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0)
- 2023(3596)
- 2022(3092)
- 2021(2869)
- 2020(2485)
- 2019(5692)
- 2018(5546)
- 2017(9793)
- 2016(5936)
- 2015(6700)
- 2014(6512)
- 2013(6509)
- 2012(6577)
- 2011(6049)
- 2010(6189)
- 2009(5695)
- 2008(5806)
- 2007(5254)
- 2006(4829)
- 2005(4346)
- 学科
- 济(19715)
- 经济(19680)
- 管理(12346)
- 业(11678)
- 学(10281)
- 企(9135)
- 企业(9135)
- 方法(8795)
- 数学(7317)
- 数学方法(7147)
- 农(5796)
- 中国(5151)
- 财(4553)
- 业经(4056)
- 制(3984)
- 农业(3979)
- 理论(3854)
- 贸(3544)
- 贸易(3542)
- 易(3421)
- 融(3336)
- 金融(3334)
- 和(3327)
- 及其(3312)
- 水产(3301)
- 地方(3285)
- 银(3136)
- 银行(3066)
- 环境(3044)
- 行(2971)
- 机构
- 大学(95177)
- 学院(91511)
- 研究(42893)
- 科学(33445)
- 农(32343)
- 济(29449)
- 中国(28818)
- 经济(28731)
- 农业(26608)
- 所(26139)
- 管理(25809)
- 研究所(24556)
- 业大(22817)
- 京(22413)
- 理学(22096)
- 理学院(21638)
- 管理学(20773)
- 管理学院(20648)
- 中心(17526)
- 室(17234)
- 农业大学(16865)
- 省(16138)
- 实验(15963)
- 江(15632)
- 实验室(15439)
- 院(15253)
- 业(15127)
- 重点(14744)
- 科学院(14713)
- 北京(13942)
- 基金
- 项目(66537)
- 科学(49535)
- 基金(47918)
- 家(47749)
- 国家(47414)
- 研究(37354)
- 科学基金(36671)
- 自然(28707)
- 自然科(28023)
- 自然科学(28002)
- 自然科学基金(27527)
- 省(26512)
- 基金项目(24923)
- 划(24391)
- 社会(20637)
- 资助(20574)
- 社会科(19309)
- 社会科学(19298)
- 计划(17797)
- 教育(17395)
- 科技(16905)
- 重点(16634)
- 发(14242)
- 科研(14098)
- 专项(13914)
- 部(13764)
- 农(13511)
- 创(13497)
- 业(12909)
- 创新(12836)
共检索到139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敖已倩云 申光茂 王梦瑶 刘家路 潘宇 何林
【目的】明确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β-COP和Sro两条基因分子生物学信息,并基于优化的RNAi体系评价它们的致死效应,为筛选适用于RNAi防控的靶基因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克隆目的基因的全长,并通过序列的同源比对、保守区域及蛋白结构预测以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明确其分子生物学信息;其次通过减少ds RNA降解因素、并适时补充ds RNA等方法改进朱砂叶螨的RNAi体系,从而延长干扰时间。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定时间点的沉默效率,评价优化RNAi体系后的沉默效果;最后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燕 李纪顺 周红姿 张新建 王贻莲 魏艳丽 杨合同
对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tR05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将其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属.通过与已知的苏云金芽孢杆菌29个亚种间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比较,鉴定BtR05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达姆斯特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darmstadiensis).同时,在室内测定了BtR05发酵液对朱砂叶螨幼螨、若螨和成螨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其对朱砂叶螨幼螨的毒杀效果最好.在施用BtR05发酵液后72 h,朱砂叶螨幼螨的校正死亡率为73.3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燕 王贻莲 魏艳丽 张广志 李纪顺 杨合同
以BtR05为原始菌株,通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对朱砂叶螨成螨有较高毒力的突变株63号.63号菌株的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LB摇瓶培养48 h后显微计数为4.88×109cfu.mL-1.63号发酵液的杀螨活性是原始菌株的1.33倍.通过斜面传代培养,该菌株能稳定遗传10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光茂 李恒 梁金辉 何林
【目的】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螨,长期化学防治导致其对多种药剂产生了抗性,因此明确该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机制对开展有效的抗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节肢动物主要的解毒代谢酶之一,笔者前期研究中筛选出了朱砂叶螨体内高表达的一条GST基因TcGSTM7,该基因的表达在药剂处理下具有明显的可诱导性。因此,本研究以TcGSTM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利用异源表达技术分析TcGSTM7重组蛋白和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的互作效应,以及利用RN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晓月 王荫长 尤子平
朱砂叶螨的表皮由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和皮细胞层组成,上表皮由里向外可分为电子致密层、角质精层、蜡层和护蜡层,厚度为0.053μm;原表皮分为外表皮和内表皮两层,外表皮厚0.145μm,内表皮厚0.684μm;外表皮向外延伸形成脊和叶,脊高0.815μm,宽0.105μm,脊距1.105μm;皮细胞层平均厚度为0.793μm。蜕皮时,首先上表皮物质沉积,形成片层结构;然后皮细胞分化,脊状突起渐出现;之后,皮细胞物质积累,脊状突起显著;最后,内表皮渐渐蜕去,被溶解。
关键词:
朱砂叶螨 表皮 蜕皮 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大螟 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昊昊 邓乐晔 张珂 赵海明 翁群芳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杀灭效果,确定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的60Co-γ辐照剂量。【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朱砂叶螨卵(产后48 h,处理剂量0,100,150,200,250 Gy)、幼螨(0,100,200,300,400 Gy)、前若螨(0,100,200,300,400 Gy)和成螨(0,100,200,300,400,600,800 Gy)后,将其置于(28±1) ℃、相对温度60%~80%,16∶8(L∶D)光周期下培养,每隔1 d在20~80倍解剖镜下观察并记录朱砂叶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昊昊 邓乐晔 张珂 赵海明 翁群芳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60 Co-γ辐照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杀灭效果,确定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的60 Co-γ辐照剂量。【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60 Co-γ辐照处理朱砂叶螨卵(产后48h,处理剂量0,100,150,200,250Gy)、幼螨(0,100,200,300,400Gy)、前若螨(0,100,200,300,400Gy)和成螨(0,100,200,300,400,600,800Gy)后,将其置于(28±1)℃、相对温度60%~80%、光照16h/黑暗8h光周期下培养,每隔1d在20~80倍解剖镜下观察并记录朱砂叶螨生长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军华 徐广 柴升
通过测定捕食螨类中的虚伪钝绥螨在13种农药不同浓度下的死亡率,确定了农药对虚伪钝绥螨的非致死浓度(LC_0~10).明确了各种非致死浓度农药对其繁殖和定居的影响.菊酯类农药如灭百克、灭扫利、氯氰菊酯、功夫、天王星.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爱力螨克和杀菌剂粉锈宁不仅减少其产卵量.而且降低它在植株上的定居率;氧化乐果影响其定居;克螨特影响其繁殖;尼索朗、双甲脒、卡死克和阿波罗对其繁殖和定居都没有显著影响.是比较安全的.植株上残留的某些微量农药不仅影响虚伪钝绥螨的繁殖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其定居.这在协调生防和化防的关系中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虚伪钝绥螨 非致死浓度 农药 繁殖 定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俐 贾炜 洪晓月 王冬生
在室内25℃恒温条件下,分别采用菜豆(Phaseolus vulgarisL inn.)、茄子(Solanum m elongenaL inn.)、月季(Ro-sa chinensisJacq.)、桃树(Amygdalus persicaL inn.)和转B t基因抗虫棉(transgen ic B t cotton)等5种植物饲养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和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Boisduval)),观察它们在这些寄主上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上的2种叶螨发育历期及产卵量略有差别,但2种螨都是在桃树上的发育历期最短,在菜豆上的雌成...
关键词:
二斑叶螨 朱砂叶螨 寄主选择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倪婧 谢道燕 杨振国 柴建萍 江秀均
【目的】明确天然辣椒碱类物质对敏感朱砂叶螨各发育阶段的杀螨活性、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GSTs)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叶碟喷雾法处理样品,用酶标仪及荧光定量PCR仪测定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结果】辣椒碱类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杀螨活性随药剂浓度升高而增强,杀螨效率从高至低为幼螨>若螨>成螨>卵,故选用低浓度的辣椒碱类物质防控幼、若螨。经过LC_(30)浓度辣椒碱类物质处理,朱砂叶螨体内GSTs活性由高到低排列为成螨>若螨>幼螨>卵。在卵期,处理组与对照组GSTs活性变化趋势相反,处理组GSTs活性被显著抑制;幼螨期,处理组与对照组GST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20 h GSTs比活力高于对照组;若螨期在观测时间段内处理组GSTs比活力未出现明显波动;成螨期药剂胁迫后8 h内,对照组GSTs活性是处理组的4倍以上。雌成螨GSTs中detal3、detal5、detal6、detal8、detal14基因在辣椒碱类物质胁迫后除12 h时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其余时间点都被激活而表现为表达量增加。【结论】可推断GSTs在受到辣椒碱类物质胁迫后能发挥一定的解毒作用,而detal3、detal5、detal6、detal8、detal14基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机体解毒代谢的抗逆性应激生理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李丹蕾 马玲 王博文 陈俏丽 张瑞芝 苏丹 康新宇 翟雯
为探究松材线虫抗逆态幼虫形成的分子机理,本文对抗逆态基因daf-6进行了鉴定和基因沉默研究。应用BLaST比对技术,在松材线虫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得到秀丽线虫daf-6的同源基因,命名为Bx-daf6。应用PCR技术进行Bx-daf6完整蛋白编码区(CdS)扩增。采用RNai技术进行Bx-daf6沉默,分析该基因的沉默对松材线虫抗逆态幼虫形成的影响。PCR扩增得到CdS区全长2 700 BP,Bx-daf6编码的蛋白质具有固醇传感结构域。Bx-daf6沉默抑制了2龄幼虫转变为抗逆态幼虫,表明Bx-daf6在2龄幼虫转变为抗逆态幼虫生理过程中起正向调控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哀建国 杨勇
基因沉默是生物体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在各种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基因沉默可以分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 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和转录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TGS)。最近的研究发现,在植物中,TGS和PTGS都和RNAi有关。RNA介导的基因沉默为大规模植物生化代谢途径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手段。简要地介绍了RNAi和RNA介导的DNA甲基化的分子机制,并介绍了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在植物体中的作用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图1参3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金香 丁伟 张永强 杨振国 李阳 丁丽娟
【目的】明确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DMC)及其N-甲基吡唑衍生物(N-methylpyrazolebisdemethoxycurcumin,N-MPBDMC)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多种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证实其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BDMC及N-MPBDMC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触杀毒力,观察两者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AchE)、Ca2+-ATP酶(Ca2+-ATPase)、单胺氧化酶(MA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佳妮 胡轶 胡靖祥 张永福 陈泽斌 夏体渊
运用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方程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温室香石竹不同花期、不同时间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同为香石竹上的主要害虫,盛花期朱砂叶螨数量占螨类总数的56%。5月中旬为叶螨的危害高峰期,叶螨的总量随温度的增减变化明显。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成虫在香石竹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朱砂叶螨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而二斑叶螨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习性。利用Iwao回归法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为田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