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1)
2023(10790)
2022(9441)
2021(8827)
2020(7222)
2019(16673)
2018(16527)
2017(31581)
2016(16970)
2015(19024)
2014(19038)
2013(18857)
2012(17095)
2011(15372)
2010(15081)
2009(13615)
2008(12745)
2007(10821)
2006(9371)
2005(7816)
作者
(48571)
(40335)
(40018)
(38111)
(25540)
(19239)
(18143)
(15955)
(15318)
(14124)
(13943)
(13475)
(12546)
(12461)
(12402)
(12182)
(12084)
(12017)
(11430)
(11282)
(9975)
(9678)
(9588)
(9194)
(9013)
(8854)
(8837)
(8793)
(7989)
(7982)
学科
(69070)
经济(68997)
管理(47356)
(45536)
(36871)
企业(36871)
方法(33097)
数学(28885)
数学方法(28584)
(21420)
中国(17511)
业经(16889)
(16085)
地方(15641)
农业(14858)
(14742)
(11382)
贸易(11375)
环境(11055)
(11012)
理论(10989)
(10937)
技术(10096)
(9944)
(9337)
(9325)
财务(9280)
财务管理(9266)
(9215)
教育(9043)
机构
大学(240238)
学院(239434)
管理(99430)
(91712)
经济(89612)
理学(87617)
理学院(86629)
管理学(85127)
管理学院(84711)
研究(76888)
中国(54501)
(50702)
科学(49615)
(39711)
(37310)
(36919)
业大(36873)
中心(34507)
研究所(34452)
财经(32910)
(32902)
师范(32655)
(32406)
北京(31550)
(29930)
农业(28692)
(28413)
(27050)
师范大学(26643)
经济学(26580)
基金
项目(173878)
科学(137193)
研究(126808)
基金(126647)
(109881)
国家(108951)
科学基金(94505)
社会(79829)
社会科(75609)
社会科学(75589)
基金项目(68951)
(68094)
自然(62276)
自然科(60832)
自然科学(60820)
自然科学基金(59674)
教育(57191)
(56863)
编号(52234)
资助(50967)
成果(40648)
重点(37982)
(37572)
(36562)
(36000)
课题(34978)
创新(33398)
科研(33158)
国家社会(32346)
教育部(32264)
期刊
(99127)
经济(99127)
研究(68140)
中国(39367)
学报(37877)
科学(35768)
(34680)
管理(34040)
大学(28607)
(27008)
学学(26961)
教育(24963)
农业(24858)
技术(19641)
业经(18151)
经济研究(15729)
(15661)
金融(15661)
财经(14582)
图书(13733)
问题(12623)
理论(12325)
科技(12254)
(12243)
商业(11616)
实践(11603)
(11603)
(11506)
技术经济(11284)
资源(11156)
共检索到328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从工业生产型城市向后现代消费型城市转变,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为增加,消费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新型消费空间不断涌现,也为社会文化与空间结构带来巨大影响,成为城市转型过程中不可忽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敏  周恺  章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这一论述进一步凸显了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新时期的大都市空间逐渐主要由消费活动所塑造,消费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当前,城市消费行为以前所未有的动能,与创意休闲、社会网络、互联网经济、城市文化密切结合,重塑了城市消费空间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此同时,空间与人们的联结方式、借由空间协调的社会关系格局、空间之于都市生活及个体的意义都进入高速的动态演进之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妍  
城市作为自组织系统,可看作大量个体分散决策和交互的产物,其相对有序的宏观现象背后包藏着大量微观个体的随机过程及相互影响。大量的个体行为以及个体间的交互影响导致城市发展和运行的过程往往呈现出不连续性、多变性和不规则性,并外在地表现为个别的、不协调的事件和随机的累积。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分析方法难以解释并有效应对城市发展和运行过程中多层次、非线性、开放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所带来的问题。面对上述城市系统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新一代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等量化分析方法应运而生,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乡村空间发生了剧烈变动,而且城乡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相互作用,也加剧了乡村空间的异质性,近年来出现部分地域乡村生活空间无序蔓延、生产空间被蚕食、生态空间被挤压、土地抛荒现象严重、乡村景观异化或扭曲等问题。如何有效化解我国乡村从传统到现代全面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如何从容应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乡村空间面临的规划、建设、管理、治理等难题,一直备受关注。在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下,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结构也随之不断扩展与分化。城市空间的重构,一方面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向集约化和高效化发展。而另一方面,在政府引导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演变格局。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大城市空间布局呈现两级分化的趋势——中心区空间布局过于拥挤,而城市外围的空间布局过于分散;城市阶层的空间分异进一步加剧……。这些不合理的城市空间重构最终会影响人居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是市民居住、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发生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急剧推进,城市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社区空间被不断建构和重构。可以说,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社区不断变迁、进步和完善的过程。物质空间的变化带来居住其间的市民的生活方式乃至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现代商品小区及其周边教育、医疗、康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居住环境的优劣,导致住宅价格发生分化,社区人员构成和阶层属性也随之不断演替。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而工作压力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人们愈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更加关心自己所在社区的软硬件水平,这也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和生存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连接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的不断增强,城市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此时,城市间急需寻求新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以突破"行政区经济",由此,同城化现象应运而生。同城化现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颜文涛  
由于人地关系的深层危机,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但没有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革新而得到改善,反而因为人类的生态蒙昧而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健康生存。众多学者试图对比古今中西的人类发展历史,发掘和总结传统智慧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价值,努力探索传统生态智慧与当代生态科学、城乡生态规划与设计、城乡环境的可持续管理等领域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传统智慧的当代意义重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人口分布特征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它在某个区域内会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是对该区域社会发展的生动刻画,研究人口时空活动特征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该区域人口的时空演变规律。人口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消费者和人地关系的主体,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格局。因此,通过分析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点和其影响因素,可以完善相关人口政策,使人口再分配更加合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不断优化的阶段。同时,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层出不穷,譬如,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工业用地比例过大、商服及绿地比例较小,以及用地功能分区不合理等现象。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关系到城乡功能的充分发挥,并将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进行。由此,如何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公共政策的难点。土地利用结构是区域内部各种空间结构的基础,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的繁荣,现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管理机制是否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骤然来临,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主导领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也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可能,城市建筑、楼宇向智能化转变,甚至城市管理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武装之下也变得更为发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网络和多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体制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偏重于以空间规划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速度和规模型的物质规划,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城乡规划转型发展,需要解决如何融入国家治理的相关内涵、如何转变以往囿于空间和技术的传统思路、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等等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晓斌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庄重承诺,以减排增汇为核心的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刻不容缓,亟待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进程。国土空间作为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汇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减少碳排放和增强碳汇能力的重要抓手,明确国土空间碳源/汇机理、探索低碳国土空间开发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等势在必行。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旨在聚焦陆域国土空间利用,针对构筑碳汇型绿色国土、低碳型国土空间格局,以及面向碳中和的国土空间优化等基础应用问题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应用性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当地面空间不够用时,人类开始把触角伸向高空;而当高空的发展也达到一定限度时,人们又把目光转向了另一个空间:地下。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合理、有序地对地下空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确确实实为城市发展解决了很多问题,譬如:发展地下铁路、过道、隧道等,有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