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218.209.10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22)
2023(22275)
2022(18555)
2021(17291)
2020(14381)
2019(32692)
2018(32307)
2017(61641)
2016(33471)
2015(37285)
2014(36724)
2013(35699)
2012(32388)
2011(28804)
2010(28782)
2009(26925)
2008(26082)
2007(23200)
2006(20243)
2005(17830)
作者
(93701)
(77970)
(77377)
(73762)
(49691)
(37242)
(35332)
(30396)
(29614)
(27854)
(26475)
(26350)
(24752)
(24751)
(23994)
(23956)
(23245)
(23042)
(22540)
(22371)
(19284)
(19231)
(18956)
(17980)
(17483)
(17320)
(17299)
(17223)
(15631)
(15543)
学科
(129813)
经济(129657)
(108726)
管理(105921)
(95275)
企业(95275)
方法(56915)
数学(46261)
数学方法(45572)
(39466)
(37850)
业经(36952)
中国(36881)
(27254)
农业(27133)
(26696)
理论(26009)
(25967)
财务(25875)
财务管理(25833)
地方(25145)
技术(24736)
企业财务(24467)
(23428)
(22155)
贸易(22138)
(21484)
(20401)
(20347)
银行(20295)
机构
学院(462836)
大学(459606)
管理(182418)
(180789)
经济(176840)
理学(156989)
理学院(155317)
管理学(152395)
管理学院(151538)
研究(150829)
中国(115091)
(97925)
科学(94293)
(85043)
(76879)
(74936)
(70007)
中心(69016)
业大(68896)
研究所(68056)
财经(67506)
(61373)
(61359)
北京(61139)
师范(60749)
农业(60115)
(56276)
(55680)
经济学(53826)
技术(50811)
基金
项目(314740)
科学(248269)
研究(232125)
基金(227062)
(197713)
国家(195984)
科学基金(169309)
社会(146035)
社会科(138182)
社会科学(138147)
(124709)
基金项目(119239)
自然(109615)
教育(107627)
自然科(107057)
自然科学(107027)
自然科学基金(105095)
(104023)
编号(95572)
资助(92477)
成果(77288)
重点(70465)
(68377)
(67700)
(67436)
课题(66094)
创新(62673)
国家社会(59951)
科研(59669)
项目编号(59162)
期刊
(201759)
经济(201759)
研究(133668)
中国(93142)
学报(73218)
管理(71994)
(70904)
(68565)
科学(67033)
教育(57193)
大学(55900)
学学(52247)
农业(48687)
技术(43292)
(39057)
金融(39057)
业经(35871)
财经(33022)
经济研究(31679)
(28417)
(27609)
问题(26212)
图书(25120)
技术经济(23103)
科技(22608)
(22477)
现代(21236)
商业(20782)
理论(20198)
资源(19973)
共检索到68659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宫舒文   李志刚   王举颖   彭涛  
近年来,组织关系及其协同演化成为裂变创业研究的关注重点,然而尽管现有研究针对裂变视角下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与重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却忽视了价值共创这个重要前提和关键动力。本文以机会-资源一体化为透镜,对海尔与源自“海尔系”的两家裂变新创企业实现价值共创的路径进行探究,归纳出一体化交互、匹配式连接与适应性重构三个关键环节,并基于不同裂变情境提炼出两条独特路径:互补型裂变创业通过资源驱动一体化、供应链群连接和内生能力重构的路径实现价值共创,具有“聚核式”共创特点;创新型裂变创业通过机会驱动一体化、产业集群连接和外拓能力重构的路径实现价值共创,具有“触点式”共创特点。本文揭示了裂变创业价值共创的三个关键环节和两条独特路径,对新创企业与母体企业如何在裂变创业过程中实现协同共创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鑫  李志刚  乔宝刚  贾建锋  
近年来,从微观视角解读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鉴于构建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特殊要求,现有研究或者重视在位企业安排多样主体,或者强调新企业颠覆在位企业的统治地位,但是忽视了新企业构建与在位企业协同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情境。母体支持型裂变创业是指受到母体企业正式支持并从母体内部裂变形成独立企业的创业形式,其蕴含的资源禀赋与嵌入的关系特征为补足当下的研究缺憾创造了条件。本研究以资源编排理论为透镜,对由海尔裂变产生的两家新企业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全过程进行探究,归纳出“母体裂变情境”“生态基石结构化”“生态协同能力化”“生态联动杠杆化”四个核心构念,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探索式”和“利用式”两条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构建路径。其中,新企业裂变时面临的母体企业情境是引发不同路径的直接原因。这些发现为商业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资源编排理论以及裂变创业双元创新做出了理论贡献,也为试图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在位企业和裂变创业企业提供了实践启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鑫  李志刚  乔宝刚  贾建锋  
近年来,从微观视角解读商业生态系统构建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鉴于构建商业生态系统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特殊要求,现有研究或者重视在位企业安排多样主体,或者强调新企业颠覆在位企业的统治地位,但是忽视了新企业构建与在位企业协同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情境。母体支持型裂变创业是指受到母体企业正式支持并从母体内部裂变形成独立企业的创业形式,其蕴含的资源禀赋与嵌入的关系特征为补足当下的研究缺憾创造了条件。本研究以资源编排理论为透镜,对由海尔裂变产生的两家新企业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全过程进行探究,归纳出“母体裂变情境”“生态基石结构化”“生态协同能力化”“生态联动杠杆化”四个核心构念,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出“探索式”和“利用式”两条不同的商业生态系统构建路径。其中,新企业裂变时面临的母体企业情境是引发不同路径的直接原因。这些发现为商业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资源编排理论以及裂变创业双元创新做出了理论贡献,也为试图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在位企业和裂变创业企业提供了实践启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刚   宫舒文   彭涛  
新创企业往往面临资源困境,导致创业失败率较高。裂变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业形式,其资源获取途径和价值实现路径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有效提升新创企业成功率。本文基于竞合战略和资源行动双重理论,聚焦裂变企业与母体企业的紧密嵌入关系,深入探究裂变创业的价值创造机制。本文通过对源自“海尔系”与“蒙牛系”的四家裂变企业进行细致剖析,发现裂变企业通过策略性实施依附式竞合战略、联盟式竞合战略以及共生式竞合战略,逐步采取内向型资源拼凑、外向型资源编排以及生态型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方案,可以成功实现各类资源的跨组织流动,最终促成裂变企业的价值捕获与母体企业的价值增值。研究结论揭示了“竞合战略驱动下裂变创业价值创造机制”的黑箱,阐释了竞合战略驱动裂变创业价值创造的底层逻辑,论证了裂变创业通过资源行动实现裂变企业和母体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为裂变企业高效借力母体资源以及母体企业转变员工创业观念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秦春倩  
母公司保持对裂变公司的控制权,但用分红权补足创业团队的股权,实现母子公司的双赢。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芬尼科技)自2002年4月创立(前身为广州市密西雷电子有限公司)以来,先后裂变出20多家新创企业(如下页表1所示),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拓展产业版图、丰富产品线,成长为空气能热泵、新能源设备、环保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静  苏敬勤  
从创业机会选择视角探讨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创业理论提出创业机会、内企业家、组织特征和资源承诺四要素模型,选取腾讯和阿里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纵向跨案例对比分析识别了复制型内部创业、拓展型内部创业和生态型内部创业3种内部创业路径。研究发现:(1)源于不同创业机会的复制型内部创业和拓展型内部创业在经历战略转折后均可趋同演化为生态型内部创业;(2)创业初期,组织特征在复制型内部创业路径和拓展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不同,而内企业家和资源承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相同;(3)创业转折期后,内企业家和组织特征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发生改变,而资源承诺在生态型内部创业路径中的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保持不变。基于中国互联网情境探讨内部创业路径的演化机制,为互联网企业内部创业提供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晨  王戈菲  周锦来  
新型举国体制下核心领域科研攻关要求科学家将前沿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家主导创业活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从学院派到企业家的身份转变成为科学创业的直接挑战。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框架,从行动者视角探究科学家主导的创业模式。通过龙芯中科和中科纳新的双案例研究发现:首先,创业机会是科学创业的先决条件,根据创业机会涌现方式差异可将科学家创业划分为机会发现驱动模式和机会创造驱动模式。其次,两种科学家创业模式的机会—资源一体化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机会发现驱动模式强调发现科学创业机会,由外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推动内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机会创造驱动模式强调创造科学创业机会,由内部机会—资源一体化驱动外部机会—资源一体化。最后,外部环境要素和企业内部要素影响科学家创业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可为新型举国体制下科学家为国创业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郝晨  张卫国  李梦雅  
国际社会创业企业是解决当今全球社会问题的主要力量,价值共创是嵌入在国际社会创业过程中的核心逻辑。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以比亚迪为代表,从社会网络的三个层面并结合价值共创的三个阶段,探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网络、市场网络、技术网络的形成是实现国际社会创业价值共创的前提,多元网络中的要素是形成价值共创各阶段主要维度的因素;(2)在国际社会创业的价值共创过程中,观念共识阶段包括决策共识、市场共识与技术共识,价值共生阶段包括共建营商环境、共谋市场发展与共同研发新品,价值共赢阶段包括公私两利、休戚与共与相得益彰;(3)价值共创各阶段维度的逻辑整合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了强关系网络并互为命运共同体,形成了价值共创机制,以更高效地协同解决国际社会问题。本文不仅推进了国际社会创业与社会网络理论的交叉研究,还丰富了国际社会创业的研究情境,拓展了价值共创过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对企业学习如何在国际社会创业中构建社会网络,如何与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共创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斌  陈详详  陶向明  陈慧慧  
过往研究就创业机会的来源和产生等问题存在争议,而且聚焦于创业者、创业企业及外部环境等独立要素,割裂了创业机会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创业机会研究的演进脉络,发现创业机会共同创造(co-creation)已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初步界定了"创业机会共创"的概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进一步,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了机会共创的参与要素,以此区分了实现创业机会共创的四种基本互动路径:即机会之间的互动,创业主体与机会的互动,创业主体之间的互动,创业主体与环境的互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华晶  张玉利  李永慧  
"第一桶金"的颜色源于创业与伦理的融合。基于创业者伦理视角,根据"手段-目的"关系框架,构建了创业机会选择路径的分析模型,包括"经济-非经济"价值和"自我-他人"价值两个维度。选取中国创业情境下的典型案例,对循环型和发展型两大类共七种创业机会选择路径进行了剖析,揭示了"第一桶金"的多种颜色和绿色化倾向,对创业与伦理融合的研究和实践具有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侯士兵  冯霞  玄雪梅  
在"双创"战略指引下,研究生已渐成为高校创业的主力军。作者阐述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立足于创业教育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定位,针对研究生创业特点和困境,分析了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研究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同时以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研究生创业教育的举措和成效为例,探索研究生创业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得失,促进研究生创业教育的科学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虹  张妍  张行发  呼延文娟  
公司社会创业通过参与第三次分配,重构公益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生态系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基于万达集团扶贫丹寨县的案例考察,探索政府、企业和农民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研究发现,公司社会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者协调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借鉴价值共创三阶段过程模型,构建了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社会创业主导角色经历了“中央政府—大型企业—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转变,社会创业网络日益复杂。在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市场—社群协同治理相互嵌入机制和多元主体地方文化认同机制在多元主体价值共创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立足于“国家—市场—社会”的合作互动,为大型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刚  刘振  张玉利  
产业集群与裂变型创业存在相互影响,集群背景构成了裂变型创业的有利条件。本文运用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双重案例进行独立分析和比较研究。中国情境下产业集群内部的裂变型创业具有生存创业为主、机会创业为辅,企业渐进发展、组织业务多元,人力资源是成功关键,集群特质影响裂变型创业效果等四个典型特征;而且,与国外既有研究结论不同,中国集群背景下的裂变型创业在裂变动机、技术研发、优势共享、关系网络、业务分工和竞争态势等六个方面均具有自身独特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谢宝剑  贾晓芳  
加快提高城市创新创业水平是中国转换增长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07-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参照“中心-外围”理论的分析思路,讨论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在“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这一维度上的异质性和经济后果。结果显示,市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全国整体的城市创新创业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两者关系在欠发达城市更为显著;城市市场一体化对本地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依其与省内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其促进作用在距离中心城市100~200公里范围内最显著。进一步的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城市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在外围城市更为显著,进而有助于缩小省内中心-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研究结论为加快城市创新创业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潘安成  李鹏飞  
在中国情理文化背景下,创业者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情感交流,这种交情行为对把握创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央视《致富经》栏目中20个农业创业故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探析创业者如何在创业实践中运用交情行为获取创业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采用面子、人情和关系等社会技巧,向创业资源所有者寻求情感交汇以获得对方的社会认同,以此揭示创业者运用交情行为塑造创业导向性社会情境的行为机理;通过构建创业网络和激活创业资源,交情行为促进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探索和利用,具体表现为交情行为能够促进创业者从社会网络关系中构建创业网络、提高从创业网络中调用创业资源的效率、强化将社会资源激活为创业资源...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