 务(16461)
- 财务(16455)
- 财务管理(16448)
- 企业财务(15573)
- 农业(14504)
- 技术管理(13227)
- 数学(12593)
- 数学方法(12537)
- 策(12005)
- 制(11409)
- 划(11348)
- 中国(11253)
- 理论(10902)
- 和(10746)
- 企业经济(10727)
- 经营(10404)
- 体(9387)
- 体制(8474)
- 决策(8216)
- 机构
- 学院(154634)
- 大学(147599)
- 济(70360)
- 管理(70195)
- 经济(69305)
- 理学(60338)
- 理学院(59888)
- 管理学(59459)
- 管理学院(59149)
- 研究(42281)
- 中国(36598)
- 财(33306)
- 京(29590)
- 财经(26168)
- 江(24572)
- 经(23688)
- 农(23177)
- 科学(22473)
- 商学(21237)
- 商学院(21058)
- 经济学(20230)
- 中心(19891)
- 所(19737)
- 业大(19662)
- 经济管理(19362)
- 州(19118)
- 财经大学(19027)
- 经济学院(18243)
- 北京(18241)
- 农业(17980)
- 基金
- 项目(97053)
- 科学(80197)
- 研究(75355)
- 基金(72124)
- 家(60291)
- 国家(59657)
- 科学基金(54916)
- 社会(51340)
- 社会科(48842)
- 社会科学(48832)
- 省(40130)
- 基金项目(38485)
- 自然(33999)
- 自然科(33336)
- 自然科学(33329)
- 自然科学基金(32874)
- 教育(32697)
- 划(30964)
- 编号(29248)
- 业(29033)
- 创(28152)
- 资助(27413)
- 创新(25001)
- 成果(22221)
- 发(21679)
- 制(21537)
- 部(21369)
- 国家社会(21149)
- 重点(20750)
- 人文(19818)
共检索到234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磊 何艳辉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结构影响持续深化,不仅表现在传统受雇工作形态,还表现在企业创业选择和决策方面。文章基于国家层面自动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使用2011—2017年全球创业观察(GEM)创业活动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国家层面机器人数据,研究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按照创业动机划分机会型创业活动和生存型创业活动发现,机器人使用增加显著促进了机会型创业活动。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和考虑不同衡量指标下依然稳健。文章进一步从市场进入障碍、人力资本效应两个维度考察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使用通过简化企业生产程序,降低企业市场进入障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创业活动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使用对创业活动促进作用在OECD国家幅度更大,机器人使用显著增加了中年群体、女性群体以及中低受教育水平群体机会型创业活动概率,机器人使用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创业差距。文章研究为促进我国机器人应用深化以及机会型创业活动实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机器人 创业选择 机会型创业 生存型创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磊 马欢 徐刚
本文构建跨省界城市对的工业企业数据集,结合国家企业注册登记数据精准识别工业企业退出年份,研究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企业退出的影响,并检验企业工业机器人使用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将导致企业退出概率增加;而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可以抑制最低工资上调导致的企业退出风险。以上结果在使用跨省界区县对的宏观数据检验时依然稳健。此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节约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降低了其退出风险。本文研究对“稳企业”及产业智能化转型具有较强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盛丹 卜文超
本文利用2006~2013年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巴蒂克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方法,考察了机器人使用对我国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机器人使用显著抑制了企业污染排放。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机器人使用主要通过人工替代、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增设末端处理设备和增强排污处理能力等渠道降低企业污染排放。本文的研究为客观评估机器人使用对中国环境污染排放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有助于中国制定机器人使用的配套政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机器人 企业污染排放强度 工具变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仲良 屈小博
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利用IFR国别数据总结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如下"卡尔多事实":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动导致了"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应用加快了资本深化过程;主要国家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均基于本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并将其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重大技术突破主要依赖于行业内头部企业的长期技术积累。对中国代表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初始发展路径都具有相似产业背景;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应用中存在过度推广问题,在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制造业中应用程度相对不高。理论和调查研究都表明,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其也会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产生交互影响。因此,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化特征规律,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引导推进工业机器人更多地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避免盲目实施"机器换人"。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发展 数字经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舜 韩雷
新兴技术变革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对生育观念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厘清机器人使用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内在逻辑,并综合使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公布的机器人安装数据和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8)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机器人使用降低了女性生育意愿,该结论在使用双重机器学习、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及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机器人使用降低女性生育意愿的机制是谈判地位效应;(3)机器人使用对体制外的就业部门、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受宗族文化影响强的家庭的女性生育意愿的抑制效应更大;(4)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变革改变了家庭生育偏好,说明机器人使用有助于缓解性别比例失衡。同时,机器人使用还冲击了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提高了女性在生育决策中的自主性。为此,可以通过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充分发挥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对经济高质发展的推动作用,缓解性别比例失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程虹 袁璐雯
文章通过独特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应用OLS、IV和中介效应的实证方法,验证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于质量改进的显著效应。机器人的使用带来了工艺创新,也就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流程以及检测方法的应用,从而改进了企业的质量。文章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在制造业企业中全面推进机器人使用;我国制造业的技改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使用工艺的创新;我国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共性技术的公共投入。
关键词:
机器人 工艺创新 质量 中国企业综合调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秋静 刘斌
劳动变换规律是马克思劳动发展理论的“硬核”,在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的当下,劳动变换规律的现实意义值得关注。鉴于此,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蒂蒙斯创业理论搭建了逻辑框架,使用微观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对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工业机器人能促进创业,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进行敏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其次,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抛出工人-增加创业者、提高生产力-增加创业资源、产生新劳动-增加创业机会”的机制促进创业。最后,拓展分析显示,区分行业来看,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城市来看,在社会保障水平、公共教育支出较高的城市,工业机器人对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区分创业类型来看,工业机器人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结论说明,在推进工业智能化的同时,应做大创业这一就业“蓄水池”,帮助劳动者适应劳动变换规律。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创业 劳动变换规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薛哲 陈小云 李永诚 宋志金
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引导服务机器人深入应用。但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机器人服务失败时有发生,这会阻碍机器人的市场扩展,而机器人共情可以作为一种自我服务补救方式。基于社会判断的内容维度,通过进行两项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机器人服务失败的严重性较低,机器人共情会影响顾客对它的社会判断,共情能通过温暖感知和能力感知间接促进顾客对机器人的持续使用意愿,同时,共情对顾客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效应;而在机器人服务失败严重性较高的情景下,机器人共情的积极效应消失。因此,企业在应用服务机器人时应注重强化其共情能力的塑造,并有效识别顾客对其服务失败的严重性认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理 冯科 吴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急速扩张。现有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而对于微观层面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则缺乏细致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正向提升作用,并检验了四种影响机制: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劳动力结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文章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理 冯科 吴垠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急速扩张。现有文献多数从宏观角度出发,讨论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劳动力的影响、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等,而对于微观层面机器人使用如何影响企业价值以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则缺乏细致研究。文章通过对中国2011—2020年上市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企业价值的正向提升作用,并检验了四种影响机制:企业劳动力成本、企业劳动力结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同时,对于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文章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鹏 梁琳 齐荻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英浩 汪明峰 刘婷婷
机器人制造业作为现阶段的高端制造产业,既是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以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单元,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对从事机器人制造业新建企业的地区差异与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球-地方"视角,利用面板负二项模型方法,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机器人制造业企业在局部地理空间格局中存在显著且稳定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影响因素方面,除了全球化在各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差异很大。最后结合研究发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绍俭 殷永昆 毛慧
本文以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企业进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进入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企业进入率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通过构建Bartik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改变关键变量的度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一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高的地区,其真实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可以促进新企业进入规模的提升;二是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可以吸引企业进入。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影响更大;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机器人应用对新企业进入的作用更强;机器人应用对新企业进入的影响随着进入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机器人 企业进入 劳动力成本 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