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7)
2023(9372)
2022(7627)
2021(7285)
2020(5854)
2019(13465)
2018(12940)
2017(24407)
2016(13221)
2015(15106)
2014(14473)
2013(14746)
2012(13865)
2011(12868)
2010(12877)
2009(12050)
2008(11758)
2007(10586)
2006(9522)
2005(8686)
作者
(38751)
(33137)
(32566)
(31030)
(20523)
(16045)
(14450)
(12975)
(12708)
(11573)
(11443)
(10959)
(10517)
(10407)
(10373)
(10034)
(9631)
(9493)
(9471)
(9269)
(8277)
(8259)
(8102)
(7729)
(7523)
(7407)
(7239)
(7179)
(6856)
(6785)
学科
(62721)
经济(62656)
(49409)
(39770)
农业(32883)
管理(26269)
方法(22811)
中国(22262)
数学(20942)
数学方法(20802)
业经(18376)
(17719)
企业(17719)
(12951)
贸易(12944)
(12775)
(12653)
农业经济(12420)
(12182)
地方(11217)
(10800)
发展(10355)
(10344)
(10327)
(9904)
劳动(9887)
(9635)
(9526)
(9436)
农村(9415)
机构
学院(194765)
大学(192790)
(93156)
经济(91756)
研究(76614)
管理(70700)
理学(61284)
理学院(60616)
中国(60345)
管理学(59720)
管理学院(59388)
(56555)
科学(44901)
农业(43422)
(41562)
(39495)
(36524)
研究所(36088)
业大(36035)
中心(34322)
经济学(29625)
财经(29304)
(28210)
(27189)
经济学院(26755)
农业大学(26682)
北京(26489)
(26269)
科学院(25110)
(25108)
基金
项目(131742)
科学(104550)
基金(98271)
研究(96939)
(87621)
国家(86812)
科学基金(72599)
社会(65161)
社会科(61342)
社会科学(61330)
基金项目(51123)
(49201)
自然(44465)
自然科(43451)
自然科学(43436)
自然科学基金(42719)
教育(42343)
(41916)
资助(39916)
编号(37750)
(32812)
(31340)
成果(30528)
(30423)
重点(29909)
国家社会(28718)
(27431)
中国(27088)
课题(26269)
教育部(26263)
期刊
(107391)
经济(107391)
(62787)
研究(59033)
中国(46807)
农业(43217)
学报(34761)
科学(33293)
大学(27567)
学学(26416)
(24131)
管理(22411)
业经(22186)
(21275)
金融(21275)
(20240)
教育(17750)
经济研究(15967)
问题(15730)
世界(15164)
财经(15020)
农业经济(14636)
技术(14572)
农村(14141)
(14141)
(13134)
(12219)
(11514)
经济问题(11150)
业大(10751)
共检索到300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其仁  
机会与能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流动周其仁一、就业机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取向(一)发展策略、体制选择和农村就业农民的就业机会首先并不是由他们本人的就业意愿和劳动技能所能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经济体制选择,外生地决定着农民就业空间的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来曼·斯拉木  泰来提·木明  
本文在对国外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和就业市场等相关方面的多个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追踪分析和综合化的基础上,提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和被动等待问题。同时,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莫荣  贾红梅  李宏  
为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动态情况,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选择了100个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或中转数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俊龙  宁光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模型中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包括成为工资获得者以及自我雇佣。并且发现互联网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影响要大于低学历劳动者。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俊龙  宁光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并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了模型中由于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选择非农就业的概率,包括成为工资获得者以及自我雇佣。并且发现互联网属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学历劳动者的影响要大于低学历劳动者。互联网至少从提高劳动者社会资本、减少家务劳动时间两个渠道对劳动者的非农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实  
本文利用 1 996年山西省 1 0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外出打工行为和外出打工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证实女劳动力从外出打工中赚取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不足道的。这一方面是与其外出打工的时间较少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与她们外出打工的工资率较低有关。在影响女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因素中 ,年龄无疑是一个主要的解释因素 ,农村妇女外出打工者大多是年轻人。同时 ,文化程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因为较高的文化程度更加有助于增加她们的外出打工机会。然而 ,即使是同样年轻女劳动力 ,在不同村庄之间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从横向看,中国城市化率还偏低;从纵向看,中国城市化低于工业化的偏差正在扭转;从结构看,劳动力仍较多地聚集于农业生产,是资源配置的最大错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最大特点是在打破城乡要素分割的基础上实现的。但由于受到就业、生活、交往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排斥,大多数农村流动劳动力未能实现稳定定居,处于"半城市化"阶段,农民工问题成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会加快,统筹城乡成为公平发展的要求,这些都给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永丽  黄祖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比较清晰的阶段性特征,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社会的接轨。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急剧变革,农村劳动力流动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张爽  
本文基于微观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社区公共信任的决定因素,以此作为理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一个视角。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公共信任的影响,以社区其他成员的流动率作为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率的工具变量,克服了估计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我们发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其他成员的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到本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并增加本家庭对于当地公共机构的信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家庭在劳动力流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城市地区的歧视。本文同时还发现,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会减少公共信任,公共信任在市场化过程中会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轨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崇光  
农户就业决策及其劳动力流动行为问题是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为之殚精竭虑,试图科学、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以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一方面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移出来,使之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最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春超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便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28余万字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林  何洋  
文章运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不同农村劳动力群体就业选择的影响。文章着重从农村劳动力互联网使用的性别和年龄差异角度进行考察,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使农村劳动力由自雇型就业向受雇型就业转变,非正规就业比例下降。(2)互联网使用在促进壮年劳动力非农就业、受雇型就业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且降低了非正规就业比例;对青年劳动力和年长劳动力的影响则不显著。(3)互联网对不同性别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存在差异,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和受雇型就业的促进作用比男性更明显,对降低男性劳动力非正规就业效果较显著。最后,文章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帅  葛大东  
本文对现有的非农劳动供给理论框架进行了拓展,关注就业风险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推导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就业风险总是抑制非农劳动供给,而且个人的非农劳动供给还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降低就业风险对非农劳动供给的边际促进作用很大。此外,在考虑家庭集体决策因素后,就业风险对个人非农劳动供给的实际影响程度和范围都将更大。因此,关注就业者权益、降低就业风险的政策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扩大非农劳动供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农村集体经济体制的形成,中国农村出现了以无效劳动分占有效劳动为特征的劳动分占。虽说劳动分占在农村集体中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是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农村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但它却是计划经济下的一种有效化解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就业压力的机制。从劳动分占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角度回顾农村经济的变革过程,能够客观地看到中国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劳动力能否从事有效劳动,或者说有效劳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纳农村劳动力。这就说明,向农村提供充足的有效劳动的机会,才是真正解决中国农村问题的办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梅金平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全文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也是建国55年来中央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出台文件。国内外媒体普遍认为,一号文件闪耀人文关怀光芒,是多年来政策含金量最高、实招最多的一个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按照文件政策,今年农业税税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可减轻农民负担约70亿元,取消农业特产税可为农民减负48亿元,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规模不低于100亿元,总计达到200多亿元;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支农的专项资金将比去年增加大约300亿元,达到创纪录的1500亿元以上。同时,文件还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费思兰  
中国自80年代早期社会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工作流动性的增加,劳动市场的二元结构开始解体。虽然这种变化不可逆转,但是一些阻碍社会性或职业性流动的障碍仍然存在。尽管迁移到大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他们却要受一定的限制,只能从事当地劳动力所不愿从事的工作或从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工作。这不可避免地制造出一个社会性的"移民下等阶级"。本文试图阐示在蓬勃成长的劳动市场中,农村移民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被"指定"的,他们对工作的选择到底是对市场力量的反映还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