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
2023(1259)
2022(1139)
2021(1122)
2020(905)
2019(2034)
2018(2094)
2017(4172)
2016(2176)
2015(2414)
2014(2437)
2013(2454)
2012(2264)
2011(2109)
2010(2058)
2009(1899)
2008(1963)
2007(1838)
2006(1702)
2005(1305)
作者
(5614)
(4834)
(4657)
(4550)
(3066)
(2303)
(2214)
(1906)
(1768)
(1755)
(1716)
(1570)
(1532)
(1445)
(1424)
(1391)
(1372)
(1367)
(1332)
(1317)
(1150)
(1146)
(1122)
(1115)
(1091)
(1086)
(1050)
(1017)
(986)
(950)
学科
(9431)
经济(9297)
管理(5849)
(5395)
企业(5395)
(5107)
方法(5088)
(3915)
理论(3915)
社会(3680)
业经(3619)
中国(3460)
(3273)
经济理论(2786)
企业经济(2758)
(2676)
数学(2432)
数学方法(2400)
(2251)
教育(2143)
(1886)
农业(1811)
(1666)
保障(1665)
社会保障(1665)
福利(1620)
工作(1586)
人事(1483)
人事管理(1483)
地方(1481)
机构
大学(32081)
学院(30968)
管理(12500)
(12462)
经济(12185)
理学(11030)
理学院(10857)
研究(10680)
管理学(10629)
管理学院(10549)
中国(7186)
(6730)
(6659)
科学(6094)
(5277)
师范(5269)
财经(5252)
(5075)
中心(4795)
(4712)
(4534)
研究所(4507)
师范大学(4378)
社会(4341)
北京(4334)
(3940)
经济学(3850)
财经大学(3850)
业大(3616)
教育(3550)
基金
项目(20773)
科学(17238)
研究(15971)
基金(15916)
(13430)
国家(13268)
社会(12906)
科学基金(11784)
社会科(10783)
社会科学(10775)
基金项目(8400)
教育(7903)
(7488)
自然(6967)
自然科(6840)
自然科学(6840)
自然科学基金(6755)
(6546)
编号(6434)
资助(6192)
成果(5982)
(5203)
教育部(4755)
国家社会(4744)
重点(4575)
人文(4523)
课题(4378)
(4186)
(4169)
大学(4117)
期刊
(15327)
经济(15327)
研究(10382)
中国(7283)
(5510)
教育(5358)
科学(4867)
学报(4736)
管理(4642)
(4084)
大学(4042)
学学(3686)
财经(3121)
(2682)
农业(2618)
经济研究(2349)
业经(2079)
社会(2032)
技术(1930)
问题(1837)
(1781)
统计(1716)
图书(1590)
(1556)
金融(1556)
社会科(1520)
社会科学(1520)
(1480)
(1434)
经济管理(1427)
共检索到47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倪超军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机会不均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验证社会公平在机会不均等影响居民幸福感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机会不均等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公平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以减缓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幸福感下降,具有一定的中介效应。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居民的收入获得均等化和子女教育机会均等化,有利于拓宽社会经济地位提升路径,增强社会流动性,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立新  潘春阳  
本文致力于从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维度——收入差距和机会不均——对中国的"Easterlin悖论"进行解释。利用CGSS(2005)和CEIC(2005)的数据,本文分别对居民总体、各收入阶层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进行考察,我们发现:(1)机会不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普遍的负面影响,且其对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损害更为严重;(2)收入差距对居民幸福感也存在负面影响,但其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影响存在差异,收入差距显著损害了低、中低和高收入阶层的幸福感,而对中上收入阶层的影响并不显著;(3)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城乡分割与政治身份是影响居民对机会不均容忍程度的内在原因。因而保障中国社会机会均等程度,适当缩小收入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二者的应然关系,从现实中考察了社会公平的目标追求与教育机会在区域、阶层和性别上严重不均的矛盾,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层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及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操作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钟景迅  
在现代西方社会,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已经从早期的对入学机会均等和参与教育过程均等的要求,发展到了现今对教育结果和教育效果均等的追求,然而,不均等的现象却仍然广泛地存在。本文运用近些年来西方一些学者的重要研究,去说明和描述在教育入学机会、参与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和教育效果等四个教育机会均等的维度上,西方社会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如何表现的,这些表现又呈现了什么样的特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晨  张彤进  万广华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将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分解为源于环境因素的机会不均等、源于努力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以及源于运气和未知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三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2010—2015年,全国、城镇和农村机会不均等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出生时户籍的贡献度有上升趋势。(2)通过估算,2010年我国机会不均等为24.39%,2012年为28.04%,2013年达到峰值35.72%,2015年下降到30.56%,而如果不考虑党员身份、迁移两个努力变量以及环境变量与努力变量的交互影响,估算结果会被高估至少8个百分点;居住地、性别、出生时户籍是机会不均等的重要来源。(3)2010—2015年,农村机会不均等平均水平达到33.31%,高出城镇约8个百分点。其中,年龄与性别因素是导致农村机会不均等过高的原因,而居住地差异是城镇机会不均等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就业公平竞争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方面减缓机会不均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身永  
文章将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和分配公平置于同一个框架内研究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且对收入差距和分配公平均从微观上的个体和宏观上的区域层面进行细分,利用CGSS的微观数据和排序Probit模型研究发现: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符号和显著性并不稳健,幸福更是一种心理体验;收入差距层面,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幸福感越强,区域层面的收入差距对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型,人们并不是厌恶任何程度上的不均等;无论是个人自身的分配公平感还是社会层面的分配公平感都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分配越公平,幸福感越强。具体而言:在党政机关或公有制单位或企业工作会厌恶区域层面的收入差距,而在私有部门工作能容忍更大的区域收入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正  郑欢  韩骁  
基于CHIPS 2002年的数据,检验了收入水平、分配公平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总体上,居民的幸福感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收入不公呈负相关关系。样本划分为平均收入之下样本组和平均收入之上样本组的分组回归显示,收入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在两个组均为正,但低收入组的正向效应更大。收入不公对幸福感的影响在两个组均为负,但低收入组的负向效应更大。分离出收入最高的2%的样本,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公对他们幸福感的影响都不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梅正午  孙玉栋  刘文璋  
基于CGSS 2013,利用序次Logistic和Bioprobit模型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公民社会公平感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改进的验证中介效应的办法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越高,公民的社会公平感就越高;总体而言,收入公平感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公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公民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自我判断及其年收入影响了公民对于社会是否公平的认知;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对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公平感的影响有所差异。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姜国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审视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机会不均等是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扬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美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段规范高收入部门的用人机制以及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消除外在环境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扬  
本文运用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由机会不均等导致的收入差距占总的收入差距27%以上。这一比例与世界上不平等程度最高的拉美地区类似。对于低学历的人群来说,机会不均等程度更高。在定量测量中国机会不均等程度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了三个假设:劳动力市场歧视、教育代际固化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这三种渠道都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通过立法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促进公共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通过反腐败等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修宗峰  杜兴强  
幸福感是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较少研究幸福感对公司治理行为影响的经济后果。本文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在对幸福感与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检验了幸福感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区幸福感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控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与之相反,地区幸福感加剧了民营控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并从幸福感的社会资本视角对地区幸福感与代理成本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企业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积累,研究结论对国民福利的公共政策和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子豪  谭燕芝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在构建国民幸福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倾向匹配得分模型(PSM),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险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与国民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社会保险的全面性可以显著提升国民幸福感中的幸福程度与生活满意度,但不会给国民带来更高的信心;社会保险中的五大分类保险均能显著正向影响国民幸福感,只是失业保险与生育保险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小;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更容易受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更容易受社会保险全面性的影响;低收入组国民更重视社会保险的全面性,中收入组国民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与全面性同样重视,高收入组国民更重视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建议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在全体国民中的覆盖率,为农村居民与低收入群体制定更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切实发挥社会保险保障民生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莉莉  
社会资本概念是当今社会科学领域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概念之一。社会资本本身是中性的,既具有正向效益,也会产生负面作用。社会资本的客观存在及其一些鲜明的特征和功能使其能阻碍个体对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本文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了社会资本对教育机会均等产生的阻碍作用,探讨了其发生基础与作用机制,进而得出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苗元江  冯骥  白苏妤  
工作幸福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中新的取向和视角。本文阐述了工作幸福感的源流和兴起的背景,分析企业组织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和工作幸福感的价值;概述了影响工作幸福感的诸因素,涉及个人动机、工作性质、收入、人际关系、组织支持和压力;介绍了自陈报告法、知情者与观察者报告法、生理测量法、任务测量法等4种工作幸福感测量的方法。提出了幸福人假设,以及幸福心理氛围建设和个人幸福管理方法等幸福管理理念和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