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4)
- 2023(12929)
- 2022(10683)
- 2021(10292)
- 2020(8103)
- 2019(18633)
- 2018(18297)
- 2017(33840)
- 2016(18376)
- 2015(20262)
- 2014(20143)
- 2013(19771)
- 2012(18085)
- 2011(16537)
- 2010(16780)
- 2009(15954)
- 2008(15877)
- 2007(14213)
- 2006(13030)
- 2005(12046)
- 学科
- 济(78845)
- 经济(78733)
- 业(56785)
- 农(51910)
- 管理(47743)
- 农业(34957)
- 企(34333)
- 企业(34333)
- 方法(26864)
- 中国(25241)
- 业经(24237)
- 数学(23006)
- 数学方法(22805)
- 制(22379)
- 财(19718)
- 体(16451)
- 贸(15321)
- 贸易(15312)
- 易(15051)
- 银(14434)
- 银行(14426)
- 发(14250)
- 行(13976)
- 地方(13837)
- 融(13307)
- 金融(13304)
- 学(12875)
- 体制(12628)
- 农业经济(12588)
- 策(12132)
- 机构
- 学院(261897)
- 大学(259537)
- 济(119895)
- 经济(117721)
- 管理(96565)
- 研究(94342)
- 理学(82597)
- 理学院(81760)
- 管理学(80688)
- 管理学院(80197)
- 中国(75781)
- 财(56131)
- 农(56047)
- 京(54841)
- 科学(51062)
- 所(46053)
- 财经(42921)
- 中心(42830)
- 农业(42203)
- 研究所(41129)
- 业大(39347)
- 江(39275)
- 经(39228)
- 经济学(37772)
- 北京(35005)
- 范(34639)
- 师范(34378)
- 经济学院(33787)
- 院(33045)
- 财经大学(31474)
- 基金
- 项目(167804)
- 科学(133867)
- 研究(131352)
- 基金(123207)
- 家(106039)
- 国家(105020)
- 科学基金(89876)
- 社会(87151)
- 社会科(82216)
- 社会科学(82201)
- 基金项目(64015)
- 省(63778)
- 教育(59848)
- 编号(53502)
- 划(52866)
- 自然(52416)
- 自然科(51164)
- 自然科学(51151)
- 自然科学基金(50273)
- 资助(48812)
- 成果(44757)
- 部(39853)
- 制(38579)
- 重点(37891)
- 发(37858)
- 课题(37573)
- 国家社会(37464)
- 创(35216)
- 性(34891)
- 教育部(34682)
- 期刊
- 济(144086)
- 经济(144086)
- 研究(85214)
- 农(61709)
- 中国(61479)
- 财(42701)
- 农业(41901)
- 学报(36685)
- 科学(36361)
- 管理(34943)
- 教育(31570)
- 大学(30736)
- 融(30033)
- 金融(30033)
- 学学(28977)
- 业经(27018)
- 技术(22669)
- 财经(22368)
- 经济研究(21238)
- 问题(19950)
- 业(19410)
- 经(19404)
- 世界(16921)
- 农村(15626)
- 村(15626)
- 农业经济(15361)
- 贸(14906)
- 版(14504)
- 经济问题(13562)
- 国际(12787)
共检索到412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曦 罗洪群 成卓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内涵提出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改革的思路,针对现行农村扶贫机制在法律保障、管理机制、纵向传递、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和监督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机制设计理论的要求,重点从确立法律保障、规范管理体制、拓展横向传递、整合扶贫资源、完善社会参与和加强监督评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改革的路径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宏霞 史林东
长期以来,中国设计的农村金融制度没能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信息传递成本问题,致使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激励,而农村金融新政则实现了对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突破,也有效破解了金融机构和农村借贷者之间信息传递成本过高问题。制度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使经济参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追求的同时实现新政既定的社会目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制度变迁 机制设计 新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文
"整体性扶贫"是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和实践的本土经验总结,使得扶贫开发中的一切"整合"得到落实。"整体性扶贫"的命名来源于西方前沿的公共治理"整体性政府"理论,然而,尽管都强调公共问题治理中的"多元整合",但"整体性扶贫"与"整体性政府"仍存在着本质差异。差异具体体现在二者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政府在多元整合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制度体制以及政治文化的不同。因而,可以说,"整体性扶贫"是中国政府的创新,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治理模式,而不是盛行于西方的公共治理模式的拷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文文
"整体性扶贫"是对中国扶贫开发政策和实践的本土经验总结,使得扶贫开发中的一切"整合"得到落实。"整体性扶贫"的命名来源于西方前沿的公共治理"整体性政府"理论,然而,尽管都强调公共问题治理中的"多元整合",但"整体性扶贫"与"整体性政府"仍存在着本质差异。差异具体体现在二者的产生背景以及中国政府在多元整合中的绝对主导地位,而差异来源于中西方制度体制以及政治文化的不同。因而,可以说,"整体性扶贫"是中国政府的创新,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治理模式,而不是盛行于西方的公共治理模式的拷贝。
[期刊] 求索
[作者]
付胜南
党和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属地监督、专项巡视监督、职能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力量,构建了与脱贫攻坚责任制相配套的覆盖省市县乡村全层级、识贫扶贫脱贫全过程、体制内外全方位的扶贫监督体系。但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分析可知,现有扶贫监督体系存在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信息使用效率相对不高、监督主体激励相对不相容等问题。因此,亟需从有效整合基层监督资源、实现扶贫监督信息共享、优化扶贫监督激励机制等层面完善扶贫监督体系,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制度保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制优化路径提供个案探索。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楚永生
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长期奋斗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正式承担起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历史责任,专门成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在省、地、县三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忠言
中国经济的普遍增长与政府的积极作为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政府战胜贫困的两大因素。中国扶贫机制的特征有三:1.政府、市场、社会方式同时发挥作用;2.各种方式之间的整合广泛存在;3.在整合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笔者认为以上两个因素并不能很好展示中国扶贫模式背后的逻辑。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制度化、经常化的"跨界"整合以增进公共价值。我国农村扶贫也具有这种多元整合的特征,其与整体性治理理论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本文从整体性治理理论出发,以我国扶贫格局中的东西协作为案例以展现我国农村扶贫中政府主导下多元整合的扶贫模式。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扶贫 政府角色 多元整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龚强
迈尔森、赫维茨与马斯金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本文深入探讨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并从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分析了50年来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机制设计问题。
关键词:
机制设计理论 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伶俐 周灿 王定祥
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高效的农村扶贫金融制度,不仅能够规范金融扶贫的责任、义务和方向,而且能够实现金融公平基础上增进金融扶贫效率,有利于形成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这对于当前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战略意义重大。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沿革阶段及其扶贫逻辑、总体特征,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沿革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扶贫金融组织、扶贫金融资源开发、扶贫金融产品交易、扶贫金融风险分担、扶贫金融调控、扶贫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农村扶贫金融制度改革创新的未来趋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瑶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农村脱贫步伐不断加快,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扶贫政策与脱贫实际需求不完全适应,农村扶贫机制亟待优化。(一)改进贫困识别方法和流程,建立与农村贫困发生特点相一致的瞄准机制。贫困识别是一项世界性难题,难点就在于贫困标准的绝对性与贫困发生的相对性特点之间存在着矛盾,找到一个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曦 赵朋飞
贫困目标瞄准粗放、扶贫资源投入分散、管理监督评估体系欠缺、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传统农村扶贫机制设计的主要缺陷与障碍。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7017万人全部如期脱贫的要求下,必须科学设计以健全精确识别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优化监督评估机制与拓展社会参与机制为主体的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战略。
关键词:
农村 扶贫战略 精准扶贫 机制设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海英
把社会发展仅仅视为单纯的经济现象的传统社会发展观对农村扶贫产生种种弊端。应当用全面的、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农村扶贫 ,把农村扶贫汇入经济发展的主流 :农村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以农村贫困地区的综合发展为宗旨 ,以农村社会弱者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在农村扶贫活动中 ,应当考虑到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引进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环境保护和心理培育等新的机制 ,运用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种种农村扶贫项目及其结果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心理效益三个方面的全面分析。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观 农村扶贫 机制 效益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杜毅 肖云
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是新时期我国农村两项重要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何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是目前制约两项制度顺利实施的一大难题。对重庆市贫困地区的调研表明,农村贫困对象识别存在偏差,贫困对象分类不够明确,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福利依赖"和"贫困陷阱"现象突出,受助人口退出难;部门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扶贫资源供给分散。应基于贫困对象识别机制、贫困对象分类救助机制、贫困对象自身"造血"机制、动态考核与退出机制和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对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瑶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农村脱贫步伐不断加快,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扶贫政策与脱贫实际需求不完全适应,农村扶贫机制亟待优化。(一)改进贫困识别方法和流程,建立与农村贫困发生特点相一致的瞄准机制。贫困识别是一项世界性难题,难点就在于贫困标准的绝对性与贫困发生的相对性特点之间存在着矛盾,找到一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向昭颖 张冰松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贫困劳动人口的素质和就业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于我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精准扶贫机制不健全、扶贫效率较低,缺乏良好的职业教育脱贫的社会文化环境等问题。基于此,应从机制建设入手,加快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相关联的统筹机制、运行机制、精准识别机制、多方联动机制以及多元化投入机制等,以开创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新局面。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