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0)
- 2023(5091)
- 2022(4028)
- 2021(4011)
- 2020(2946)
- 2019(6978)
- 2018(7140)
- 2017(10822)
- 2016(7322)
- 2015(8436)
- 2014(8294)
- 2013(7322)
- 2012(6947)
- 2011(6472)
- 2010(6745)
- 2009(5693)
- 2008(5545)
- 2007(5029)
- 2006(4579)
- 2005(4381)
- 学科
- 教育(20791)
- 济(14208)
- 经济(14178)
- 中国(12223)
- 管理(10831)
- 理论(8718)
- 学(8368)
- 教学(8123)
- 业(7894)
- 企(6128)
- 企业(6128)
- 方法(5068)
- 思想(4881)
- 农(4804)
- 政治(4798)
- 发(4707)
- 学法(4422)
- 教学法(4422)
- 思想政治(4312)
- 政治教育(4312)
- 治教(4312)
- 发展(4297)
- 德育(4270)
- 研究(4220)
- 展(4174)
- 数学(4084)
- 数学方法(3944)
- 财(3899)
- 革(3843)
- 学理(3768)
- 机构
- 大学(91930)
- 学院(86373)
- 研究(38580)
- 教育(29505)
- 科学(24672)
- 范(23520)
- 师范(23267)
- 京(22791)
- 济(22684)
- 中国(22122)
- 经济(21740)
- 所(20414)
- 管理(20245)
- 师范大学(19340)
- 研究所(18708)
- 农(16957)
- 技术(16874)
- 江(16685)
- 理学(16526)
- 理学院(16147)
- 中心(15780)
- 北京(15652)
- 管理学(15470)
- 管理学院(15302)
- 职业(15036)
- 院(14375)
- 农业(13512)
- 业大(13234)
- 州(12677)
- 研究院(11543)
- 基金
- 项目(54374)
- 研究(45494)
- 科学(41909)
- 基金(33190)
- 教育(31059)
- 家(30217)
- 国家(29777)
- 社会(23460)
- 省(23215)
- 科学基金(22766)
- 划(22547)
- 社会科(21567)
- 社会科学(21560)
- 编号(21154)
- 成果(20962)
- 课题(19838)
- 年(16987)
- 基金项目(15689)
- 重点(14823)
- 自然(14033)
- 资助(13985)
- 自然科(13649)
- 自然科学(13640)
- 规划(13461)
- 部(13451)
- 自然科学基金(13393)
- 发(12983)
- 性(12570)
- 项目编号(12340)
- 度(11934)
共检索到152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许晓东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姚启和,许晓东建国以来的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变革时期是人才辈出的时期。几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曲折发展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著名的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朱九思的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姚启和 朱九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从1953年起领导和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30多年,工作中颇多建树,在我国高教界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笔者曾概略地作过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提高质量是我们的中心任务”;2....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关键词:
梅贻琦 通才教育 教授治校 学术自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明东
朱九思先生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尊重高等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尊重教师、尊重知识分子。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举办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尊重其中的规律,高等教育就能平稳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才能逐步提高。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等职能的实现离不开教师,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高校教师就是尊重知识分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炯华
2015年6月13日,朱九思走完了他不同寻常的百年人生路。他的离世,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伤感!1980年,我参加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全国统一招考。我报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助理研究员,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拟录。然而,我们几十位外地被录取人员的家属户口和住房短期内无法解决,因而录取通知也就卡壳了。因此,我准备去筹备恢复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今南华大学)任教,恰逢华中工学院(以下简称华工)成立哲学研究所,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明东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是客观的历史,是客观存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但是,朱九思先生认为,在充分肯定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世炎 胡伏秋
自"文革"后期始,华中工学院在以朱九思为首的学校党委领导下,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脱产补课;狠抓师资队伍的扩大与结构改造;狠抓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面关心教师的生活。这些措施,为华中工学院由一所纯工科大学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并迅速在国内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师资队伍 朱九思 华中工学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开拓者蒋南翔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周年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专门联合召开纪念会,会前又读到《蒋南翔文集》上下两卷,本人在深受启发的同时,更倍增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总结历史经验,为开拓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婷婷
钱端升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宪法学家、政治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主持筹备北京政法学院,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批政治学和法学人才。他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新中国法学、政治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法学和政治学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美凤 蒋锋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独树一帜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本文论述了竺可桢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即以求是精神为核心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还总结了竺可桢教育实践的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竺可桢 教育思想 浙江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田
叶企孙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实践是清华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因材施教、广聘名师、通才教育、前瞻性的科学眼光对清华物理系、理学院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迅速发展并培养出一批卓越人才,进而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提倡的重基础、重教学、重科研、重实验则为培育人材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叶企孙 教育思想 教学实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怀新
试论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祝怀新十九世纪初,法国的马克·安托万·朱利安(Marc─AntoineJullien)在他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以下简称《计划》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比较教育这一术语,并就比较教育理论阐述了鲜明的观点。二次大战以来,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永禄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国家对素质人才的要求,因而高校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心跟党走,紧跟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指导精神。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国门,处于这些多元文化中的大学生其精神思想和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衍美
步骤二:规划TVET绿化进程2.5.3绿化社区和工作场所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他们在工作场所就业以及在技能被视为当地或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中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绿化课程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和内容,可以应用于工作场所的设置,而工作场所的绿化主要关注什么技职教育可以对工作环境、工作场
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哥斯达黎加 IGP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旭伟
<正>“大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扩大化,包括课程载体扩大化、教育队伍扩大化、育人过程扩大化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载体扩大化是指将高校通识课、专业课、双创课、实践课等各种课程作为“思政拓展媒介”,赋予其思政教育职能与价值。教育队伍扩大化是指除了思政理论课程师资外,将专业教师、高校政工、党员干部、学生父母及网络领袖等纳入到教育主体的范畴,以此汇集全员化育人合力。育人过程扩大化是指打破思政理论课体系约束及学校教育藩篱,将思政教育引入到社会场域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场景、实践方式加速思政元素价值的内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脱离“课时主义”的桎梏,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学以致用的要求展开新一轮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