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1)
- 2023(8768)
- 2022(7995)
- 2021(7699)
- 2020(6445)
- 2019(15093)
- 2018(15086)
- 2017(29434)
- 2016(16043)
- 2015(18037)
- 2014(17993)
- 2013(17808)
- 2012(16184)
- 2011(14473)
- 2010(14176)
- 2009(12744)
- 2008(12139)
- 2007(10328)
- 2006(8844)
- 2005(7473)
- 学科
- 济(60439)
- 经济(60368)
- 管理(46600)
- 业(43654)
- 企(37058)
- 企业(37058)
- 方法(30757)
- 数学(26512)
- 数学方法(26226)
- 农(15812)
- 学(14835)
- 财(14728)
- 中国(14285)
- 业经(13560)
- 地方(12251)
- 理论(10909)
- 农业(10634)
- 和(10631)
- 贸(10374)
- 贸易(10369)
- 技术(10094)
- 易(10050)
- 务(9935)
- 财务(9878)
- 财务管理(9862)
- 环境(9853)
- 制(9551)
- 企业财务(9366)
- 划(8873)
- 教育(8743)
- 机构
- 大学(224829)
- 学院(222236)
- 管理(94193)
- 济(83168)
- 理学(83038)
- 理学院(82134)
- 经济(81262)
- 管理学(80757)
- 管理学院(80377)
- 研究(71463)
- 中国(50930)
- 京(47548)
- 科学(47074)
- 农(36111)
- 财(36107)
- 所(35774)
- 业大(35688)
- 研究所(33166)
- 中心(31931)
- 江(30676)
- 财经(30081)
- 北京(29798)
- 范(29236)
- 师范(28888)
- 农业(28405)
- 经(27422)
- 院(26557)
- 州(25294)
- 商学(23892)
- 经济管理(23743)
- 基金
- 项目(161767)
- 科学(126716)
- 基金(117343)
- 研究(117157)
- 家(102536)
- 国家(101685)
- 科学基金(87552)
- 社会(71706)
- 社会科(67815)
- 社会科学(67797)
- 基金项目(63717)
- 省(63209)
- 自然(59062)
- 自然科(57684)
- 自然科学(57669)
- 自然科学基金(56630)
- 划(53470)
- 教育(53237)
- 资助(48531)
- 编号(48343)
- 成果(38265)
- 重点(35526)
- 部(35338)
- 创(33608)
- 发(33564)
- 课题(32279)
- 科研(31412)
- 创新(31203)
- 项目编号(30131)
- 大学(30059)
共检索到304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海盼 刘俊延 王小云 陆温 郑霞林
[目的 ]朱红毛斑蛾是榕属植物上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研究其繁殖行为,可为该虫的种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朱红毛斑蛾的羽化、求偶、交配和产卵的繁殖行为及节律。[结果 ]朱红毛斑蛾仅在光期06:00—16:00时羽化,11:00—13:00达到羽化高峰;求偶行为包括爬行、飞行、侦测、触角交流、振翅、暴露生殖器、尝试交配等系列步骤,09:00—18:00均有求偶行为的发生,求偶高峰期为11:00—16:00。交配姿势呈"一"字型或"V"字型,雌雄成虫一生均只交配1次,交配高峰为14:00—16:00,交配时长为16.16±0.26 h。雌虫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柄或叶尖,产卵高峰期为10:00—14:00,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7.3±3.0粒,平均孵化率为88.40%±1.60%。[结论 ]朱红毛斑蛾为日行性的单配制蛾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赵朝阳
针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交配体制、交配行为、掘洞行为、护幼抚育行为等独特的生殖对策和行为特性展开研究。在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进行野外自然采集成虾样本进行交配产卵等实验观察统计,每批次采集成虾样本为30尾以上,体质量在15~40 g。结果表明:1)克氏原鳌虾生长快速且性成熟早,当年个体经6~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2)该虾属秋冬季产卵类型,但交配季节宽泛,繁殖期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有交配现象。7月份(1龄、2龄,体质量22.4 g±2.56 g)交配率为20%,产卵率为0;8月份(1龄、2龄,体质量26.7 g±2.98 g)交配率为4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小东 韩松 林祥志 李琪
头足类(Cephalopods)是一类较为高等的海产软体动物,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复杂的求偶、交配和繁殖行为代表了无脊椎动物交配系统和性别决定体系的进化趋势,也是制约群体大小的直接因素。本文就其繁殖行为学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包括性成熟、交配、受精、产卵直至孵化等头足类繁育的各代表时期,以及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在繁殖策略中的应用等方面,并对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旨在为中国近年来开展的头足类遗传多样性、增殖放流、资源修复等研究与政策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头足类 繁殖行为 微卫星D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卫军 杨建敏 周全利 郑小东 张宇 孙国华 刘相全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短蛸(Octopusocellatus)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在人工养殖环境下,选用成体短蛸培养1个月后(五月份)即产卵。观察发现,雌蛸一直对其卵子进行看护,直到幼体孵化出膜,随后两周之内雌蛸相继死亡;受精卵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根据Naef的划分标准,短蛸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20期,期间胚胎经历2次翻转,受精卵的孵化水温为16~21℃时,第1次翻转发生在第15天,胚胎原基由动物极转向植物极;第2次翻转发生在第40天,胚胎由卵柄端转向卵柄相对端;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共经历41d;刚孵化出的幼体为浮游型,浮游期12d左右,之后营底栖生活。本文系统地描述了短蛸的繁殖行为...
关键词:
短蛸 繁殖行为 胚胎发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隋延鸣 蒋慧敏 孙可 陈馨雅 李磊 万连营 吕林兰
为探讨泥螺(Bullacta exarata)的繁殖特性和胚胎发育过程,于2021年夏季在江苏盐城地区沿海滩涂观察泥螺的交配、繁殖行为,并采集一批泥螺及其卵群,带回实验室,解剖观察泥螺亲体性器官发育状况;然后在20℃条件下培养泥螺受精卵,采用显微镜观察泥螺的胚胎发育状况,并记录其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卵群大小与怀卵量呈幂函数关系,即卵群体积越大,其所含卵子数量越多。泥螺胚胎平均直径为210μm,根据泥螺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泥螺从受精卵发育成稚贝这一过程划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膜内幼虫发育、浮游面盘幼虫阶段和附着变态阶段6个阶段16个时期。受精卵排出后50 min开始卵裂,约23 h达到囊胚期;排出后31 h胚胎发育进入原肠期,排出后38 h 25 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卵排出后115 h 30 min最终变态为稚贝。通过观察发现,在泥螺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如何使泥螺胚胎快速摆脱胶质膜以及适合的孵化温度设置是影响泥螺孵化成功率和孵化速度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泥螺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泥螺 卵群 胚胎发育 繁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田翠翠 朱建一 陆勤勤 邓银银 姜波 沈宗根
为了解我国暗紫红毛菜(淡水红毛菜)的生物学特征,对采自山西娘子关、兰州五泉山、兰州兴隆山的暗紫红毛菜进行了形态、繁殖方式、染色体及色素含量等观察研究。观察采集现场暗紫红毛菜生长环境特征,显微镜观察记录各藻体形态特征,通过原叶体的培养观察各种群的繁殖方式,并用醋酸苏木精染色法观察核分裂过程。结果显示,3个采集地暗紫红毛菜群落均呈点状和不连续性分布,并仅限于生长在瀑布冲击和流水飞溅下的岩石或山溪流水有落差之处有分布,常与疏枝刚毛藻混生在一起。红毛菜均呈不分枝细丝状,长度在1.1~3.5 cm。样品藻胆蛋白含量在7.26~9.46 mg/g之间,娘子关暗紫红毛菜藻胆蛋白含量最高,其次为五泉山红毛菜和...
关键词:
暗紫红毛菜 形态 繁殖方式 染色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 强1 2 李志辉1 吴际友3 文卫华4 程 勇3 刘 球3
摘 要:对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了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1)毛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 2 种生根类型,参试的 10 个无性系中有 8 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 80%),有 2 个无性系同时包含 2 种生根类型;(2)毛红椿根系效果指数以 TC01 无性系最高,为36.5,毛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与生根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 6 月、9 月和 10 月上旬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关键词:
关键词:毛红椿 无性系 扦插繁殖 生根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友德 张君芝 秦天才 黄涛 芦煜照 王宗刚 张光平
在自然条件下,利用黄姜种子进行了繁殖与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繁殖有较强的生长势,当年生种子苗所形成的根状茎,平均单株重60~80g,最高单株重260~280g,皂素含量1.78%,熔点195℃;种子苗形成的姜块,第2年分割种植,枯萎期采挖,平均单株重390g,最高的单株重600~720g。
关键词:
黄姜 种子繁殖 产量 皂甙元含量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黎祖福 陈省平 庄余谋 庄杰贵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
关键词:
鞍带石斑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安安 朱之悌
连续3年对毛新×银灰双交杂种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表明:采用温室硬枝扦插和大田硬枝扦插均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必须注意以下技术措施:①只要是根萌枝条,粗度在5mm以上均可以用于硬枝扦插,或采用先一年根萌硬枝扦插苗的苗干作硬枝插穗也是可行的;②插穗必须浸水和两端部削光滑;③采用的激素和浓度为生根粉(ABT)1号500ppm或吲哚丁酸(IBA)500ppm+萘乙酸(NAA)500ppm速蘸处理,可以获得80%以上的满意效果;④温室扦插时,必须进行炼苗环节.此外,建立采穗圃或根繁圃,并加强其管理,是提高其快速扩繁的首要工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末 陈新军 林东明 魏嫣然 陈程 魏广恩 陈洋洋
利用2015年7-8月毛里塔尼亚外海渔业生产所得的乌贼(Sepia officinalis)样本,研究该属种的繁殖力特性,并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个体繁殖力的生物学指标表达关系。结果显示,乌贼个体胴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均呈单峰型区间分布,个体潜在繁殖力PF为1 3063 375粒,平均值为2 466±545粒,潜在繁殖力随着性腺发育增加显著(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PF与鳍长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而PFBW则与体质量关系显著。研究表明,鳍长和体质量分别是衡量个体潜在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惠超 龚莉君 彭鹏 杨中侠
比较了萝卜苗、甘蓝叶和甘蓝苗3种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甘蓝苗饲养小菜蛾种群产卵量高,发育更整齐。用Cry1Ac毒蛋白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抗性选育,获得了Cry1Ac毒蛋白抗性倍数为825.30和142.61的2个小菜蛾抗性种群。
关键词:
小菜蛾 繁殖 寄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海燕 丛斌 崔蕾
以实验室繁殖的亚洲玉米螟蛹作为繁殖寄主,研究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蛹的寄生效果良好,寄生率达95%以上;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75%,光照为14h条件下发育历期为19d,雌蜂寿命在9d以上,子代蜂的单蛹出蜂量和单雌产卵量较高。此结果表明利用实验室繁育的玉米螟蛹繁殖白蛾周氏啮小蜂具有可行性,繁殖出的子代蜂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和繁殖能力,繁殖的最佳接蜂比例为蜂蛹比1∶1。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亚洲玉米螟 繁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