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3)
- 2023(7515)
- 2022(6285)
- 2021(5799)
- 2020(4565)
- 2019(10480)
- 2018(10296)
- 2017(18973)
- 2016(10344)
- 2015(11596)
- 2014(11498)
- 2013(11423)
- 2012(11069)
- 2011(10173)
- 2010(10338)
- 2009(9380)
- 2008(9017)
- 2007(7977)
- 2006(7489)
- 2005(7082)
- 学科
- 济(48206)
- 经济(48164)
- 业(22564)
- 管理(22406)
- 地方(20332)
- 中国(17416)
- 农(15479)
- 企(15123)
- 企业(15123)
- 学(12328)
- 业经(12044)
- 农业(10999)
- 地方经济(10687)
- 方法(10302)
- 发(9611)
- 融(8998)
- 金融(8996)
- 银(8352)
- 银行(8340)
- 行(8220)
- 数学(8194)
- 数学方法(8097)
- 环境(8085)
- 制(7721)
- 贸(7512)
- 贸易(7498)
- 和(7284)
- 技术(7137)
- 财(7102)
- 易(7066)
- 机构
- 学院(142547)
- 大学(140705)
- 济(56330)
- 研究(56216)
- 经济(54911)
- 管理(48480)
- 中国(42665)
- 理学(39610)
- 理学院(38991)
- 管理学(38338)
- 管理学院(38047)
- 科学(34906)
- 京(32356)
- 所(29095)
- 研究所(26037)
- 农(25978)
- 财(25483)
- 中心(25437)
- 江(24225)
- 范(23994)
- 师范(23773)
- 北京(21174)
- 院(20583)
- 业大(20232)
- 州(19999)
- 农业(19953)
- 师范大学(19130)
- 省(19093)
- 财经(18871)
- 科学院(17059)
- 基金
- 项目(88649)
- 研究(68949)
- 科学(68366)
- 基金(59542)
- 家(51381)
- 国家(50813)
- 科学基金(42449)
- 社会(41667)
- 社会科(39232)
- 社会科学(39224)
- 省(37413)
- 基金项目(31630)
- 教育(30820)
- 划(30713)
- 编号(29631)
- 发(26224)
- 自然(25326)
- 成果(24995)
- 自然科(24617)
- 自然科学(24612)
- 自然科学基金(24124)
- 资助(23236)
- 课题(21921)
- 发展(21324)
- 展(20929)
- 重点(20297)
- 创(18466)
- 年(18329)
- 部(18051)
- 创新(17230)
共检索到243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家星
关于陈栎的“朱子世嫡”、“信朱子不如信饶氏”、朱学门户株守者的三种评价,折射出如何看待朱子后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就陈栎《四书发明》来看,它确实提出了诸多不同于朱子之见,其中除少量文字径直表达对朱子不满外,多数是通过引用他人之说表达对朱子的异议;它除采用张南轩不同于朱子之说外,还采取饶双峰对朱子的修正之解,从而体现了朱子学本有的“求真是”之精神。这引发了具有强烈护朱意识的史伯璿的指责,批评陈栎倒向双峰而背离朱子。这些不同的评价,体现了宋元以来朱子学中“求真是”与“护朱”两种不同解释立场之争,反映了朱子后学夹在“忠臣”与“佞臣”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坚守“求真是”之精神,正是超越这一“忠臣”与“妄议”分歧的关键。
关键词:
陈栎 史伯璿 饶双峰 求真是 护朱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包丹丹
儒者之"学"的第一要义,就是"修身"。所谓"修身",不能被狭隘化为道德修养或道德教育,而是"仁—生"意义的开显、拓展和深化过程。它以"天—人"、"物—我"、"身—心"一体而相通为前提,在物我感通、身心相守中成就"诚发于中而形于外"的饱满人格。经籍性知识所以不可或缺,在于它们既是"仁—生"之境的表达者,也是"仁—生"之境的兴发者。作为实用技能之"艺"的学习,只有"依于仁",方能兴起于亲亲之家;"艺"而能"游",则让"仁—生"之境步入艺术化境地。"意义—兴发"的教育之学,可能成为我们超越"目的—手段"的先行割裂,重新领取传统思想资源和文化智慧的重要途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晚霞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系列著作,标志着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确立和"四书学"体系的形成.随着"四书学"著作的日趋繁盛,基于实际需要,《文渊阁书目》创设了新的图书门类"四书类",集中著录该类典籍.此后,明清官私目录大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四书类"及其相关类目,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四书类"成为传统分类体系中"经部"的重要类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代书目类目增省的"文献保证"原则以及"与知识发展相同步"原则.
关键词:
四书类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成宪
"四书"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学校课程发展到宋代的重大变革。理学家设计出"四书"是为了给学习"六经"课程配置"阶梯",同时又设计出"四书"课程内部的"阶梯"和"四书"的"阶梯"课程,由此形成《近思录》-"四书"-"六经"的新经学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新意是使学习者能够与前代圣贤直接对话,循序渐进地把握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以体现宋代新的政治和思想形态的合理性、合法性,也是为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服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祝安顺
清末民初近代教育急剧转型,学制中如何处置"中学",尤其是使用了六百多年的科举指定教材《四书》成为时代难题。晚清新政在《壬寅癸卯学制》中以课程形式对《四书》做出了较为完整的大众化教育制度设计:目标化、分科化、课时化、序列化、数量化、适切化,并配以相对规范的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初步完成了传统教育内容的近代课程化。但清末民初国内外形势逼仄,"新旧""中西""古今"之学短期内无法调适,在阻止民间对《四书》课程新解读之后,晚清政府也不得不对此种制度设计加以修订、调整,终在1911—1912年政体变更之际,晚清和民国接续将废止中小学读经坐实,即使尊孔读经在1914—1915年得以短暂恢复,不久即被从学制中再次删除。此后,《四书》课程化以经传选读的形式在近现代中小学教材中持续呈现。晚清民初《四书》课程化结局是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造成的,然而其在教育变革中的课时竞夺失利是核心因素,评价虚置和课程创新不足则又加重了这一结果,但《四书》课程化的后续发展并未停止,仍然在不断的调适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成宪 阴崔雪 孙鹏鹏
古时童子在经过识字启蒙教育环节后,为何就能顺利学习"四书"?当今中小学生读"四书"的可能性又何在?通过从识字量、知识点、课程设置三方面的探究发现:童子在读完"三百千"后便基本克服了学习"四书"的文字障碍,"三百千"与"四书"知识点的重合在30处以上,两个轮次的"四书"课程设置分别规定了以克服文字障碍为主和以理解思想旨趣为主的分层课程目标,这就为古时童子识字启蒙后即学习"四书"创造了条件。当今中小学生并不完全具备古时童子学习"四书"时的条件。经比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三百千"的识字量,发现在第二学段(3—4年级)结束时,小学生的识字量超过了"三百千"的识字量,鉴于小学生相关知识准备的不足,如要读"四书"似在第三学段(5—6年级)为宜,顺序也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宜。
关键词:
童子 三百千 四书 识字量 课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仇成 冯俊文 郭春明
从矛盾分类、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体系等方面比较了TRIZ与可拓学的差异,通过对比两者的哲学思想,以及基元理论与物质-场理论、40条创新原理与可拓推理,分析了TRIZ与可拓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可拓学 差异 内在联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青云
鱼鳃式净化器墙面上安装着这种像鱼鳃一样的换气设备,从外观上来看非常漂亮。如果室外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可以不启动净化装置,让新鲜空气随时直接通过"鳃"进入室内,令室内的空气始终像室外一样新鲜。如果室外的空气受到了污染,则需启动净化装置,让净化后的空气进入室内。与直接从窗户换气相比,鱼鳃式换气设备让空气缓缓进入室内,可以防水、遮光,让我们免受风吹雨打,让我们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可以在室内获得新鲜空气。
关键词:
鳃式 净化装置 鱼鳃 下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敬峰
不同于阳明其他弟子主要以讲学形式介入“朱、王之争”,有“王门的经学者”之称的季本则从“朱、王之争”的肯綮《大学》入手,倾力撰写《大学私存》,从文本和义理两个层面展开深入辨析。在《大学》文本上,季本在双谴双取朱子、阳明的基础上,构建颇有特色的“季氏改本《大学》”;在《大学》义理上,他大体沿袭阳明的思想主张,而与朱子相差甚远,开显出“立足经学、宗本阳明、兼摄朱子”的解决“朱、王之争”的学术方案。他的方案一方面折射出阳明心学内部绝非已有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皆是陵夷经典式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早期的“朱、王之争”中,朱子学始终是“在场的”,以参照物的形式影响着阳明学的演进。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早期“朱、王之争”的学术样态,也有益于理解经典诠释与学术思潮之间的双向互动。
关键词:
季本 《大学私存》 “朱、王之争” 经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刚
文摘张舜徽对《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发明《汉志》体例、指明古书通例,有其独到的学术价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徽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关键词:
张舜徽 目录学 《汉书·艺文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雪忠 乔永忠 万小丽
专利质量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很难确定其高低。本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授权的3838件发明专利中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的2921件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从因未缴年费而被终止的视角来看,1994年授权的发明专利特别是国内发明专利质量较低。
关键词:
发明专利 专利质量 维持时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赖捷
留心一下世界历史,你会发现苏格兰人几乎无所不在,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发明了这样或那样的东西——指纹鉴定在苏格兰埃尔郡出生的亨利·福德斯曾经远游日本。1870年左右,他发现当地出土的陶器中保留了古代日本工匠的指纹,且无一相同,他立刻意识到这可以用于鉴别罪犯,并向当时最需要罪犯鉴定的国家—他的祖国推荐了这个创造,却被无情地回拒。冰箱汉密尔顿郡的威廉·克伦远在电力被发明之前,就提出了冰箱的概念。原理很简单:通过机械装置释放压缩空气来除去热量。但是在1748年,他并没有立刻意识到这种装置有什么实际的作用。ATM取款机在这一刻,全世界约有150万台取款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颖
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作为我国以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创新性国家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律制度,不断展现其制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而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法定比例,在实践中也往往被直接适用最低标准而忽略了立法本意是为保护发明人与单位的合法权益、旨在通过职务发明奖酬制度激励发明人创新创造。文章从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定比例在法律修改过程中的不断变化入手,结合发明人与单位有约定、约定低于法定比例以及无约定或约定不合理三种双方约定的不同情况,展开对于法定比例不同的适用范围的讨论,并提出应尽量扩张法定比例适用范围,以及尽快形成"下有兜底,上有封顶"的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定比例体系的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世坤
一个电焊、一个无齿锯加上四处找来的废旧材料,高志国开始走上发明之路。他叫高志国,是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轧钢事业部的一名普通劳务维检工,但身边的同事们都称他为"大发明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了解后才知道原来高志国平时喜欢在工作中做点新的发明创造,而这些新的发明创造在日常工作中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威廉·菲尔丁·奥格本 李有
文章列举了未来25年内技术和应用科学领域的各种发明可能给政府、工业、农业、社区、学校、教堂、娱乐组织以及家庭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机械发明和应用科学带来的影响具有易变性,因此相比其他因素,这些发明对社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生了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发明 美国 社会组织 社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发明创造性判断方法的路径优化与实证研究——英国“四步法”的借鉴
基于发明专利主题分析的企业研发策略研究——以华为为例
国家创新能力形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发明专利为能力表征要素
人工智能生成发明专利保护的理论回归与制度探索——以DABUS案为例
保护发明创造的特殊形式:防御性公布——以期刊Research Disclosure为例
中注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毓圭在四川调研行业发展和党建工作
专利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发明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华为和华南理工为例
求真务实 再造辉煌——“财政科研为中心、为现实服务”座谈会发言摘登
陈昌智、成思危等为第四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发来贺信
发明专利一定越多越好吗?——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理论讨论与微观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