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6)
2023(7967)
2022(6896)
2021(6062)
2020(5339)
2019(12437)
2018(12188)
2017(23813)
2016(12976)
2015(15054)
2014(15448)
2013(15688)
2012(15144)
2011(14039)
2010(14257)
2009(13475)
2008(13388)
2007(12266)
2006(10823)
2005(9924)
作者
(40321)
(34225)
(34062)
(32797)
(21829)
(16368)
(15656)
(13348)
(12803)
(12102)
(11862)
(11240)
(10917)
(10901)
(10884)
(10694)
(10243)
(10107)
(9911)
(9852)
(8761)
(8554)
(8294)
(7899)
(7844)
(7759)
(7470)
(7411)
(6998)
(6825)
学科
(80815)
经济(80755)
管理(34231)
(32212)
方法(31267)
数学(28143)
数学方法(27935)
(24085)
企业(24085)
地方(18981)
(17451)
(17392)
(17114)
中国(16833)
业经(13194)
地方经济(13086)
农业(11906)
(11054)
(10837)
贸易(10833)
(10404)
(9887)
收入(9790)
环境(9684)
(9524)
金融(9522)
(9069)
银行(9041)
理论(8718)
(8633)
机构
大学(207137)
学院(204965)
(97863)
经济(96031)
管理(75261)
研究(74236)
理学(64082)
理学院(63332)
管理学(62318)
管理学院(61915)
中国(54668)
科学(44370)
(43059)
(42374)
(38910)
(35373)
研究所(35273)
财经(33740)
中心(32829)
经济学(32334)
(31313)
(30419)
业大(29526)
经济学院(29036)
农业(27922)
北京(27431)
(26900)
师范(26662)
(25460)
财经大学(24714)
基金
项目(128276)
科学(99996)
基金(93054)
研究(93037)
(80708)
国家(80071)
科学基金(67290)
社会(60686)
社会科(57507)
社会科学(57489)
(49595)
基金项目(48489)
教育(42424)
自然(41486)
(41402)
自然科(40450)
自然科学(40435)
自然科学基金(39712)
资助(39125)
编号(37034)
成果(31040)
重点(29251)
(29106)
(29099)
课题(25670)
(25586)
国家社会(25570)
教育部(24939)
科研(24415)
大学(24194)
期刊
(113106)
经济(113106)
研究(64508)
中国(36632)
(33462)
学报(32301)
(31695)
科学(28920)
管理(26342)
大学(23761)
学学(22450)
农业(20970)
经济研究(19518)
财经(18053)
技术(17861)
(17796)
金融(17796)
教育(16815)
(15668)
业经(15641)
问题(15061)
技术经济(12737)
统计(12448)
(11540)
(11124)
(10486)
世界(10405)
商业(10065)
理论(9882)
决策(9854)
共检索到311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姜国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日益严峻。本文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审视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机会不均等是收入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一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性的个人财产不均衡,是一个经济层面上的问题。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对个人财产不均衡现象进行了深刻认识,并论述了个人财产不均衡现象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彭妮娅  潘郭钦  
利用分组数据对均等指数的计算过程与理论前提不相符,导致了不同的分组情况会得出不同的均等指数,这降低了其度量收入差距的可信度。基于对均等指数的这一疑问以及均等指数的构建与均方差只相差与样本容量相关的常数倍这一现象,提出了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方差可以衡量收入分配内部差距的原理,结合计量经济学中线性回归的判定系数和回归斜率,可以很好地衡量收入差距,并用实证分析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张翼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均等体现为区域结构和收入构成的失衡,从双重结构分解的结果看,城乡间居民收入差异已经成为城乡收入不均等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居民对具体收入构成的依赖性也有差异,农村居民过度依靠劳动收入,而城镇居民则相对依赖转移性收入。双重失衡之根源在于积习已久的以城市偏向为特征的城乡二元发展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农民收入结构的改进与收入水平的提高须以政策倾向转变为前提,着眼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给予农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分配机会和保障机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超  宋言东  
本文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可以从就业市场的失衡现象去考察。这种失衡现象可分为总量性失衡和结构性失衡两种情况,并可运用经济学理论进行解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晨  张彤进  万广华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将全国、城镇和农村地区的收入差距分解为源于环境因素的机会不均等、源于努力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以及源于运气和未知因素的收入不均等三大成分,研究结果如下。(1)2010—2015年,全国、城镇和农村机会不均等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出生时户籍的贡献度有上升趋势。(2)通过估算,2010年我国机会不均等为24.39%,2012年为28.04%,2013年达到峰值35.72%,2015年下降到30.56%,而如果不考虑党员身份、迁移两个努力变量以及环境变量与努力变量的交互影响,估算结果会被高估至少8个百分点;居住地、性别、出生时户籍是机会不均等的重要来源。(3)2010—2015年,农村机会不均等平均水平达到33.31%,高出城镇约8个百分点。其中,年龄与性别因素是导致农村机会不均等过高的原因,而居住地差异是城镇机会不均等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本文建议从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就业公平竞争机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三个方面减缓机会不均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涛  
实现教育均等化是现代政府治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影响教育均等化的因素众多,收入分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在线性模型假设基础上检验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并未能很好解释目前中国教育呈现的不均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中国经验数据,通过非线性ESTR模型检验了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不均等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系。实证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呈现非线性动态关系,表现为前期在线性和非线性之间频繁转化,后期则趋于稳定。就政策建议而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等有助于推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宗谦  曹定爱  
Gini系数是常用的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数量指标。本文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客观性和Lorenz曲线显示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分析中,认为Gini系数压缩了收入分布中不平等的有些数据,损失了对收入分布深入研究的信息。从而试图应用概率统计知识来弥补这一缺陷,进行数学上的处理,“修补”Lorenz曲线;特别地,我们建立了一些新概念,得出了PD定理及其推论,并用来解释有关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有利于预测与控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目前,我国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始终未能与城市居民平等地分享就业机会。打破城乡劳动市场分割,开放城市就业机会,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均等化,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认为,给予在这项改革中利益受损者以适当补偿,最大限度地消除改革的阻力,是实现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均等化的关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皓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根源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研究南北经济差距拉大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问题,肯定了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的事实;随后,从制度研究的两个层面(外在根源——当今霸权制度的形成及其亲西方本质、内在根源——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制度缺陷)对经济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宇  
文章通过对失衡与均衡的经济学分析,说明全球经济失衡也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是理解失衡的背景,而失衡的根源可能与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关。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失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对失衡的调整过程也是市场力量自动纠错和成长进步的过程。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宇  
文章通过对失衡与均衡的经济学分析,说明全球经济失衡也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近年来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是理解失衡的背景,而失衡的根源可能与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关。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失衡走向均衡的过程,对失衡的调整过程也是市场力量自动纠错和成长进步的过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广众  
目前许多研究都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基尼系数表示的收入不均等比改革开放之前呈扩大的趋势。在1984~1992 年短短的八年间,中国的基尼系数由0.257 上升到0.378,上升了12 个百分点。反观国情与我国相似的印度,在1951—1992 年间,其收入不均等现象几乎保持不变[Li,Squire,Zou(199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特殊性。应该说,中国收入不均等的扩大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许多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都表明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机制。但是,考虑到中国问题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对我国收入不均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仍未很好地解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景彤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收入不均等影响经济增长及其途径的相关研究文献。其中,政治经济不稳定模型、资本市场不完美模型和消费需求模型等理论假说关注的是收入不均等是否对经济增长有害,强调了收入分配对物质资本积累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反映了工业化初期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现实;人力资本模型则强调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反映了工业化后期人力资本代替物质资本成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现实。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明海  肖文  姚先国  
本文重新测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收入份额,发现1998以后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将劳动再划分为原始劳动和人力资本,同时利用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本文发现1988—2007年我国人力资本收入份额显著提升以及原始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扩展MRW增长框架后,研究表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与经济增长过程要素的非均衡增长密切相关。物质和人力资本高增长带来相应要素收入份额的增长,原始劳动缓慢增加使其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利用1995—2007年要素增长数据,研究发现物质资本稳定增长、人力资本增速放缓以及原始劳动停滞增长是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将原始劳动与最低工资相联系,研究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