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3)
- 2023(10770)
- 2022(9593)
- 2021(9239)
- 2020(7693)
- 2019(17927)
- 2018(17941)
- 2017(34449)
- 2016(18973)
- 2015(21403)
- 2014(21567)
- 2013(21038)
- 2012(19433)
- 2011(17423)
- 2010(17480)
- 2009(16081)
- 2008(15968)
- 2007(13962)
- 2006(12274)
- 2005(10602)
- 学科
- 济(74703)
- 经济(74613)
- 管理(53985)
- 业(49819)
- 企(43045)
- 企业(43045)
- 方法(36846)
- 数学(30159)
- 数学方法(29685)
- 学(18631)
- 农(18578)
- 中国(17892)
- 财(17485)
- 业经(17089)
- 理论(16393)
- 地方(14417)
- 和(12970)
- 农业(12570)
- 贸(12515)
- 贸易(12509)
- 制(12195)
- 易(12097)
- 务(11481)
- 财务(11416)
- 财务管理(11393)
- 环境(11316)
- 技术(11263)
- 教育(11198)
- 企业财务(10770)
- 划(10589)
- 机构
- 大学(273034)
- 学院(271131)
- 管理(108968)
- 济(99188)
- 经济(96730)
- 理学(94677)
- 理学院(93584)
- 管理学(91744)
- 管理学院(91259)
- 研究(87367)
- 中国(63896)
- 京(59273)
- 科学(57480)
- 财(45577)
- 所(43939)
- 农(41214)
- 业大(40566)
- 研究所(40283)
- 中心(39338)
- 江(38546)
- 范(38414)
- 师范(38065)
- 北京(37716)
- 财经(37068)
- 经(33550)
- 州(32378)
- 农业(32372)
- 院(31841)
- 师范大学(30888)
- 技术(29045)
- 基金
- 项目(185388)
- 科学(144498)
- 研究(135410)
- 基金(132936)
- 家(115536)
- 国家(114557)
- 科学基金(98271)
- 社会(82570)
- 社会科(78039)
- 社会科学(78019)
- 省(72724)
- 基金项目(71356)
- 自然(65125)
- 自然科(63557)
- 自然科学(63543)
- 自然科学基金(62374)
- 教育(62274)
- 划(61040)
- 编号(56075)
- 资助(55815)
- 成果(45698)
- 重点(40823)
- 部(39982)
- 发(38769)
- 课题(38387)
- 创(37878)
- 科研(35415)
- 创新(35173)
- 项目编号(34823)
- 大学(34672)
- 期刊
- 济(110097)
- 经济(110097)
- 研究(76924)
- 中国(47462)
- 学报(44194)
- 科学(40767)
- 管理(39183)
- 农(37274)
- 财(33661)
- 教育(33262)
- 大学(33127)
- 学学(30929)
- 农业(26576)
- 技术(23660)
- 融(18606)
- 金融(18606)
- 业经(17896)
- 财经(17432)
- 图书(16558)
- 经济研究(16313)
- 经(14774)
- 问题(14108)
- 理论(14022)
- 科技(13344)
- 业(13177)
- 实践(13083)
- 践(13083)
- 技术经济(12893)
- 版(12748)
- 资源(12095)
共检索到38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凌
本文回顾了现代旅游中"本真性"概念及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本真性"概念在西方旅游研究中所涉及的"本真性、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本真性与文化商品化"以及"本真性、怀旧与遗产旅游"等主要问题。文章指出,"本真性"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好恶交织"的心理反映,揭示了现代旅游现象中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本真性 旅游社会学 旅游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丽坤
为了展现"范式争鸣"如何推动旅游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文章首先对库恩的科学革命与顾巴的范式四分类进行了概念澄清,接着以顾巴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论一体的范式观为基础,提出社会科学的"范式连续统"及"范式争鸣"理念,然后以"本真性"旅游研究为例,展现了"范式争鸣"激发理论建构、推动知识发展的历程。最后文章指出:(1)由于研究对象的属性特质,旅游社会科学研究既需要追求"客观"、"中立"的实证—后实证主义范式,亦需要建立提倡"反思"、"批判"、"辩证"、"理解"的各种新兴范式;(2)能够基于相互了解而达成
关键词:
范式争鸣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本真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爱民 张馨方
旅游本真性作为旅游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是解释旅游与现代关系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关注。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73—2016年的414篇关于旅游本真性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Ⅲ,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及突现词分析,以可视化图谱及统计表格的形式,揭示出西方旅游本真性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主题、演化路径和研究前沿。研究发现:(1)"建构主义本真性的发展"知识群组内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而"存在主义的本真性"知识群组内还缺乏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军
在关于民俗旅游“本真性”的认知中,专家、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本真性的认知并不全是相同的:专家关注的是文化环境的“本体真实”的保存,对本真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由点及面的过程;当地居民更关注本地经济的发展和自己生活的改变;游客关注的是旅游经历的真实感受。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是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全面解决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有效之道。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本真性 真实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健刚
在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只需动一下鼠标,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任何旅游目的地的图像和视频,有时候这些图像和视频甚至比亲身在现场还要来得清晰和美感。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旅游者要上路,只为一睹现场呢?这里的动机可谓五花八门,毫无疑问,对所谓本真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宁
本真性是一个由西方学者提出,并在西方旅游研究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成为西方旅游学术界的热门研究话题之一。这个研究话题也被介绍到中国,却在中国学者中引起了迥异的反应。一部分学者顺应学术研究国际化的趋势,接过这个话题,并用中国的经验事实来检验西方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但是,也有很多学者质疑这个话题对中国的适用性。在他们看来,中国的游客并不关心本真性。因此,去研究中国旅游中的本真性,等于去研究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中国游客是否真的不关心本真性?不论说"是",还是说"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武慧慧 何彪 胡涛 谢灯明
分享旅游照片是一种普遍的游后行为,是游客自我景观化呈现的方式之一。但鲜有文献探究旅游照片分享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文章以自我知觉理论为指导,旨在探讨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风景图式和自我景观化图式旅游照片如何通过存在本真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旅游幸福感(享乐主义和实现主义幸福感),以及社交媒体强度的调节作用。文章设计了3个实验,揭示了内省框架下不同游客照片呈现图式对旅游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风景图式会带来更好的享乐主义幸福感,自我景观化图式预示着更高的实现主义幸福感,存在本真性在以上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社交媒体强度调节上述两条中介路径。文章深化了自我知觉理论,丰富了旅游照片呈现和社交媒体支持对旅游体验影响的相关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朝枝
"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效果。旅游与遗产保护是一个互动演进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要从互动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原真性概念。
关键词:
原真性 旅游 遗产保护 演变 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常春 刘晓丽 车震宇
收集大量国外关于民族文化旅游原真性问题的相关文献,通过从概念界定、流派划分及其主要观点、原真性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综述,了解国外在该问题上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找到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旅游 原真性 研究综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跨学科研究 旅游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赵平
旅游的影响研究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为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的物质环境影响和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三个大的类别。其中单就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而言,又可细分为对旅游者(客人)的影响、对目的地居民(主人)的影响和对主-客关系的影响三方面。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旅游对目的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 在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解释其机制的各种理论,其中发展阶段理论和涵化理论在传统认识中有较大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壁垒,从而有效地构建科学的跨学科旅游研究范式。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跨学科研究 旅游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如何平衡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非线性理论,建立游客数量与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二元模式,获得对现实具有重要警示意义的平衡态。主要结论有:(1)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能否增加,开发与管理是否科学化与生态化是关键条件;(2)游客的生态意识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起到催化剂作用,将加速提高或减少景区的环境承载力;(3)平衡态景区环境容量与游客数量一致,表明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是决定生态旅游能否持续发展的前提;(4)只有同时采取控制游客数量与改善生态旅游景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措施,才能逐步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最终的稳定状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关键词:
旅游 仪式 阈限 旅游体验 旅游人类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