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7)
2023(6295)
2022(5292)
2021(5317)
2020(4241)
2019(9868)
2018(9760)
2017(16113)
2016(10566)
2015(12082)
2014(12173)
2013(11155)
2012(10337)
2011(9755)
2010(10300)
2009(8989)
2008(9024)
2007(8164)
2006(7335)
2005(6746)
作者
(29654)
(24505)
(24412)
(23275)
(15701)
(11821)
(11223)
(9783)
(9529)
(8947)
(8576)
(8408)
(8008)
(7869)
(7785)
(7754)
(7661)
(7257)
(7208)
(7074)
(6665)
(6371)
(5973)
(5813)
(5767)
(5650)
(5486)
(5456)
(5150)
(5089)
学科
(27618)
经济(27582)
教育(23029)
管理(16219)
(14812)
(14615)
中国(14500)
理论(12523)
方法(11592)
(11114)
企业(11114)
教学(10358)
数学(9420)
数学方法(9207)
(8580)
研究(7096)
(6187)
(6117)
业经(5969)
学法(5781)
教学法(5781)
农业(5737)
(5418)
(5232)
技术(5174)
发展(5140)
学理(5098)
学理论(5098)
思想(5029)
(5015)
机构
大学(147940)
学院(139930)
研究(56900)
(43025)
经济(41546)
管理(40680)
科学(36130)
理学(34603)
教育(34317)
(34182)
理学院(33935)
中国(32901)
管理学(32885)
管理学院(32603)
(32582)
师范(32305)
(29692)
研究所(27436)
(27268)
师范大学(26708)
(24334)
中心(23203)
北京(22392)
业大(22390)
技术(21711)
农业(21631)
(20115)
(19708)
(18436)
职业(17676)
基金
项目(89949)
研究(71597)
科学(70145)
基金(59326)
(52505)
国家(51880)
教育(43755)
科学基金(41668)
社会(40174)
(37716)
社会科(37426)
社会科学(37416)
(34277)
编号(31971)
成果(30379)
基金项目(30328)
课题(26976)
自然(25939)
自然科(25298)
自然科学(25283)
自然科学基金(24853)
资助(23863)
重点(22834)
(22665)
(21531)
(20303)
规划(19668)
(18969)
(18736)
教育部(18638)
期刊
教育(60267)
研究(51351)
(49182)
经济(49182)
中国(43304)
学报(27233)
(24007)
科学(22351)
大学(20983)
学学(17812)
农业(16924)
技术(15691)
职业(15038)
(14053)
管理(13150)
技术教育(9696)
职业技术(9696)
职业技术教育(9696)
(9662)
图书(9040)
(8841)
论坛(8841)
(8185)
财经(7899)
(7864)
金融(7864)
(7795)
高等(7693)
业大(7407)
(7180)
共检索到22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龙兴  吴刚平  
核心素养的核心涉及为何提出与如何建构核心素养等根本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传统儒学本立而道生的教育本源与整合思想加以探讨和回答。本立而道生的教育主张是,从可以操作的广义礼仪教化开始,通过学礼、为仁、弘道,实现礼、仁、道的整体一致性,将抽象的为仁、弘道素养转化成可教可学的教育实践,进而为建立尊而亲的理想社会形态奠定教育基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敬胜  胡戎飞  
儒家经典中的"人与天"、"义与利"、"修己与安人"、"经与权"、"文与武"等思想,都体现了对称思维的观点,其对称思维方式对现代企业管理能提供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郭宝仙  
在当今世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多数国家与地区都通过评价来引领课程改革,把课程标准开发与基于评价监控的课程实施纳入统一的框架内。开展核心素养评价时,注重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结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变革或新增标准化测试、编制跨学科素养评价工具、丰富和拓展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与范围、采用资格证书等。我国开展核心素养评价也应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框架和水平表现,综合考虑评价的各方因素,探索多元有效的评价方法,并采取多样化措施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本文从有效教学研究的片面化倾向分析入手,探讨了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可能存在的悖论,进而通过引入儒学的"以善致善"命题探讨了教学中目的与手段一致性的教育学意义,并将其作为理解教学道德性内涵的重要视角。而真正教学道德性的彰显亦即德性教学的实现,不妨从认清理论立场并克服认识障碍,从科学认知走向"体知",以及体现教师责任的教学方式转变等几方面展开努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浩镇  Nancy O’Hanlon  
首先对美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概述,然后具体地考察了美国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成功案例——俄亥俄州立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分析了它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得出了俄亥俄州立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可  
通过分析联合国、欧盟和部分发达国家近十年相关文献,发现国际社会对数字素养的关注呈现出从重视“技术素养”到提倡“公民素养”的趋势,强调数字化生存、交往、礼仪、道德、伦理、法规、权责等素养的重要性,由此催生一种新教育模式——数字公民教育。借鉴其理论体系、政策指引、课程教学与社会服务等经验有望为我国数字时代的德育变革提供创新思路,建议引入“联通主义”视角,开启跨学科研究范式;开发专业配套资源,提供支持型政策文本;采取“超越保护主义”立场,探索参与式课程教学;鼓励多主体共育模式,激活全方位社会服务。数字时代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育合格的数字公民,帮助青少年实现“虚拟—现实”生命状态的动态平衡、“线上—线下”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自主建构知情、安全、健康、自律、尊重、包容、积极、负责的数字公民品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养民  
"以人为本"是中国当代社会进入新世纪,举国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的精神内核植根于儒学的人际和谐和道学的人与自然和谐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中,与西方社会的人本思想本质不尽相同。以此对"以人为本"正本清源,阐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能真正传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对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夯实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未来社会人的不断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杜瑾  
文章旨在借鉴国外高校的视觉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我国的视觉素养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通过对当下媒体环境、视觉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审视,深入分析视觉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提炼其核心要素。选择国外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的代表性案例,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评估、资源支撑4个方面介绍视觉素养教育和服务实践。最后,从宏观、组织和执行3个层面提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视觉素养教育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静  回雁雁  
[目的 /意义]通过对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的分析梳理,总结其对我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过程]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结论]国外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受到各国政府和行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已形成体系并获得一定的成果。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并支持数字素养教育的开展;我国高校在数字素养教育中应当构建数字素养标准框架以指导数字素养教育的开展;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教育阵地,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教育模式;丰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字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振娟  陆信礼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二者思想内容各异,但都对人的生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思想。儒家关注人的社会生命,道家关注人的自然生命,不同的关注点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生命观。本文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比较了二者在生命本质、生命存在、生命态度三方面的异同。儒道生命思想的互补性能够弥补各自生命观中缺失的部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这对于关注教育对象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的当代成人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凤玮  周川  
美国马塞诸塞州于2018年启动新一代基础教育"学业综合评价体系"(MCAS)。该体系根据21世纪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突出以英语、数学为代表的核心科目及核心知识,体现出核心素养的基础性;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时代性;注重改进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自我期望值和内驱力。该体系显现出学业综合评价的一种新取向、新样态,对我国中小学学业评价制度的改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宁  
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奇是西方民主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位巨匠。他毕生致力于教育发展与教育实践,并最终形成了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包括教师教育、和谐教育、爱的教育、体育教育、农民教育及教学心理学化等内容,其中教师教育思想理念对我国教育发展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亚洲  黄志成  
欧盟长期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培养其未来公民的跨文化素养,在跨文化理论框架建构的基础上,2006年颁布的核心素养框架中纳入了跨文化素养的内容,分别以社会与公民素养、外语沟通素养及文化觉识和文化表达等三项素养涵盖之。自2016年起,欧盟开始反思和调整其核心素养框架,其中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再次被确认。欧盟核心素养中的跨文化素养体现了行动者取向的文化观,注重培养不确定性管理的能力,并谋求通过培养公民的跨文化素养,进而促进区域文化繁荣,作为核心素养的跨文化素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何调和非本质主义的文化观和大欧洲认同及国家认同,以及对文化概念的混乱使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紫屏  
核心素养在当前国际教育改革进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则必然要求有与之匹配的变革行动。英国的实践经验表明:在传统学科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学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依然面临着教师自我效能感低,教师的课堂控制倾向严重,学生自主探究不彻底等实践困境。这些困境对中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警示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邵朝友  周文叶  崔允漷  
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已成为国际潮流。国际课程标准研制经验表明,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存在两种基本关系:一是每门学科课程都承担起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二是不同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独特贡献;学生核心素养转化为课程标准基本遵循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标准的思路;从课程标准的编排角度看,它包括纵向上分年级与跨年级编排方式、横向上表现水平与案例式编排方式;在组织架构与研制流程上,课程标准研制是在政府主持下由教育专业部门或学术机构负责,由计划、撰写、实施、完善四个阶段构成。这些国际经验对于我国课程标准研制有着诸多重大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