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71)
- 2023(22004)
- 2022(18669)
- 2021(17360)
- 2020(14809)
- 2019(33993)
- 2018(33820)
- 2017(64924)
- 2016(35694)
- 2015(40030)
- 2014(39746)
- 2013(39238)
- 2012(36078)
- 2011(32241)
- 2010(32423)
- 2009(30387)
- 2008(30051)
- 2007(27134)
- 2006(23309)
- 2005(20701)
- 学科
- 济(143016)
- 经济(142852)
- 业(115917)
- 管理(111216)
- 企(101754)
- 企业(101754)
- 方法(67861)
- 数学(56696)
- 数学方法(55797)
- 财(41608)
- 农(41314)
- 业经(38006)
- 中国(35968)
- 学(30419)
- 务(28975)
- 财务(28875)
- 财务管理(28821)
- 贸(28223)
- 贸易(28209)
- 农业(28065)
- 制(27553)
- 易(27471)
- 企业财务(27325)
- 理论(27018)
- 地方(26583)
- 技术(25806)
- 和(24176)
- 银(21675)
- 银行(21614)
- 划(21492)
- 机构
- 学院(507997)
- 大学(504837)
- 济(199441)
- 管理(198936)
- 经济(195091)
- 理学(171810)
- 理学院(169903)
- 管理学(166554)
- 管理学院(165636)
- 研究(164193)
- 中国(124868)
- 京(107006)
- 科学(104635)
- 财(93392)
- 农(88074)
- 所(83588)
- 业大(78061)
- 江(76116)
- 研究所(76046)
- 中心(75637)
- 财经(74530)
- 农业(69504)
- 经(67601)
- 北京(67085)
- 范(65252)
- 师范(64544)
- 州(61218)
- 经济学(59752)
- 院(59698)
- 技术(55640)
- 基金
- 项目(341293)
- 科学(267996)
- 基金(246775)
- 研究(246006)
- 家(215729)
- 国家(213901)
- 科学基金(184026)
- 社会(153123)
- 社会科(145064)
- 社会科学(145027)
- 省(135118)
- 基金项目(129871)
- 自然(122078)
- 自然科(119292)
- 自然科学(119261)
- 自然科学基金(117131)
- 教育(114694)
- 划(113108)
- 资助(102824)
- 编号(100584)
- 成果(81105)
- 重点(76560)
- 部(74462)
- 创(72496)
- 发(72282)
- 课题(69389)
- 创新(67341)
- 科研(65917)
- 大学(63594)
- 教育部(63503)
- 期刊
- 济(217807)
- 经济(217807)
- 研究(142739)
- 中国(95478)
- 学报(82299)
- 农(80175)
- 管理(76220)
- 财(75581)
- 科学(74934)
- 大学(62152)
- 学学(58758)
- 教育(56202)
- 农业(55058)
- 技术(47392)
- 融(42277)
- 金融(42277)
- 业经(37735)
- 财经(36361)
- 经济研究(34597)
- 业(31554)
- 经(31220)
- 问题(28332)
- 技术经济(26497)
- 版(25176)
- 统计(25079)
- 科技(24181)
- 图书(24104)
- 策(23227)
- 商业(23129)
- 贸(22856)
共检索到740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字理 刘贻新 张光宇 欧春尧
选取比亚迪、特斯拉与丰田三家代表性的新能源汽车(NEV)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主张”与“价值实现”两个维度,分析凝练三个案例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模式;基于机会窗口视角,阐释“NEV企业面对不同类型的机会窗口时,是如何设计有效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帮助企业建立不同类型价值优势”的内在规律。研究发现:在同一行业当中,可以同时出现环境支持型、跨界融合型以及协同创新型三种不同的颠覆性创新模式。以制度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环境支持型模式能助其获取经济价值优势;以需求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借助跨界融合型模式能获取顾客价值优势;以技术机会窗口为驱动的企业,实施协同创新型模式能获取系统价值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静 李华军 赵燕 曹阳春
为解决后发企业如何设计在资源约束下开展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路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资源拼凑策略来获取和优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重点探讨资源拼凑策略如何助推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资源拼凑策略主要包括市场拼凑、实物拼凑、人力拼凑、技能拼凑与制度拼凑五大策略,其价值创造过程需要经历价值识别、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与价值检验四大阶段,在价值创造的不同环节,资源拼凑策略通过发挥不同的组合效应有效推动了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起资源拼凑视角下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后发企业的创新发展战略要积极向颠覆性创新探索转化并制定与之相符合的资源拼凑策略;同时政府在颠覆性创新领域的有关制度设计上要综合构建系统完善的政策工具,并发挥多级政府的政策协同效应等管理启示。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价值创造 资源拼凑 后发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枢盛 陈劲
通过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破解新能源汽车“阿喀硫斯之踵”,从而引发全球汽车行业巨变。中国汽车企业长期被压制,而颠覆性创新成为打破升级困境,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利器。基于数字智能化背景,依据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分析比亚迪和特斯拉20年间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在位企业的历程。研究发现,比亚迪在中国情境下完成自下而上的低端跨界颠覆性创新,特斯拉在美国情境下完成自上而下的高端跨界颠覆性创新,从而形成在中国情境下同一时期同一产业内的混合颠覆性创新。结论有助于丰富颠覆性创新理论,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丹 明星 宁成浩
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企业弯道超车的一个有效途径。消费者尤其是主流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态度对于新能源汽车能否成功替代燃油汽车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颠覆性创新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的影响,并考察消费者对燃油汽车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和消费者创新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意愿已经超过燃油汽车;(2)颠覆性创新感知直接促进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抑制其购买燃油汽车;(3)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满意度部分中介调节颠覆性创新感知和消费者购买意愿;(4)创新性较弱的消费者对燃油汽车的满意度更容易受到颠覆性创新感知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开展颠覆性创新研发时应凸显燃油汽车不具备的功能,在市场营销时应更多关注创新性较弱的消费者,让其感知到颠覆性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颠覆性创新理论和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模型,并对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安志东 吴文兴
颠覆性创新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备受相关领域追捧。文章以价值网络视角为基础,从价值的多个层面,如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来源等内容对颠覆性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同时,文章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络视角下的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进而选取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为案例,并按照价值控制塔的逻辑关系探究了物流企业如何进行颠覆性创新,进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文章得出客户的价值主张是物流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物流企业要紧跟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从而在引进颠覆性技术进行颠覆性创新的活动的同时实现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雁宁 赵志远 李艾丹 赵筱媛
本文围绕如何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模式的问题,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案例分析和归纳比较的方法,分析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颠覆性技术培育模式的构成要素,并结合欧洲典型国家以及欧盟对DARPA模式的效仿和本土化,验证、归纳出DARPA模式最为关键的要素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欧美颠覆性技术培育机构或基金在战略目标上存在军事化与非军事化的不同,但是在颠覆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中,明确的创新战略、高容错度的文化理念和深度参与创新过程的创新参与者起关键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郁冰 林婷
政府应如何构建有利于颠覆性技术涌现及创新价值实现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通过“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实现颠覆性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值得深入研究。从强制性制度压力视角探讨政策工具对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企实行“双积分”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断点回归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双积分”政策提高了新能源车企颠覆性创新的概率、数量、占比以及质量;(2)从机制分析看,“双积分”政策主要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项目、参与技术标准联盟两条路径促进新能源车企颠覆性创新;(3)异质性分析发现,“双积分”政策对车企颠覆性创新的推动作用,在民营企业以及更受媒体关注的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德力
颠覆性创新是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市场突破、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时理想的选择,关于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创新实例蕴涵的规律性东西的提炼和发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淘宝网以免费的商业模式打破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格局,成功地培育了中国网络购物的大市场。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分析企业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占领市场份额,并探讨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的创新条件、路径及其后续持续性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雯 夏蓓丽
在传统技术路线图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提出防御型、培育型、赋能型3类政策工具在用户需求、市场、产品、技术、参与者5个维度上的作用机制及其顺序逻辑。在此基础上,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综合采用案例分析和荟萃分析方法,验证该框架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技术路线图框架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视角阐释各阶段政策工具与颠覆性技术及其新兴产业发展间的互动演进规律,并提出早期阶段应以防御工具为主,侧重支撑知识空间形成;成长阶段应以培育工具为主,侧重建立良好利基功能;转型阶段应以赋能工具为主,通过适应性和转换性手段促使新旧范式平稳转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冯立杰 闵清华 王金凤 张珂
将颠覆性创新分为探索期、重塑期和强化期,聚焦于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对拼多多开展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商业模式依次经历产品型、产业型到生态型,凝练出后发企业颠覆性创新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推动颠覆性创新理论发展。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后发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光宇 崔今天 欧春尧 张瑶
近年来,我国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着政策限制、市场挤压和技术竞争等挑战。颠覆性创新作为管理实践中重要的创新理论与分析工具,价值创新为进一步探索颠覆性创新技术演化与市场侵入提供了新的着眼点,从而可为海外情境下后发企业突围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基于颠覆性创新和价值创新相关理论研究,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2对一加手机案例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归纳其演化路径。结果发现:本土后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颠覆性创新演化模型主要由4个主范畴构成,其中异质性需求定位是颠覆性创新价值主张的前提,用户中心化技术创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融入文化的商业化创新是价值传递的手段,市场侵蚀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结论可拓展颠覆性创新理论情境,对本土后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演化路径 价值创新 海外市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晓荣 刘云
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观,以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退坡为观测点,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路径演化。研究发现:(1)单要素并不构成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国际化战略与资源基础要素的有效组合形成了殊途同归的多元路径。(2)不同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绩效实现路径不同。规模较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国际化广度战略为主导,通过自身资源投入并整合政府或市场资源实现高水平创新绩效;而规模较小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则将国际化广度战略与国际化深度战略相结合,需要配置丰富的市场资源。(3)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渐退坡倒逼企业转变技术创新方式,企业“政策依赖性”减弱,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创新绩效呈现由政策驱动向市场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协同驱动转变的特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立杰 李燕燕 王金凤 张珂 刘鹏
作为后发赶超的关键之举,明晰颠覆式创新的前因条件及驱动模式,对后发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整合分析模型,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 QCA)对149个后发企业案例进行组态分析,探究颠覆式创新驱动模式。结果发现:单一前因条件难以成为驱动后发企业颠覆式创新的必要条件;存在4种颠覆式创新驱动模式,其中,市场驱动型和组织联盟型能够触发“自下而上”颠覆式创新,政府驱动型和技术主导型可以催生“自上而下”颠覆式创新;特定条件下,技术、组织和环境前因条件组合通过“殊途同归”的方式驱动颠覆式创新;不同驱动路径前因条件间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结论不仅能够揭示我国颠覆式创新多重驱动因素及复杂联动机制,而且可为后发企业通过颠覆式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爽 郭燕青
利用能量传递效率和报偿反馈效率刻画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构建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模型,选取中国A股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20122015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创新生态效率。研究发现: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能量传递效率总体不高,企业间差异较大,研发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技术人力资源投入效果不显著;报偿反馈效率较高,有力地促进了汽车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最后,围绕提高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 效率测度 新能源汽车 能量传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