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5)
2023(11521)
2022(9274)
2021(8461)
2020(7164)
2019(16357)
2018(15709)
2017(30321)
2016(16143)
2015(18338)
2014(17725)
2013(18185)
2012(16739)
2011(14993)
2010(15063)
2009(14251)
2008(14407)
2007(12787)
2006(11194)
2005(10551)
作者
(44307)
(36912)
(36815)
(35072)
(23900)
(17610)
(16544)
(14159)
(14110)
(13166)
(12855)
(12417)
(12141)
(11548)
(11513)
(11236)
(11024)
(10688)
(10641)
(10274)
(9149)
(8984)
(8918)
(8411)
(8302)
(8239)
(8179)
(7943)
(7281)
(7134)
学科
(85921)
经济(85832)
(80775)
(73948)
企业(73948)
管理(65016)
方法(41756)
数学(33947)
数学方法(33844)
业经(28049)
(27854)
(25606)
中国(23439)
(20562)
财务(20558)
财务管理(20541)
企业财务(19531)
农业(18701)
技术(16879)
(16587)
贸易(16573)
(16462)
(16202)
(15301)
(15138)
(13675)
(12984)
企业经济(12113)
理论(12090)
经营(11846)
机构
学院(242407)
大学(238854)
(120424)
经济(118864)
管理(102018)
理学(88255)
理学院(87503)
管理学(86800)
管理学院(86329)
研究(76111)
中国(64315)
(55591)
(48843)
财经(44790)
(41132)
经济学(39027)
科学(38820)
(36258)
经济学院(35573)
(35289)
(34690)
中心(34575)
财经大学(33322)
研究所(32215)
北京(30976)
商学(30821)
商学院(30555)
业大(29501)
经济管理(28676)
(27356)
基金
项目(154584)
科学(126939)
基金(119135)
研究(116999)
(100890)
国家(100020)
科学基金(89477)
社会(81965)
社会科(78081)
社会科学(78066)
基金项目(62168)
(56992)
自然(54484)
自然科(53383)
自然科学(53372)
教育(52612)
自然科学基金(52597)
资助(48813)
(46828)
编号(44263)
(37058)
国家社会(35925)
(35502)
(35441)
成果(34268)
重点(33738)
教育部(33242)
(33120)
人文(32654)
创新(32198)
期刊
(130825)
经济(130825)
研究(75290)
中国(46311)
(45975)
管理(43421)
(31948)
科学(30350)
学报(27046)
(24839)
金融(24839)
财经(24009)
大学(22782)
技术(22605)
经济研究(22307)
农业(22251)
学学(21591)
业经(21334)
(20862)
教育(17519)
问题(17422)
(16327)
技术经济(16113)
世界(15283)
(15279)
国际(13743)
统计(12762)
商业(12259)
现代(12187)
(12072)
共检索到36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小钢  刘叩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如何在更好地利用新兴科技的同时促进高质量就业,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由于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的替代弹性不同,机器人使用将导致非常规任务就业增长,常规任务就业减少,产生就业极化效应,且这种极化效应在机器人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接着,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机器人进口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常规任务劳动力,机器人显著促进了非常规任务劳动力就业;而且,机器人的就业极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出口贸易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的证据表明,机器人确实是通过常规任务岗位替代效应和非常规任务岗位创造效应导致了就业极化;相比于技能偏向,机器人更多体现的是工作任务偏向属性(RBTC)。本文深化了对机器人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理解,为制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高质量就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坤荣   乔刚   王冠宇  
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给经济活动带来了深刻影响,成为微观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提升出口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匹配了中国制造业行业机器人数据、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与企业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器人对企业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多重稳健性检验和使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器人应用对出口的促进作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在非国有企业、规模小的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中,机器人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研究结论为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提供了可行借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慧   杨永聪   彭璧玉  
工业机器人在企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否重塑企业生存优势值得探讨。基于IFR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生存的效应与机制。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重塑企业生存优势,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企业生存概率会上升35.60%;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效果更显著,政府补贴并未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不同工业部门及制造业细分行业存在明显不同,该促进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区域、高科技创新区域企业生存的促进效应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出规模扩大均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重塑企业生存优势的重要渠道。在数字经济时代,上述发现为下一阶段工业机器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小钢  朱国悦  冯大威  
提升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机器换人浪潮下,自动化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将自动化技术纳入扩展理论框架,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会显著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器人应用通过资本-劳动替代效应、工资率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尤其是食品制造业、印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幅度更大。研究还发现,提高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和劳动者议价能力,有助于缓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冲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冯玲  袁帆  刘小逸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给定要素市场价格,机器人相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成本节约优势,会降低企业边际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边际收益,激励企业创新,并形成高技能劳动者和其他资本品与机器人之间的“人机协同”“资机协同”效应。实证部分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机器人的创新激励价值,并从人机协同、资机协同、生产率异质性等角度为理论推论提供支持证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伴随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生产任务分析框架,构建机器人技术与劳动力需求的静态均衡模型,采用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减少了劳动力就业规模,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重,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均有显著的负向替代效应、正向的生产率效应和新任务恢复效应(连锁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部地区及民营企业,机器人应用减少劳动力就业规模和增加高技能劳动力比重的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增加了研发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就业规模下降但比重增加。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微观影响,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聂飞  胡华璐  李磊  
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能否推动智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式发展,关乎生产方式转型和环境治理的成效。以2000—2013年手工匹配的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探讨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企业的绿色生产。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企业SO_2的排放规模与强度,促进了企业绿色生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通过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和任务安排来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在逐利动机驱使下,绿色创新将转化为企业绿色生产的实际激励;工业机器人对企业绿色生产的影响在垂直技术溢出作用下将突破行业间限制,通过产业链传导存在向上下游企业的传递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并不会促进所有企业的绿色生产行为,而是主要影响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技术密集型非国有企业。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也为政府和企业如何抓住智能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契机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宏伟蓝图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良源  张一帆  林建浩  李兰玉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趋势加快的现实问题,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技术能够应对由此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但也同时引发了公众对工业机器人冲击劳动力市场的广泛担忧。本文基于2019年800家广东企业调查数据,给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用工决策的微观层面证据。研究表明,相比没有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拥有更大的用人规模、具有更高的扩大用工意愿。这与工业机器人能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产生相关技术岗位需求等作用机制有关,同时也受到劳动替代效应阶段性特征的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非制造业企业、生产链上游企业和珠三角地区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的就业带动能力更强。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应该推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促进就业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綦建红  付晶晶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考察机器人应用对最低工资政策制定初衷的反向冲击。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政策显著促进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且在大规模和平均工资较低企业、自动化程度高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南方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中更为显著;最低工资政策主要通过用工成本上涨和政策遵从加强来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而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技能组成工资,提升了劳动者的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但对不同企业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尚不明朗,对最低工资政策的冲击仍需未雨绸缪。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震坤  綦建红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效应。估计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效果在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动态视角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带来贸易拓展效应,但新建贸易关系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也会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低质量产品将从中高质量产品中抢夺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的竞争效应;还会带来先发优势效应,即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获得的质量提升效果远高于平均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金东   徐文君   王佳慧  
在人工智能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的同时,世界范围内青年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加剧青年失业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使用工业机器人数据和OECD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并未加剧青年失业,反而显著降低了青年失业率。不过,人工智能缓解青年失业的效应部分来自对临退休年龄员工的替代。由于失业回滞现象和“机器换人”的不可逆性会部分抵冲人工智能对青年就业的正向影响,人工智能对青年失业的缓解效应在经济下行期更为显著,但在经济上行期有所抑制,表现出反周期性特征。文章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就业优先战略并行不悖,但应同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缓解青年失业方面的局限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茜茜   高翔   黄建忠  
工业机器人凭借其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应用在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广泛应用已成为提升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战略工具。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从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双侧视角,探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对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采用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策略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结论依然显著;具体而言,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般贸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从影响机制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通过资本深化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生产率效应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影响中的来源风险、断裂风险和行业扩散效应。本文为运用智能化、自动化手段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助力中国制造业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程虹  袁璐雯  
文章通过独特的"中国企业综合调查"数据,应用OLS、IV和中介效应的实证方法,验证了机器人的使用对于质量改进的显著效应。机器人的使用带来了工艺创新,也就是新的加工方式、生产流程以及检测方法的应用,从而改进了企业的质量。文章的政策启示为,我国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在制造业企业中全面推进机器人使用;我国制造业的技改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使用工艺的创新;我国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中,要突出对机器人共性技术的公共投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亚光   何瑛   金振   田马飞  
“用数赋智”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在供应链层面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一个重要且亟待探讨的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客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显著提高企业客户稳定性;从影响机制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风险治理效应”增进客户稳定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资本密集型、数字化转型程度低、非国有企业和客户年龄较低的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客户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强化客户稳定性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数字经济赋能与企业客户治理的相关文献,对推动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