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6)
- 2023(11590)
- 2022(10091)
- 2021(9787)
- 2020(8268)
- 2019(19542)
- 2018(19659)
- 2017(37370)
- 2016(21099)
- 2015(24222)
- 2014(24590)
- 2013(23567)
- 2012(21099)
- 2011(18922)
- 2010(19142)
- 2009(16911)
- 2008(16348)
- 2007(14277)
- 2006(12127)
- 2005(10424)
- 学科
- 济(76048)
- 经济(75971)
- 管理(56690)
- 业(51606)
- 企(43660)
- 企业(43660)
- 方法(39770)
- 数学(35072)
- 数学方法(34380)
- 中国(20123)
- 农(19593)
- 理论(17423)
- 学(16878)
- 财(16745)
- 业经(16343)
- 地方(14552)
- 教育(14531)
- 制(12994)
- 农业(12899)
- 和(12755)
- 教学(12730)
- 技术(12622)
- 贸(12556)
- 贸易(12549)
- 易(12176)
- 环境(11189)
- 务(10942)
- 财务(10869)
- 财务管理(10848)
- 划(10637)
- 机构
- 大学(287666)
- 学院(285940)
- 管理(114031)
- 济(102208)
- 理学(99611)
- 经济(99487)
- 理学院(98517)
- 管理学(96268)
- 管理学院(95774)
- 研究(89091)
- 中国(62933)
- 京(61403)
- 科学(57939)
- 财(45344)
- 业大(44336)
- 所(44249)
- 农(44144)
- 江(41601)
- 范(41103)
- 师范(40746)
- 研究所(40688)
- 中心(40329)
- 北京(38882)
- 财经(36925)
- 州(34517)
- 农业(34453)
- 技术(34396)
- 经(33537)
- 院(32689)
- 师范大学(32231)
- 基金
- 项目(200123)
- 科学(155777)
- 研究(148868)
- 基金(140561)
- 家(121465)
- 国家(120415)
- 科学基金(103818)
- 社会(88190)
- 社会科(83386)
- 社会科学(83361)
- 省(81219)
- 基金项目(74876)
- 教育(73174)
- 自然(69191)
- 划(67857)
- 自然科(67616)
- 自然科学(67601)
- 自然科学基金(66327)
- 编号(63658)
- 资助(59587)
- 成果(52104)
- 课题(45044)
- 重点(44872)
- 部(43529)
- 创(41818)
- 发(41582)
- 项目编号(39131)
- 创新(38700)
- 大学(38583)
- 科研(38232)
- 期刊
- 济(108386)
- 经济(108386)
- 研究(81053)
- 中国(59244)
- 教育(49638)
- 学报(45128)
- 管理(41116)
- 科学(40521)
- 农(39163)
- 大学(34721)
- 财(33192)
- 学学(31531)
- 技术(29274)
- 农业(27985)
- 图书(19494)
- 融(18406)
- 金融(18406)
- 业经(18189)
- 财经(16784)
- 经济研究(16549)
- 业(14673)
- 科技(14366)
- 经(14175)
- 职业(14024)
- 理论(13660)
- 技术经济(13496)
- 问题(13279)
- 版(13000)
- 书馆(12947)
- 图书馆(12947)
共检索到406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梁春花 戴海燕 刘占柱
本文就本科高校大类培养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实施"专业招生,大专培养"的,对建议大类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对其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类培养 优势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厚林
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长学制在贯通培养上的独特优势,必须系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四按"为要素,创新开展"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拓展专业面向,在提升培养质量,培养综合能力等方面收效明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官浩 崔泰花 冯健 许美娜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宽口径、厚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标志。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不断追求改革的创新产物,对避免大学生盲目选择专业、一次选专业定终身和知识面过窄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能够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避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增加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创业就业竞争意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能够落实素质教育办学。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也受到冷热门专业冲击、必修和选修课程设置不合理、分流制度设计及其操作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困扰。因此,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专业分流制度;实施稳定的导师制和新生导师制;邀请知名校友,举办各种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参观企业、科研院校和教学基地;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明亮 胡殿宇 苏东民
高职院校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在概述高校大类招生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理念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分流和教学管理机制改革等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大类招生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调整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和加强人才培养成效的统计反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谭颖芳 张悦
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是我国本科专业教育走中国道路并形成中国特色的主动作为。这项改革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拓宽专业口径的按类(系)招生改革试验,兴于融合通识教育的专业教育改造,并在大教改思路下得以全面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处于校本探索阶段,形成了以专业大类与试验班为载体的全学科、宽学科与细学科方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大类招生与培养改革,遵循学科发展逻辑、重构大类培养方案,遵从人才培养逻辑、全面服务学生发展,遵行教育治理逻辑、有效构建协同机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竹 吴东立 齐春雷
高等学校实行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一种发展趋势,能够有效规避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盲目性,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整合并优化教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机制,有利于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智力资源,有效拓展大学生个性成长空间;在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专业分流导致专业冷热分化加剧,对冷门专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冲击;一些课程安排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大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弱势冷门专业出现不良的学风问题,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增加;新建的班级凝聚力不足,大学生的班级团体归属感缺失。因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政 裴金宝
为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应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发展规律的招生体制、培养模式,是深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玉杰 冯国红 王景峰
在分析大类招生理念来源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以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存在的四大问题,提出了基于大类招生的工业工程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个性化创新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新颜 刘伟 庞英
山东省自2012年组织春季高考起,各高校在春季高考本科招生、培养方面出现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地区间存在不合理性、专业划分不合理、考核指标不明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相关普通高校的教学运行及学生未来就业,并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
山东省 春季高考 本科招生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东立 谢凤杰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改革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首批实施大类招生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分析改革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大类招生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程度、学生志愿专业与意愿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学生入学后的成绩较往年提高明显但生源质量并未有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梳理大类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制度、完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宽大类招生口径以及做好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学生引导及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实施效果 评价 分流意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佩芬 陶剑文
高职院校招生时不细分专业即按专业大类进行招生,入校后实行二次专业选择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及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的理性选择。"专业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以大类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核心+方向"适应性模块化系列课程体系。其中,"核心"模块是保证专业大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职业发展的共性要求;"方向"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专业个性和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在对国内几所重点大学调查的基础上,比较和总结了几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经验,并结合温州师范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按文理大类招生培养,并认为此方法符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趋势,是新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勇纯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重点指导博士生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规划以更好地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全链条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昱东 陈劲 李明坤
在回顾国内学者关于大学生专业选择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研究型大学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影响研究型大学大类培养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就业前景、专业实力、家庭背景、他人影响、自我特质等五个方面,其中自我特质对于各大类学生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型大学应该注重学科生态平衡,创新专业信息获取渠道与专业认知方式,指导学生探索学术兴趣,以进一步提高人与专业的匹配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海佩 储祖旺
随着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本文从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方案入手,对4所自然资源(农地矿油)类高校和4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寻找实践资源突破口、分摊课程压力,从而实现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