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15)
2023(11327)
2022(9298)
2021(8577)
2020(6355)
2019(14649)
2018(14200)
2017(25568)
2016(14081)
2015(15654)
2014(15847)
2013(15241)
2012(14422)
2011(13105)
2010(13652)
2009(12184)
2008(12089)
2007(11055)
2006(10111)
2005(9454)
作者
(40514)
(33540)
(33273)
(31518)
(21549)
(16070)
(15221)
(12934)
(12850)
(12282)
(11465)
(11432)
(10909)
(10526)
(10513)
(10334)
(10026)
(9857)
(9683)
(9653)
(8457)
(8235)
(8163)
(7849)
(7824)
(7532)
(7459)
(7436)
(6797)
(6754)
学科
(59637)
经济(59563)
管理(33915)
(32370)
中国(25163)
(23461)
企业(23461)
地方(22282)
(19201)
业经(15467)
方法(13946)
农业(13301)
(12413)
地方经济(11448)
(11396)
银行(11382)
(11342)
金融(11340)
(11174)
(11072)
(10976)
理论(10966)
数学(10944)
(10917)
数学方法(10766)
环境(10398)
(9628)
贸易(9611)
教育(9527)
(9153)
机构
学院(195083)
大学(189887)
(75144)
经济(72991)
研究(72610)
管理(66528)
中国(55581)
理学(54303)
理学院(53479)
管理学(52494)
管理学院(52090)
科学(43904)
(43434)
(36623)
(35980)
(33970)
中心(33350)
研究所(32483)
(31449)
师范(31153)
(31033)
北京(28322)
(27934)
(27042)
财经(26724)
业大(25679)
师范大学(24727)
技术(24662)
(24268)
(23977)
基金
项目(121567)
研究(96233)
科学(94585)
基金(82024)
(71276)
国家(70112)
科学基金(59127)
社会(58983)
社会科(55668)
社会科学(55655)
(50566)
教育(44647)
基金项目(42770)
编号(41694)
(41550)
成果(35146)
自然(34307)
自然科(33417)
自然科学(33410)
(33042)
自然科学基金(32730)
资助(31914)
课题(31146)
重点(28043)
发展(27067)
(26575)
(26347)
(25570)
(24972)
(24274)
期刊
(100735)
经济(100735)
研究(66044)
中国(52204)
教育(35297)
(31143)
(27380)
学报(27230)
管理(27115)
科学(26248)
(21547)
金融(21547)
农业(21193)
大学(21181)
技术(20097)
学学(19131)
业经(18458)
经济研究(14830)
问题(14059)
图书(13487)
财经(12564)
(11518)
职业(11466)
(11064)
(11052)
(10820)
论坛(10820)
书馆(10156)
图书馆(10156)
现代(9867)
共检索到328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小龙  黄贤金  
自1992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新区——浦东新区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开放程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特别是2005年以后,在中央政府深化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各个地方政府积极通过设立国家级城市新区的方式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引擎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设立11个国家级城市新区,另外还有南京、杭州等诸多城市正在酝酿和申报。可见,国家级城市新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空间的选择,我们可以预见国家级城市新区将在引领未来国家战略实施、区域发展和城市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付一夫  刘鉴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了国家级新区设立的高潮,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经设有18个国家级新区。为使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打破传统模式,避免陷入传统园区型经济出现的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等困境。基于此,文章总结归纳了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而探索性地提出了助推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付一夫  刘鉴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了国家级新区设立的高潮,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经设有18个国家级新区。为使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打破传统模式,避免陷入传统园区型经济出现的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等困境。基于此,文章总结归纳了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而探索性地提出了助推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既包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的转型,也包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的转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李昊  马赤宇  
在对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剖析兰州新区新时期下战略目标的内涵,进而结合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兰州新区发展目标、产业动力、空间拓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策略建议,以为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李昊  马赤宇  
在对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剖析兰州新区新时期下战略目标的内涵,进而结合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兰州新区发展目标、产业动力、空间拓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策略建议,以为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康  
住房权是基本人权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联合国于1996年在伊斯坦布尔发布的《人居宣言》中提出"使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倡议,并指出住房是权利,不是商品。在中国,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民生基调与住房制度改革基调,即"房住不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为了应对健康挑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在卫生健康方面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即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目标,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为重点,全面推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增进人民福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单卓然  
新时代建设和发展特色小城镇及特色小镇,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衔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自2016年7月三部委(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开启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以来,国家先后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发布了两批总计403个创建培育名单,助推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城)镇迎来发展浪潮。通过持续地在特色产业打造、美丽和谐宜居、文化发扬传承、设施服务便捷、活力体制机制等领域深度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形成了大量矿业城市,这些矿业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矿业资源开采的日渐枯竭,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那么,对于资源型城市,该如何实现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资源型城市转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化产业不是一种必需品。但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十八大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提出来,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在做文化创意园区、基地的规划,这意味着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在我国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如火如荼发展的表象下,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的不足。譬如,对于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发展,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相关规划,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就地方而言,却普遍缺乏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和布局,导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供电等设施,以及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市民带来了福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是本主题希望探讨的内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此后,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2009年4月1日)、温福、甬台温铁路(2009年9月28日)、武广高铁(京港高铁武广段,2009年12月26日)、郑西高铁(2010年1月28日)、福厦高铁(2010年4月26日)相继建成通车。此外,全国最长的两条客运专线京沪高铁、京港高铁也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2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成  
自2010年以来,我国新批复成立了16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常态发展区间中制度创新和模式转型的前沿阵地,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等重要使命。通过经济新常态语境中国家级新区发展角色和趋势的剖析,认为传统新区以"需求侧"的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持续,且渐进式改革路径依赖下制度供给"后发劣势"日渐显现,新区发展应重点转向合理制度安排和制度激励上的重新设计,以促进"供给侧"能力的提升。以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为例,在系统剖析其发展现状与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其未来发展路径与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成  
自2010年以来,我国新批复成立了16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常态发展区间中制度创新和模式转型的前沿阵地,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等重要使命。通过经济新常态语境中国家级新区发展角色和趋势的剖析,认为传统新区以"需求侧"的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持续,且渐进式改革路径依赖下制度供给"后发劣势"日渐显现,新区发展应重点转向合理制度安排和制度激励上的重新设计,以促进"供给侧"能力的提升。以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为例,在系统剖析其发展现状与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其未来发展路径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