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37)
- 2023(7390)
- 2022(6430)
- 2021(6256)
- 2020(5407)
- 2019(12792)
- 2018(12833)
- 2017(23159)
- 2016(13995)
- 2015(16087)
- 2014(16699)
- 2013(16048)
- 2012(15283)
- 2011(14126)
- 2010(14611)
- 2009(13398)
- 2008(13479)
- 2007(12550)
- 2006(10968)
- 2005(9984)
- 学科
- 济(51393)
- 经济(51347)
- 管理(30052)
- 业(29184)
- 方法(25117)
- 企(22670)
- 企业(22670)
- 数学(22079)
- 数学方法(21788)
- 教育(20396)
- 中国(18604)
- 学(18128)
- 农(14324)
- 财(12811)
- 理论(12389)
- 地方(9460)
- 贸(9386)
- 贸易(9385)
- 农业(9317)
- 制(9100)
- 业经(9021)
- 易(8980)
- 和(8331)
- 教学(8059)
- 发(7403)
- 务(7354)
- 财务(7330)
- 技术(7324)
- 财务管理(7303)
- 银(6911)
- 机构
- 大学(206763)
- 学院(198920)
- 研究(73871)
- 济(73211)
- 经济(71349)
- 管理(65865)
- 理学(56060)
- 理学院(55241)
- 管理学(53926)
- 管理学院(53519)
- 中国(48393)
- 科学(47021)
- 京(45657)
- 所(39489)
- 农(37451)
- 范(36827)
- 师范(36550)
- 研究所(36073)
- 教育(34040)
- 财(33934)
- 江(32628)
- 中心(32241)
- 业大(31444)
- 师范大学(29959)
- 农业(29784)
- 北京(29761)
- 财经(27058)
- 院(25780)
- 技术(25451)
- 州(25300)
- 基金
- 项目(125135)
- 科学(96740)
- 研究(94695)
- 基金(85414)
- 家(75030)
- 国家(74286)
- 科学基金(60535)
- 社会(55502)
- 社会科(51974)
- 社会科学(51954)
- 教育(51935)
- 省(50686)
- 划(44856)
- 基金项目(44113)
- 编号(41313)
- 自然(38350)
- 成果(37452)
- 自然科(37396)
- 自然科学(37379)
- 自然科学基金(36696)
- 资助(35811)
- 课题(31768)
- 重点(30115)
- 部(29321)
- 发(27844)
- 年(25956)
- 创(25305)
- 教育部(25039)
- 性(24934)
- 项目编号(24503)
共检索到306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宏聚
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教育学思维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本质主义是一种信仰本质存在并致力于本质追求与表述的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是近代以来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包括那些相互冲突的哲学流派共同信奉的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本质主义对20世纪中国教育学研究的影响有一个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弱到强的历史过程,逐渐在中国教育学术界占据支配地位。反本质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的批判集中在实体信仰、本质信念或假定、符合论的语言观以及本质主义的目的假设及其引起的学术与政治的后果上。从反本质主义角度看,本质主义在为中国教育学术研究带来表面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历史性后果。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抛弃本质主义,...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付雅慧
在我国图书馆学界,目前出现了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争。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传统渊源流长,其基本表现是"现象—本质"二元分离观,认为图书馆现象背后隐藏着本质,这是将图书馆本质客观化和对象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本质主义则依据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想,认为图书馆本质与其说是"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某种神秘东西,毋宁说是对图书馆现象的直面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自然显现出来的应然性东西。反本质主义反对通过设定"现象背后有本质"的预设性逻辑去抽象出图书馆本质的思想方法,同时反对热衷于图书馆本质探讨的学术生态。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图书馆学 中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灿兴
文章通过探索“本质”概念的产生在人认识本能上的起源,将人们对“本质”的认识归结为一种语言现象,继而考察“本质”一词作为思维方式和研究共同体认识范式的意义,认为“本质”在作为范式时,在现代已经很少作为“真理”的面目出现,而“本质”作为思维方式,只是至今还是现代科学主流方法特征的还原论的特例。但是,作为哲学概念,“本质”并不能用于科学研究。因而从一般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推导出系统目的类似于事物的“本质”,从而使事物“本质”获得了一个在科学研究中近似的替代品。继而考察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指出迄今只有“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为教育寻求确定性、永恒性知识体系的本质主义追求,一直是教育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发展无不遵循本质主义的逻辑、立场与方法,呈现出明显的本质主义品质与发展轨迹,造成种种错位诠释现象与发展困境。消解本质主义思维,关键在于对教育的各种规定性品质、逻辑与机制的解构,阐明当代教育的不可"定义性"逻辑与品质。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教育本质 本质主义 二元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君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是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作为指导思想的,并以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建立精确、可操作的研究结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但在反思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指导思想之后,特别是在中西学术交汇过程中逐渐地接受了非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走向多元化。展望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将在本质主义与非本质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并获得突破,这将会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更趋成熟。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 本质主义 非本质主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牛世建
中国图书馆学从研究整体上看,后现代主义上的本质主义也只是个臆想,并不构成实际意义。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会这样想,那是因为中国近年来的学术和政治的转变,以及进行研究的人们对后现代理论的偏颇以外,还与意识形态和本质主义有关。我们可以从人文主义领域的后现代理论来进行分析,虽然能够对图书馆研究有所帮助,但是这种理论只停留在表面,所以这是一种完全不成熟的理论,并不适用于现代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景舟
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是目前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综观围绕这一问题存在的争论和分歧,可以概括为"社会学的职业教育本质论"与"教育学的职业教育本质论"。对职业教育本质问题的回答要以历史分析、文化比较和逻辑思辨相统一的视角或方法,进行新的审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翠兰 苏春景
本研究意在阐释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思维范式对"问题学生"认识上的差异,指出"问题学生"是一种主观建构,是人为"标定"出来的,实际上他们是过程性的存在。
关键词:
本质主义 建构主义 “问题学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夏正江
现行的高师教育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普遍存在偏重学术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知识,以及不能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研究能力的倾向。改革这种倾向的思路在于,精减和压缩传统的学术知识类课程,拓展和强化方法与技能类课程,新增一批研究与探索类课程。
关键词:
高师本科 教育专业 课程结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20世纪末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其鲜明的反本质主义旨趣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成性思维,掀起了课程论探究领域学术范式的革命。以本质主义及其认同性思维为逻辑起点运行了几千年的学校课程,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批判与否定,学校课程的品质、使命、运行机制具有了新的视野与选择。
关键词:
课程 本质主义 生成性思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任何理论皆是人思维建构的产物。对于研究生而言,大多期盼能通过深入学习围绕某主题建构一种属于自己且经得起批驳的理论。而建构一种属于自己且经得起批驳的理论,至少需遵循相应的思维逻辑,即在起点上,从非定义思维走向定义思维;在过程中,从非分解思维走向分解思维;在结果上,从论说思维走向论证思维。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理论 思维 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润洲
阐述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即从结果上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表现为概念、命题与理论的创新;从过程上看,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则意味着发现问题的批判思维、求解问题的发散思维与论证答案的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指出了当下研究生创新思维的阻隔,即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主要遭遇着"无问"的尴尬、"无解"的煎熬与"无路"的迷茫等阻隔。认为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育需通晓学科历史,学会学术提问;锁定研究问题,发挥人的想象力;绘制概念导图,澄清论证思路。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思维 研究生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卫平 魏峰
目前西方文献对待弱势群体存在浓厚的“缺陷思维”范式。缺陷思维的根基建构在弱势学生在社会文化、经济、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存有劣势的假设之上,其主要特点是:研究者责备受害者,一定程度忽视了政策和制度的补偿性角色;政策建议着眼点在于“修理”个人或家庭的文化、语言与习性等。西方相关研究中已出现缺陷思维与反缺陷思维的范式之争。虽然国内教育界并没有完全复制西方的“缺陷思维”,但在当前“优势视角”导向下很容易滑入“特质缺陷说”的极端,即过于强调弱势群体抗逆力和韧性,忽视了该范式与缺陷思维的理论迷惑性和实际危害。未来的相关研究,研究者应避免陷入缺陷思维和简单的“反缺陷”的陷阱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