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5)
2023(2673)
2022(2190)
2021(2106)
2020(1713)
2019(3663)
2018(3559)
2017(6471)
2016(3696)
2015(4208)
2014(4358)
2013(4293)
2012(4148)
2011(3744)
2010(3687)
2009(3506)
2008(3407)
2007(3060)
2006(2634)
2005(2378)
作者
(11613)
(9723)
(9463)
(8992)
(5788)
(4522)
(4328)
(3888)
(3497)
(3300)
(3281)
(3241)
(3086)
(2955)
(2944)
(2902)
(2850)
(2785)
(2621)
(2594)
(2374)
(2328)
(2282)
(2130)
(2089)
(2076)
(2066)
(2030)
(2012)
(1910)
学科
(13381)
经济(13365)
管理(10760)
(7197)
(6191)
企业(6191)
资源(5573)
方法(5293)
地方(4988)
(4891)
中国(4599)
(4187)
环境(4139)
(4107)
业经(3956)
文化(3788)
理论(3619)
数学(3354)
数学方法(3296)
农业(3015)
(2975)
产业(2871)
教育(2730)
人事(2626)
人事管理(2626)
(2567)
生态(2412)
经济理论(2312)
地方经济(2249)
技术(2115)
机构
学院(54213)
大学(53902)
研究(19608)
管理(19173)
(17659)
经济(17108)
理学(16113)
理学院(15823)
管理学(15470)
管理学院(15347)
中国(14375)
科学(14078)
(12304)
(10479)
(9835)
师范(9774)
研究所(9709)
(9167)
中心(8814)
业大(8231)
(7934)
北京(7888)
(7837)
师范大学(7822)
(7335)
农业(7223)
(7161)
(6936)
(6769)
科学院(6686)
基金
项目(38595)
科学(30001)
研究(28045)
基金(26753)
(23791)
国家(23560)
科学基金(19676)
社会(17433)
社会科(16454)
社会科学(16447)
(16027)
基金项目(14432)
(13009)
自然(12763)
编号(12222)
自然科(12199)
自然科学(12192)
自然科学基金(11936)
教育(11930)
资助(10385)
成果(10066)
(9200)
重点(8891)
课题(8088)
(7940)
(7339)
发展(7110)
项目编号(7100)
计划(7099)
国家社会(7015)
期刊
(21885)
经济(21885)
研究(13983)
中国(13581)
学报(10959)
科学(9457)
(8326)
大学(7414)
教育(7353)
资源(7018)
管理(6665)
学学(6609)
图书(6589)
农业(5837)
(5320)
书馆(5109)
图书馆(5109)
业经(4070)
(3723)
(3597)
技术(3573)
(3135)
问题(3052)
财经(2933)
科技(2777)
(2753)
论坛(2753)
经济研究(2698)
(2651)
情报(2597)
共检索到82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冰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不是一句口号,最终要落实到空间规划、建设层面。若以空间规划的角度观察,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在的文化性与外在的物质性。后者是前者的外化结果与载体,在价值与结构层面上,两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无论是生活在大运河沿岸的居民还是从未游历过大运河的公众,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认知抽象、复杂且带有宏大叙事意味的大运河文化,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公众而言,便捷可行的方式是从外部对大运河的物质实体(空间、建筑、景观等)进行观察,并与自身熟知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成片的老城区被更新,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但与此同时,在成绩面前,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对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尚缺乏系统成熟的理论研究,其衍生的负面效应也正日趋突出。特别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代表的传统城市,部分旧城原有机能和个性逐渐萎缩,一些老区及老建筑存在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经济萧条等现象,这就容易使人们陷入对城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以及城镇化迅速推进,如何通过软实力提升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彰显城市魅力,成为当前急需正视的课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文化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高度。之后,各地掀起一轮又一轮文化建设高潮,影视、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历史保护……不一而足。纵观国内文化发展热,领导很重视,业界很热情;口号有之,行动亦有之。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运动式地推进,城市文化繁荣的胜算又有几何?著名画家韩美林曾说:"没有文化的文化最可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历史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层面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史遗产保护范围逐渐扩大,保护的类型也日益多元化,已经从单一文物的保护扩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对象从传统的宫殿、故居、遗址等扩展到近现代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区、风光带以及线性遗产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30年来,人居环境的巨大变迁一方面成就了中国城乡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史无前例的"乡愁"危机。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活化好维系地方情感的记忆场所,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共识。身边的学校、街道、文化宫、影院、车站、码头、粮站、集市、蚕室、村口等通常保留着丰富多样的集体记忆、邻里情感与传统精神,虽然这些记忆场所大多不能被列入国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武刚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使作为遗产地的沿线各省又多了一项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在保护、管理与开发三个维度的考量下,要加强大运河世界遗产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规范政府作用,完善保护体制,鼓励民间参与,注重开发的可持续性,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慧超  洪泉  李婧妮  赵萱  吴凡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以大运河杭州段3个历史文化街区——桥西、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探究街区评价与使用人群特征、评价时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街区的关注偏好与评价差异。研究发现:(1)街区的业态、特色、历史感、消费成本是影响评价的关键因素;(2)女性较男性更关注于环境的"文艺"氛围,且关注或参与的活动类型更为丰富,本地游客较外地游客更关注于日常活动和交通可达性;(3)3大街区特色区分明显,桥西街区的非物质文化最为丰富;(4)网络评论文本分析显示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成效突出。文章建议街区管理者在未来适当调整街区业态,合理控制消费成本,引导游客对于街区文化与特色的认知,将有助于提升游客的评价;街区的改造提升应考虑不同属性游客的偏好,并充分关注原住民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同时借助"网红"效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大运河文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朝霞   张晓欣   郭凯峰  
南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南运河沿线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要科学构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综合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时代功能、不断创新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提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赵朝霞   张晓欣   郭凯峰  
南运河作为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南运河沿线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要科学构建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综合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研究工作、深入挖掘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时代功能、不断创新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播途径。新时代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提高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以及环境污染加重,能源日益紧缺等问题,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建设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把节能环保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的‘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社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细胞单位,也是居民生活、活动的基本单元。构建生态社区,在社区推广生态环保理念,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一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极端气候现象、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发生,人类不得不开始正视自己的活动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冰川雪山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等等,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减缓全球变暖进程,从各国政府、官方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是市民居住、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发生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急剧推进,城市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社区空间被不断建构和重构。可以说,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社区不断变迁、进步和完善的过程。物质空间的变化带来居住其间的市民的生活方式乃至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现代商品小区及其周边教育、医疗、康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居住环境的优劣,导致住宅价格发生分化,社区人员构成和阶层属性也随之不断演替。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而工作压力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人们愈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更加关心自己所在社区的软硬件水平,这也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和生存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主题公园以1955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斯尼乐园的出现为标志,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9月在深圳开业的锦绣中华。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在中国产生了轰动性的示范效应,此后,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年来,主题公园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随着竞争的日趋剧烈、经营策略失当等问题的存在,国内大部分主题公园处于亏损或勉强支撑的状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连接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的不断增强,城市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此时,城市间急需寻求新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以突破"行政区经济",由此,同城化现象应运而生。同城化现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