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7)
2023(13154)
2022(11028)
2021(10069)
2020(8251)
2019(18287)
2018(17874)
2017(34596)
2016(18219)
2015(20353)
2014(20233)
2013(20050)
2012(18628)
2011(17142)
2010(17336)
2009(16652)
2008(16166)
2007(14802)
2006(13609)
2005(12369)
作者
(51418)
(43987)
(43388)
(41343)
(27572)
(20709)
(19517)
(16806)
(16761)
(15312)
(15283)
(14412)
(14073)
(13795)
(13566)
(13143)
(12601)
(12558)
(12478)
(12475)
(11226)
(10601)
(10420)
(10183)
(9886)
(9770)
(9468)
(9449)
(8761)
(8563)
学科
(101406)
经济(101229)
(56814)
管理(53652)
(50033)
(36909)
企业(36909)
农业(33419)
方法(29134)
业经(26855)
数学(23766)
数学方法(23591)
地方(23141)
中国(22939)
(20674)
(20449)
(20085)
(15719)
(14779)
(13132)
金融(13129)
环境(12930)
(12846)
银行(12829)
地方经济(12795)
农业经济(12617)
(12577)
(12465)
理论(12426)
(12407)
机构
学院(270816)
大学(268159)
(124201)
经济(121906)
管理(102147)
研究(94982)
理学(87247)
理学院(86324)
管理学(85140)
管理学院(84639)
中国(74293)
(57957)
(56973)
(55119)
科学(53517)
(47002)
财经(44404)
中心(44213)
农业(43811)
(42175)
研究所(41787)
业大(41480)
(40152)
经济学(38893)
(35495)
师范(35252)
经济学院(34625)
北京(34090)
(33140)
(32304)
基金
项目(174432)
科学(139032)
研究(133334)
基金(128200)
(110028)
国家(108967)
科学基金(93806)
社会(91081)
社会科(85240)
社会科学(85218)
(67778)
基金项目(67613)
教育(58870)
自然(55443)
(55364)
自然科(54059)
自然科学(54050)
编号(53712)
自然科学基金(53102)
资助(49765)
成果(44430)
(40093)
(39295)
(39198)
重点(38970)
国家社会(38342)
课题(36735)
(36180)
教育部(34652)
(34562)
期刊
(155066)
经济(155066)
研究(85326)
(62377)
中国(60370)
(43969)
农业(41924)
学报(39545)
科学(38926)
管理(35966)
大学(31987)
学学(30485)
(29199)
金融(29199)
业经(28498)
教育(24739)
财经(23450)
经济研究(22904)
技术(21351)
问题(20850)
(20305)
(19053)
世界(16530)
农村(15576)
(15576)
农业经济(15300)
(14815)
经济问题(14287)
技术经济(14249)
社会(12991)
共检索到424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秋山  马润生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征用所致的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激发了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农村土地承包权划分不清和农村"合法权威"的缺位则使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之下,村民间为争夺土地附加价值而产生的"界畔纠纷"有其必然性。应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建立划分明确、易于执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通过建立惩罚和约束农民机会主义行为的法律法规、树立政府管理部门的廉政形象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文化素质,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则在农民内心进行内化,实现法律秩序的经验效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夏雪  
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布局调整中学校数量的锐减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出现。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实施中的政府机会主义行为,具体表现在逆向选择、应声虫现象和道德风险三个方面。最后,作者从改革政府考核机制、完善奖惩并重的人大监督方式、加大对贫困家庭资助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尚兆燕  
对审计公告制度的政治学意义,很多学者从受托责任、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反腐机制理论等角度进行了解析。但是这些理论是自下而上的一种建构,本文试图“从上而下”,利用法律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从审计公告制度赖以生存的法律文化和民众社会根基去理解审计公告制度的本质,它的生存空间及其意义,这对于深化对审计公告制度的理解和促进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现代主流经济学不仅用供求博弈均衡来为这种现状提供合理性解释,而且根据力量博弈均衡来"设计"社会制度,结果,经济学从热衷于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和社会制度的改造蜕变成为既得利益和现实制度进行辩护的保守学说,并扭曲了立法的根本目的。事实上,法律的现实功能在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以保障社会契约的履行,而强势者因拥有违反契约的更强能力而具有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立法的直接目的就是抑制强势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而且,法律本质上是为了理顺公共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人民的应得权利,因而不应该是参与方之博弈均衡的简单体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昆  李道先  
制度分析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经济学和社会学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探究了新制度主义,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度分析框架,但两者均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有必要将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新制度主义进行整合,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分析框架进行新的梳理与架构,旨在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制度分析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术环  
"三农"问题是当前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三农"问题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试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功能和变革的经济学原因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惟  
农村土地纠纷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制度设计以及管理上的混乱使得土地纠纷问题格外突出。文章认为,在法律上对土地制度以及土地纠纷的解决机制予以完善,对于保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以及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房宇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于土地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尊重农民的自主权、政府与民争利以及农民之间矛盾纠纷等情形,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们国家农村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农村社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房宇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于土地问题出现了许多不尊重农民的自主权、政府与民争利以及农民之间矛盾纠纷等情形,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我们国家农村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农村社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问题,因此必须处理好农村土地纠纷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鹏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纠纷急剧增多。有关此问题的解释,学界普遍存在着"特定纠纷类型—特定原因"的解释倾向,而缺少关于农村土地纠纷何以大规模爆发的宏观性、整体性理解,基于此,本文尝试提出"土地产权秩序转型"这一宏观解释框架。"土地产权秩序"意指一个社会中土地产权制度与其形塑下出现的稳态、有序的土地产权行为及其观念;一个社会中人们对于土地的理解主要存在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重意义和价值维度,不同的土地产权属性对应着不同的土地产权秩序。当前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以政治产权属性为基础的土地产权秩序向以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人民公社期间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产权绝对归公社所有逐步调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人民公社后期以生产队为主体的集体经营制度被以农户家庭个体经营所代替,最终导致人民公社制度解体的制度变迁过程。导致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业生产的长期低效是根本;农民对这一制度的长期抵制和不断创新是促使其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制度供给方利益的分化为最终的制度变迁提供了契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财产和财产权利问题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西方国家私有财产权思想和财产权立法趋向在演进的历程中一直保持了其核心和"质"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大量移植了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财产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财产权保护条款发生了很大变化。完善财产权法律保护制度需要在财产权宪法保护中保持法治、人权、私有财产保护、征收补偿等基本原则,构建平等保护各类财产权利的法律体系,并处理好规范公权、保障私权等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鸿渊  史青  
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一事一议"制度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上级政府单方面决定、由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其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卫民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将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定位于行政仲裁,影响其独立性与公正性。"一裁两审"往往容易导致重复性劳动,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加之仲裁人员缺乏、执行难度较大、仲裁条件较差等问题,使得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工作的开展存在种种困难。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应贯彻依法独立仲裁、及时便民利民、节约高效、实地调查取证、坚持调解为主等原则,并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发展层面进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