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1)
2023(9518)
2022(8519)
2021(8196)
2020(6771)
2019(15740)
2018(15709)
2017(30269)
2016(16557)
2015(18698)
2014(18680)
2013(18540)
2012(16997)
2011(15258)
2010(15045)
2009(13554)
2008(12826)
2007(10936)
2006(9354)
2005(7999)
作者
(48568)
(40285)
(39922)
(37939)
(25569)
(19302)
(18060)
(16051)
(15370)
(14244)
(13938)
(13495)
(12713)
(12587)
(12457)
(12237)
(12228)
(12012)
(11444)
(11296)
(10059)
(9702)
(9640)
(9047)
(8964)
(8958)
(8922)
(8728)
(8084)
(8035)
学科
(62975)
经济(62905)
管理(46788)
(43294)
(36191)
企业(36191)
方法(30982)
数学(26779)
数学方法(26473)
(16277)
(15895)
中国(15782)
(14616)
业经(13803)
地方(13229)
(11143)
理论(11097)
环境(11004)
农业(10993)
(10794)
贸易(10788)
技术(10585)
(10436)
(9621)
(9540)
财务(9482)
财务管理(9466)
(9252)
教育(9046)
企业财务(8969)
机构
大学(234001)
学院(231723)
管理(95052)
(85574)
经济(83507)
理学(83204)
理学院(82280)
管理学(80828)
管理学院(80432)
研究(76743)
中国(54497)
科学(51065)
(50470)
(38939)
(38929)
业大(37893)
(37378)
研究所(36051)
中心(33911)
(32094)
北京(31740)
(31259)
师范(30977)
农业(30893)
财经(30845)
(28257)
(28088)
(26666)
师范大学(25225)
技术(24847)
基金
项目(167933)
科学(130713)
研究(121028)
基金(120872)
(106059)
国家(105198)
科学基金(89714)
社会(73743)
社会科(69792)
社会科学(69772)
(65942)
基金项目(65344)
自然(60377)
自然科(58871)
自然科学(58855)
自然科学基金(57741)
(55935)
教育(54895)
编号(50086)
资助(49586)
成果(39789)
重点(37131)
(36364)
(35234)
(34756)
课题(33867)
创新(32335)
科研(32252)
计划(31009)
项目编号(30962)
期刊
(89960)
经济(89960)
研究(65068)
中国(40289)
学报(40121)
科学(36381)
(34659)
管理(33026)
大学(29110)
学学(27278)
(26125)
教育(25745)
农业(24901)
技术(19420)
业经(15204)
(15146)
金融(15146)
图书(14797)
财经(13890)
经济研究(13620)
(12600)
科技(12374)
理论(12151)
问题(11977)
(11666)
资源(11626)
实践(11490)
(11490)
情报(10907)
技术经济(10774)
共检索到322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在历史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各层面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史遗产保护范围逐渐扩大,保护的类型也日益多元化,已经从单一文物的保护扩大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对象从传统的宫殿、故居、遗址等扩展到近现代工业遗产、传统风貌区、风光带以及线性遗产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30年来,人居环境的巨大变迁一方面成就了中国城乡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史无前例的"乡愁"危机。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活化好维系地方情感的记忆场所,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共识。身边的学校、街道、文化宫、影院、车站、码头、粮站、集市、蚕室、村口等通常保留着丰富多样的集体记忆、邻里情感与传统精神,虽然这些记忆场所大多不能被列入国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周剑云  
南粤古驿道是构成我国线性遗产网络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从历史文化传承的视角研究并真实再现和活化利用古驿道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古驿道沿线地区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国内线性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理论及实践。以梅州市境内的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提出打造集传承古色、绿色、红色于一体的古驿道线性遗产空间,并采取以线串点、连线成片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空间组织策略和"规划策划—发展建设—推广宣传"的全过程活化利用方式,推动沿线地区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综合旅游,实现古驿道历史、文化、生态多元价值,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晓斌  赵小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城镇化备受世界瞩目,成就举世公认。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6年的57.35%,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中国城镇化发展依赖于土地、劳动力等廉价资源的投入,发展模式粗放、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金晓斌  赵小风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城镇化备受世界瞩目,成就举世公认。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6年的57.35%,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中国城镇化发展依赖于土地、劳动力等廉价资源的投入,发展模式粗放、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地方政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贤金  李禕  
土地利用与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动力。我国历来注重通过土地利用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更是为通过土地宏观调控这一供给侧的重要政策工具,引导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了新动能。因此,使得土地利用与转型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转型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健发展等方面被赋予了更多的政策内涵和"使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我们构建更加关注农民的土地依恋,更加科学地协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俊桥  薛芃芃  
对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再利用是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而在重庆近代历史建筑中,使领馆建筑遗产丰富且具有极高的再利用价值。为了解决重庆历史建筑在传统静态保护模式下的弊端,对重庆使领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其价值构成和救护所面临的困难。在合理借鉴国外保护经验的前提下,提出重庆使领馆遗产保护再利用机制和实践策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乾   杨建宏   徐树文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空间资源,是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有工业遗产名单中部分案例,提出分类分级、以用促保、整体性保护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思路,构建业态选择、空间再造、社区重构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路径,希望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丽虹  岑瑜  于丽英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由于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的职能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后引起局部土地功能的变化,导致在城市中出现闲置和废弃的旧工业建筑。如何看待和再利用这些城市工业建筑"遗产",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和我国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现状,而后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动因出发,探析了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冰  
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不是一句口号,最终要落实到空间规划、建设层面。若以空间规划的角度观察,大运河的历史文化资源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在的文化性与外在的物质性。后者是前者的外化结果与载体,在价值与结构层面上,两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无论是生活在大运河沿岸的居民还是从未游历过大运河的公众,要求他们积极主动地认知抽象、复杂且带有宏大叙事意味的大运河文化,不具有现实操作性。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公众而言,便捷可行的方式是从外部对大运河的物质实体(空间、建筑、景观等)进行观察,并与自身熟知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作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社区是市民居住、休闲等活动的主要发生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急剧推进,城市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社区空间被不断建构和重构。可以说,城市的发展过程也是社区不断变迁、进步和完善的过程。物质空间的变化带来居住其间的市民的生活方式乃至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现代商品小区及其周边教育、医疗、康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高低,居住环境的优劣,导致住宅价格发生分化,社区人员构成和阶层属性也随之不断演替。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而工作压力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人们愈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更加关心自己所在社区的软硬件水平,这也成为衡量人们幸福指数和生存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连接城市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建设的不断增强,城市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此时,城市间急需寻求新的治理模式,进行制度创新,以突破"行政区经济",由此,同城化现象应运而生。同城化现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它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红  沈锐  
天津作为北方近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保存了大量工业文明的积淀,但是与中国许多老工业城市一样,天津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面临很多问题,究其原因,缺乏整体与个体的统一协调是根本原因。本文重点介绍在天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规划策略中如何突出整体与个体统一协调性,包括强调工业建构筑物个体性的本体价值评估、本体保护与更新方式,强调工业遗产整体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及对相关规划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丽  李泽新  杨琬铮  陈璐  高燕妮  
文化线路、街巷、桥梁等,构成人类交通文化遗产。然而伴随交通"快速时代"与大规模人类活动,交通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聚落交通遗产"作为交通文化遗产的重要"单元",是其"整体活化"之关键。将交通文化遗产融入历史城镇聚落环境,有助于实现人类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基于聚落交通遗产概念及构成分析,阐述了研究的应用价值与"胞—链—形—体"整体活化思路,进而结合上里古镇实证研究,通过剖解其聚落交通遗产活用之基础条件、要素耦合与问题挑战,提出古镇及其交通遗产开发之构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成片的老城区被更新,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旧貌换新颜。但与此同时,在成绩面前,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对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尚缺乏系统成熟的理论研究,其衍生的负面效应也正日趋突出。特别是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代表的传统城市,部分旧城原有机能和个性逐渐萎缩,一些老区及老建筑存在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经济萧条等现象,这就容易使人们陷入对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