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65)
2023(9430)
2022(8575)
2021(8237)
2020(6872)
2019(16088)
2018(16132)
2017(30856)
2016(17056)
2015(19281)
2014(19318)
2013(19181)
2012(17348)
2011(15545)
2010(15382)
2009(13858)
2008(13302)
2007(11321)
2006(9679)
2005(8251)
作者
(49112)
(40576)
(40326)
(38365)
(25873)
(19502)
(18271)
(16319)
(15471)
(14457)
(14009)
(13484)
(12814)
(12764)
(12411)
(12386)
(12261)
(12052)
(11555)
(11389)
(10191)
(9892)
(9761)
(9180)
(9111)
(9109)
(8975)
(8836)
(8124)
(8087)
学科
(63989)
经济(63913)
管理(48006)
(44915)
(38306)
企业(38306)
方法(32587)
数学(28188)
数学方法(27840)
中国(16293)
(16216)
(15411)
(15302)
业经(13951)
地方(13157)
理论(12515)
(11457)
(11406)
(11108)
贸易(11102)
农业(10874)
(10716)
技术(10690)
教育(10581)
环境(10162)
(9984)
财务(9927)
财务管理(9912)
企业财务(9393)
(9172)
机构
大学(239501)
学院(235666)
管理(96998)
(87112)
理学(85175)
经济(84892)
理学院(84164)
管理学(82600)
管理学院(82199)
研究(77408)
中国(53993)
(51368)
科学(50506)
(38779)
(38331)
(37044)
业大(36858)
研究所(35758)
中心(34390)
(33178)
(32958)
师范(32902)
北京(32560)
财经(31560)
农业(29039)
(28726)
(28371)
(27308)
师范大学(26822)
技术(25569)
基金
项目(168868)
科学(132426)
研究(123853)
基金(121391)
(105604)
国家(104708)
科学基金(89996)
社会(75054)
社会科(70908)
社会科学(70888)
(66324)
基金项目(65707)
自然(60300)
自然科(58876)
自然科学(58861)
教育(57940)
自然科学基金(57799)
(56383)
编号(51363)
资助(49937)
成果(41588)
重点(37574)
(37021)
课题(35524)
(35207)
(35176)
科研(32709)
创新(32633)
项目编号(31963)
大学(31817)
期刊
(92854)
经济(92854)
研究(67881)
中国(45486)
学报(38741)
科学(35698)
管理(34116)
(32616)
教育(32530)
大学(29011)
(27154)
学学(26991)
农业(23396)
技术(20579)
(15463)
金融(15463)
业经(15136)
财经(14378)
图书(14341)
经济研究(13954)
科技(12600)
理论(12330)
(12048)
(11728)
问题(11635)
实践(11617)
(11617)
技术经济(11030)
情报(10944)
(10557)
共检索到330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卉  韩婷  姚源  唐旭亭  
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五所理工科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收获的调查数据,发现研究自我效能感是学术技能、研究能力和专业社会化影响本科生研究性职业意愿的中介因素。其中,学术技能和研究能力对研究职业意愿的影响完全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起作用;专业社会化对研究职业意愿有直接影响,也通过研究自我效能感产生间接影响,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为改进高校的本科生科研实践,应将提升科研兴趣、增强研究工作意愿纳入本科生科研教育目标;应加强教师对本科生科研的指导,增强师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社会化的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陶克涛  王春枝  杜金柱  
基于教育质量评价的内部增值观,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方法分析校园环境、个体特征、学生参与度及学生收获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学生学习收获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校园文化、课程构建、生师互动、制度与政策、教育经验丰富程度、基础设施;从学生参与活动来看,整合参与影响效应最大。因此,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构建高标准的学业要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白华  周作宇  
伴随着高等教育研究趋势的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成为探究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视角,揭示学生发展结果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学生就读经验调查(CCSEQ)是目前研究学生发展的有利工具,借助于国外的学生发展以及影响理论,结合我国大规模学生样本的实证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方法,对大学教育影响本科生学习收获的模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家庭背景因素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甚小,以家庭背景、校园环境以及学校资源利用构成的外部因素,以及学生参与的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为主的内部因素,对学习收获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各占一半。学生在高校中,更多地是与院校环境以及各种资源发生更多的联系,学生利用学校这个有利的平台,充分应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促进自身的内在发展以及人际间交往能力的拓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白华  
学生就读经验近年来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视角,注重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揭示本科生教育状况。以学生就读经验为核心概念,在学生发展影响理论基础上,利用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中的路径分析方法,建构分析就读经验影响学习收获的模型。结果发现:支持性校园环境、学生的学业活动、学校资源利用以及社会交往对学习收获的各维度产生积极影响,呈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薛仪婷   张红霞  
“大类培养”模式是我国一流大学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通识教育本土化探索。基于对三所C9高校863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跨学科学习参与”(学习主动性、学习策略性、科研参与)和“跨学科学习收获”(学科视野与知识理解、跨学科学习策略使用、合作交流能力)整体表现较好;前者对后者有正向预测作用,且“跨学科认知”在两者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较好的跨学科认知通过学习策略性和科研参与两个维度对跨学科学习收获产生促进效应。研究显示,新生教育要强化学生的跨学科认知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本科生科研训练纳入“大类培养”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冬梅  
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与创新密切相关,没有研究就不可能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卉  韩婷  
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基于对5所理工科高校836名至少有一次完整科研参与经历的理工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科研学习收获整体较多,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社会化、社会性能力和关系、对职业/教育道路的选择和准备、学术技能和研究能力。大学生科研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显著,对研究能力和学术技能收获最具解释力的是学生从事科研任务的认知挑战度;对专业社会化和未来道路的选择与准备收获最具解释力的是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互动的频率;对社会性能力和关系收获最具解释力的是学生与同辈互动的频率。院校可通过制度创设,促进学生的科研学习投入,提升科研学习质量,主要措施包括将本科生科研纳入人才培养的正式制度中,使之成为"课程";建立本科生科研指导者体系,建立健全指导者激励和能力培训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芳芳  史静寰  
基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问卷2011》,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分析课程学习评价与不同学科本科生学习过程和学业成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课程学习评价与不同学科学生学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又因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学习的不同方面而不同。其中,"论文/报告写作"对文科和社科学生学习的影响大于对理科和工科学生的影响;"教师反馈"对文科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投入的直接效应最大,对其学业成果产生的间接效应也最大;与考试相关的"考试内容"和"成绩排名"对理科和工科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投入的直接效应均大于对文科和社科学生的直接效应。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特...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秀平  李二超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校重点探讨的议题之一。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内涵、科研训练计划对师生的要求、科研训练的能力要求与训练流程、科研训练计划课程实施流程、保障举措5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升科研训练计划的教学效果,为更多优秀本科生创新创业打下基础。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爱萍  
学习者与在线内容的交互被认为是决定网络教学和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环境中的任何事情总是一触即发,支持学习者与在线内容进行交互。当学习者与内容交互时,内部的反思性思考与对话发生了。本研究试图比较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中研究生课程和本科课程中学习者交互之间的差别。基于所提出的研究学习者与在线内容交互的框架,研究者收集了学习管理系统日志和学习活动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基于学习者与在线课程内容的交互模式和行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师和学习者在在线论坛中的讨论和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尤其调查了已发生的交流的维度、深度和分类。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究者认为应该加强网络内容的设计和传输,从而提升开放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鑫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本科生科研活动作为教育改革重要的措施之一得以不断扩展和完善,并且日益融入美国研究型大学以研究为本的本科教育体系改革之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方毅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取得的成就与其成熟而有效的管理体制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实施,以为我国组织和实施本科生科研提供借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玲  
介绍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的现状,对各图书馆已开展的本科生科研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图书馆本科生科研奖对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如何为本科生科研服务提出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军仪  杨春梅  
本科生科研活动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美国本科生科研的预期目标和方式,可以将其大体划分为四种主要模式:降低辍学率的模式、科学职业发展的模式、研究学徒的模式和基于研究的学习的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正  林凤  
本科生科研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需求,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起源于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创立的"本科生研究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