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3)
2023(2116)
2022(1912)
2021(1787)
2020(1736)
2019(4079)
2018(4371)
2017(9809)
2016(5258)
2015(6295)
2014(6503)
2013(6683)
2012(6141)
2011(5625)
2010(5705)
2009(5635)
2008(5511)
2007(5136)
2006(4813)
2005(4549)
作者
(15139)
(12544)
(12175)
(11903)
(7794)
(5818)
(5761)
(4737)
(4640)
(4520)
(4167)
(3980)
(3944)
(3876)
(3875)
(3803)
(3653)
(3643)
(3593)
(3584)
(3246)
(3011)
(2994)
(2944)
(2892)
(2827)
(2795)
(2739)
(2561)
(2484)
学科
(23949)
经济(23923)
(14013)
管理(12101)
方法(11045)
中国(10973)
数学(10524)
数学方法(10491)
(9367)
(9342)
收入(8079)
(7776)
企业(7776)
(6643)
农业(6224)
(5826)
银行(5824)
(5640)
(5367)
贸易(5363)
(5288)
国民(4819)
(4812)
(4726)
税收(4517)
(4388)
(4357)
金融(4356)
国民收入(4348)
(4199)
机构
大学(82125)
学院(81568)
(39842)
经济(39077)
管理(30231)
研究(26952)
理学(25458)
理学院(25208)
管理学(24979)
管理学院(24828)
中国(22226)
(21448)
(17564)
财经(16532)
(14926)
科学(13622)
经济学(13581)
(13559)
经济学院(12494)
财经大学(12201)
(11835)
研究所(11772)
北京(11742)
中心(11553)
(11203)
(10024)
师范(9974)
(9460)
业大(9434)
(9304)
基金
项目(44627)
研究(34901)
科学(34754)
基金(32705)
(27378)
国家(27147)
社会(23377)
科学基金(22505)
社会科(22177)
社会科学(22174)
基金项目(17155)
(16205)
教育(15758)
编号(14800)
资助(13975)
(13669)
成果(12848)
自然(12372)
自然科(12025)
自然科学(12020)
自然科学基金(11795)
(11076)
(10041)
课题(9934)
国家社会(9820)
教育部(9676)
社科(9596)
重点(9524)
人文(9496)
(9461)
期刊
(46539)
经济(46539)
研究(29623)
(14283)
中国(13600)
管理(11032)
(11006)
(10590)
金融(10590)
科学(9037)
学报(9034)
财经(8369)
经济研究(8248)
业经(8025)
问题(7536)
大学(7399)
农业(7314)
(7182)
学学(6913)
(6236)
教育(6165)
技术(5935)
理论(5455)
商业(5212)
国际(4839)
实践(4811)
(4811)
统计(4603)
经济问题(4591)
技术经济(4421)
共检索到127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在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本文首先将基于参数回归不平等分解的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拓展运用到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然后采集CHIP2008城镇数据构建努力集和环境集,对机会不平等引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决定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由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各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排序大体一致。相对而言,环境集中的性别和地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的决定因素;Shapely值法相比Fields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分解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更适用于估计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引致程度。2基于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机会不平等引致城镇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在1/3以上。尽管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总体判断。以上结论对我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东  黄旭锋  
本文基于代际转移的视角,运用Roemer(1998)对机会不平等的经典分类法,采用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及其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结果发现:我国代际转移所导致的子女机会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且机会不平等平均可以解释收入不平等的54.61%;在客观环境因素中,出生地和户籍对子女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代际转移是导致子女收入不平等的最关键因素;父亲职业类型在对子女收入塑造方面作用突出;相比之下,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对子女的收入不平等程度贡献不大,但是进入21世纪后,母亲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本文借鉴Roemer的环境和努力二元因素分析框架,采用CHIP数据,构建了相对全面的环境集,然后借助事前法构造的反事实收入间接测度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程度及其具体生成渠道,并选取年龄、性别和地区三大环境因素,进一步剖析了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1)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中的23. 2%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致的机会不平等。城镇机会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步积累,但在51~60岁时有所缓和,呈现倒U型特征。女性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机会不平等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2)从生成渠道来看,机会不平等中的78. 3%源于环境因素的直接渠道影响,剩余21. 7%为环境因素的间接渠道影响。两种渠道的相对程度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明显,间接渠道对女性机会不平等的解释力是男性的2倍以上,间接渠道相对程度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旨在缩小机会不平等的政策应致力于补偿年龄、性别和地区等环境因素差异,尽可能使所有人的同等努力得到同等回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莹  
基于直接法机会不平等测度,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分析了三者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研究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女性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以2000年为分界点,1989—2000年间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高于城镇,2000年之后城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机会不平等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发现,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收入不平等的下降阶段,公平合理不平等的贡献率远高于机会不平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建东  戴岱  
本文在分解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基础上发现城乡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是全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并且二者的变化趋势相同。因此改善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重点应是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平等。进一步通过分析城乡之间的基尼系数,我们发现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改善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关键。我们还分别考察了城镇人口比重以及城乡之间收入之比的变化对全国以及城乡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建议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且防止城镇内部基尼系数的扩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祖祥  
本文先讨论了经济理论中比较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方法 ,即罗伦兹曲线法、广义罗伦兹曲线法、不平等指数法 ,并介绍了一种衡量社会福利的指数。最后利用所讨论的方法与指数 ,采用《中国统计年鉴》中我国 1990 - 1998年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 ,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变化进行了比较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晓东  黄晓凤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石大千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CGSS数据库,利用非参数方法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并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比较两者效应大小的基础上回答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用,降低经济增长5.86%;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提高经济增长8.16%;因此,整体而言,收入不平等提高了经济增长2.3%,从而解释了中国经济"高增长、高不平等"并存的现象。时间趋势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相互作用的净效应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结构。地区分组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机会不平等和努力不平等的净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不平等分组结果发现,由于努力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超过了机会不平等的负向作用,努力水平的提高可以弱化机会不平等的负面影响,强化努力不平等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涛  么海亮  
以消费不平等作为反映经济不平等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研究了中国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的成因。采用中国跨省区城镇家庭调查数据,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家庭的收入与净资产的不平等是导致其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此外,户主的性别、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宗教信仰以及家庭人口结构等因素也对城镇家庭消费不平等有着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毛丰付  姚剑锋  
肥胖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对中国公共卫生和长期经济增长均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形成机理尚缺乏深入探究。文章基于收入不平等视角,利用CHNS数据分析了中国1989-2009年城镇化水平、居民收入与居民体重指数(BMI)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肥胖之间呈倒U型关系,社区层面的收入不平等与肥胖呈正U型关系,不平等对各阶层均有不利影响,低收入阶层受到的影响更严重。城镇化水平和肥胖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社区城镇化指数增加一单位,BMI增加1%;目前中国城市居民的BMI增速已经趋于平稳,农村BMI增速仍处于快速上升期;收入及其不平等对男性和农村人口的BMI影响更大,对女性和城市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昭   孙欣  
基于“环境-努力”框架,结合对数偏差均值指数(MLD)以及不公平对数偏差均值指数(AMLD),使用CFPS2020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农民收入差距MLD指数为0.488,机会不平等所致的份额在51.0%和58.4%之间。分样本看,低年龄组、女性以及中西部农民收入分配中机会不平等成分更高。基于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城镇迁移可为农民提供更公平的增收机会。另外,调节效应的回归结果表明,时代红利、性别歧视和区域分割都会影响个人努力的增收效应。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平等,需要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深入推进区域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引导农民流动以及持续规范劳动力市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荣增  何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阶段,实现环境保护和减缓收入不平等的双赢是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解决相对贫困机制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搜集整理我国200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显著为正,即环境规制加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2)环境规制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存在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门槛效应;(3)在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较低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条件下,环境规制有利于减缓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加强环境规制强度、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消除制度障碍、建议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