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1)
2023(12858)
2022(11169)
2021(10417)
2020(8520)
2019(19709)
2018(19709)
2017(37632)
2016(20486)
2015(23084)
2014(23216)
2013(22991)
2012(21384)
2011(19455)
2010(19506)
2009(17551)
2008(16963)
2007(14847)
2006(13185)
2005(11729)
作者
(60496)
(50113)
(49658)
(47039)
(31868)
(23952)
(22551)
(19763)
(19125)
(17912)
(17145)
(16884)
(15957)
(15932)
(15419)
(15263)
(14835)
(14815)
(14300)
(14090)
(12445)
(12375)
(12027)
(11426)
(11209)
(11172)
(11143)
(11069)
(10118)
(9826)
学科
(87113)
经济(87028)
管理(55432)
(53994)
(42947)
企业(42947)
方法(34608)
数学(29442)
数学方法(29124)
中国(25811)
地方(25272)
(23973)
业经(20207)
(18953)
(17761)
农业(16512)
(15450)
贸易(15434)
(14857)
环境(14531)
(14188)
(14104)
技术(13887)
地方经济(13680)
理论(13595)
(13589)
银行(13549)
(13449)
金融(13447)
(13093)
机构
大学(288861)
学院(288765)
管理(114445)
(112925)
经济(110317)
研究(101990)
理学(98434)
理学院(97266)
管理学(95615)
管理学院(95096)
中国(74975)
科学(64710)
(63481)
(51784)
(49912)
(48441)
研究所(47214)
中心(45362)
业大(44079)
(42648)
北京(40779)
(40628)
师范(40257)
财经(39600)
农业(37610)
(37410)
(35888)
(35472)
师范大学(32576)
经济学(32319)
基金
项目(198568)
科学(155234)
研究(146114)
基金(141522)
(123516)
国家(122433)
科学基金(104456)
社会(89946)
社会科(85142)
社会科学(85121)
(78698)
基金项目(76005)
自然(68113)
自然科(66434)
自然科学(66418)
(66339)
教育(66020)
自然科学基金(65165)
编号(60571)
资助(57956)
成果(48912)
(46634)
重点(44532)
(42628)
课题(42133)
(41111)
创新(38283)
科研(37458)
发展(37058)
项目编号(36744)
期刊
(129972)
经济(129972)
研究(87895)
中国(58489)
学报(45738)
(44789)
科学(43145)
管理(42574)
教育(35930)
(35010)
大学(34087)
学学(31874)
农业(31610)
(25576)
金融(25576)
技术(25475)
业经(22883)
经济研究(20049)
财经(18252)
图书(17188)
问题(16892)
(16203)
(15483)
科技(15012)
理论(14535)
技术经济(13951)
资源(13946)
现代(13637)
实践(13483)
(13483)
共检索到432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自1984年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起,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和地方不同级别的各类开发区约2000家。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迅速带动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各个城市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创新体系的核心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我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由于在发展早期,开发区能够享受到税收、土地、投资等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并且实行独立运行的封闭管理体制,这两方面优势叠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是市民居住、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发生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急剧推进,城市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社区空间被不断建构和重构。可以说,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社区不断变迁、进步和完善的过程。物质空间的变化带来居住其间的市民的生活方式乃至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现代商品小区及其周边教育、医疗、康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居住环境的优劣,导致住宅价格发生分化,社区人员构成和阶层属性也随之不断演替。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而工作压力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人们愈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更加关心自己所在社区的软硬件水平,这也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和生存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连接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的不断增强,城市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此时,城市间急需寻求新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以突破"行政区经济",由此,同城化现象应运而生。同城化现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并于2011年正式向全国发布。该规划在分析我国自然状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几种类型,力图通过空间管治,在遵循"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协调开发、陆海统筹"的原则下,实施新的开发理念,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高效开发、集约利用,保育生态空间,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既包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的转型,也包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的转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譬如,大城市人满为患、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质量堪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业配套不足,教育、医疗等跟不上等等。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任务还十分艰巨。受资源、环境等约束,以往大拆大建的城市建管方式今后将难以为继。特别是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不断扩展与分化。城市空间的重构,一方面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向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而另一方面,在政府引导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演变格局。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大城市空间布局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中心区空间布局过于拥挤,而城市外围的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城市阶层的空间分异进一步加剧……。这些不合理的城市空间重构最终会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晓斌  赵小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城镇化备受世界瞩目,成就举世公认。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6年的57.35%,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中国城镇化发展依赖于土地、劳动力等廉价资源的投入,发展模式粗放、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城市安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城市成为我国人口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主要载体。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复杂,城市的脆弱性也在大大增加,譬如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公共卫生、灾害防控等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或者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都有可能给国家发展和民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或损失。另一方面,近年互联网飞速发展,自媒体日渐发达,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灾害或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晓斌  赵小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城镇化备受世界瞩目,成就举世公认。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6年的57.35%,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中国城镇化发展依赖于土地、劳动力等廉价资源的投入,发展模式粗放、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贤金  李禕  
土地利用与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动力。我国历来注重通过土地利用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更是为通过土地宏观调控这一供给侧的重要政策工具,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因此,使得土地利用与转型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转型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等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政策内涵和"使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我们构建更加关注农民的土地依恋,更加科学地协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从工业生产型城市向后现代消费型城市转变,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为增加,消费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新型消费空间不断涌现,也为社会文化与空间结构带来巨大影响,成为城市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制度的转型和各种经济、社会政策的变化,城市失业、下岗问题日渐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全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造成征地拆迁的数量和规模迅猛增加,由于失地农民的安置、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使一些失地农民也沦为城市新贫。再加上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社会保障措施的不力、房价的频频攀升、就业形势的严峻、教育医疗费用的大幅上升、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陷入相对贫困之中。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若不能合理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城镇化迅速推进,如何通过软实力提升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彰显城市魅力,成为当前急需正视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高度。之后,各地掀起一轮又一轮文化建设高潮,影视、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历史保护……不一而足。纵观国内文化发展热,领导很重视,业界很热情;口号有之,行动亦有之。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运动式地推进,城市文化繁荣的胜算又有几何?著名画家韩美林曾说:"没有文化的文化最可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加重,能源日益紧缺等问题,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把节能环保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的‘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