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7)
- 2023(11671)
- 2022(9756)
- 2021(8811)
- 2020(7082)
- 2019(15825)
- 2018(15324)
- 2017(29267)
- 2016(15951)
- 2015(17087)
- 2014(17064)
- 2013(16695)
- 2012(15493)
- 2011(14150)
- 2010(14106)
- 2009(12623)
- 2008(12410)
- 2007(10983)
- 2006(9721)
- 2005(8940)
- 学科
- 济(70098)
- 经济(70027)
- 业(42069)
- 管理(40502)
- 企(30799)
- 企业(30799)
- 方法(24816)
- 中国(23367)
- 数学(21812)
- 数学方法(21635)
- 地方(21491)
- 农(20906)
- 业经(16149)
- 财(15221)
- 农业(14656)
- 学(14286)
- 贸(13489)
- 贸易(13478)
- 易(13019)
- 发(12614)
- 银(12505)
- 银行(12460)
- 融(12410)
- 金融(12409)
- 制(12192)
- 行(12067)
- 环境(11591)
- 地方经济(11498)
- 技术(11377)
- 发展(9650)
- 机构
- 学院(224796)
- 大学(222499)
- 济(93937)
- 经济(92093)
- 研究(84802)
- 管理(81798)
- 理学(70522)
- 理学院(69596)
- 管理学(68371)
- 管理学院(67956)
- 中国(62512)
- 科学(54400)
- 农(48834)
- 京(47775)
- 所(44585)
- 财(41448)
- 研究所(40814)
- 农业(38540)
- 业大(38498)
- 中心(37631)
- 江(34277)
- 财经(32803)
- 院(30483)
- 范(30157)
- 北京(29982)
- 经(29930)
- 师范(29698)
- 经济学(29034)
- 省(28060)
- 州(27448)
- 基金
- 项目(155362)
- 科学(121872)
- 基金(112840)
- 研究(106897)
- 家(102051)
- 国家(101146)
- 科学基金(84987)
- 社会(70165)
- 社会科(66665)
- 社会科学(66648)
- 省(62045)
- 基金项目(60218)
- 自然(55884)
- 自然科(54638)
- 自然科学(54621)
- 自然科学基金(53638)
- 划(52627)
- 教育(47466)
- 资助(44932)
- 编号(40354)
- 发(39323)
- 重点(35675)
- 部(33239)
- 创(32715)
- 成果(31343)
- 创新(30696)
- 计划(30575)
- 发展(30563)
- 科研(30199)
- 展(30092)
- 期刊
- 济(105926)
- 经济(105926)
- 研究(65854)
- 中国(48042)
- 农(45628)
- 学报(43025)
- 科学(38082)
- 大学(31400)
- 农业(30932)
- 学学(30143)
- 财(29841)
- 管理(29665)
- 融(23301)
- 金融(23301)
- 教育(21630)
- 业经(19262)
- 经济研究(17921)
- 技术(17070)
- 业(16248)
- 财经(16019)
- 问题(14380)
- 经(13799)
- 版(11851)
- 科技(11751)
- 业大(11686)
- 商业(11454)
- 贸(10667)
- 技术经济(10565)
- 资源(10395)
- 世界(10078)
共检索到339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对提升区域间交通可达性、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和重构城镇空间格局等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么,交通可达性程度该如何评价?交通可达性对城镇发展会带来何种影响?本期主题文章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譬如,通过基于最短距离和平均可达性模型设计,对武汉的综合交通可达性空间差异进行了刻画;基于交通网络数量、结构、可达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五个超大城市群的交通网络布局特
关键词:
交通可达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兵 张小雷 桂东伟 雷军 董雯 王伯礼
城镇发展与交通可达性密切相关,探讨二者作用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区域发展状况。本文根据新疆1979-2008年间城镇及交通发展数据,利用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建立回归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镇发展与城镇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特征及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其中北疆好于南疆,东部优于西部;城镇交通可达性在时间尺度上以1997年为分界点,前20年增长缓慢,后10年急剧提高;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以天山南北坡中段最高,向外围呈递减趋势。城镇发展与城镇交通可达性关系方面,城镇交通可达性水平对城镇发展制约严重,其变化对城镇发展边际影响递减;城镇发展对城镇交通可达性正向影响明显,城镇发展水平越高或城镇发展速度越快,城镇交通可达性改善越明显。
关键词:
城镇发展 可达性 增长回归模型 新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3月中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针对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包括五大发展目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更加科学合理、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此次《规划》强调"以人为核心",表明今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将从以往注重速度增长、规模扩张,切切实实向城乡一体、宜业宜居的内涵和质量提升方向转变。《规划》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促进城市群格局优化、完善城市规模结构,如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既包括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城市社会的转型,也包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的市场经济的转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单卓然
新时代建设和发展特色小城镇及特色小镇,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衔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自2016年7月三部委(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开启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以来,国家先后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发布了两批总计403个创建培育名单,助推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城)镇迎来发展浪潮。通过持续地在特色产业打造、美丽和谐宜居、文化发扬传承、设施服务便捷、活力体制机制等领域深度挖
关键词:
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城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刘翘楚 江金启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将交通可达性纳入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非线性框架,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非线性影响;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表现为拥挤效应;交通可达性在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交通可达性提高会放大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进而降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在尝试释放和扩大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外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交通可达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的发展一直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长三角拥有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特色经济,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19%的GDP、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文化产业不是一种必需品。但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十八大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重要一环提出来,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近年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都在做文化创意园区、基地的规划,这意味着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在我国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如火如荼发展的表象下,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的不足。譬如,对于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发展,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相关规划,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就地方而言,却普遍缺乏战略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和布局,导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供电等设施,以及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市民带来了福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是本主题希望探讨的内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完成3600万套的任务,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经过1年的努力,中国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在庆贺保障房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期间所遇到的矛盾及问题,以及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不断优化的阶段。同时,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的问题层出不穷,譬如,我国城市中普遍存在工业用地比例过大、商服及绿地比例较小,以及用地功能分区不合理等现象。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关系到城乡功能的充分发挥,并将阻碍城镇化进程的有效进行。由此,如何合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日益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公共政策的难点。土地利用结构是区域内部各种空间结构的基础,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的繁荣,现行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管理机制是否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此后,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2009年4月1日)、温福、甬台温铁路(2009年9月28日)、武广高铁(京港高铁武广段,2009年12月26日)、郑西高铁(2010年1月28日)、福厦高铁(2010年4月26日)相继建成通车。此外,全国最长的两条客运专线京沪高铁、京港高铁也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2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骤然来临,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主导领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也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可能,城市建筑、楼宇向智能化转变,甚至城市管理领域在信息技术的武装之下也变得更为发达;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网络和多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振华 李萌萌 江金启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究交通可达性提升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Meta-RDM模型测度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将其作为衡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并采用SARAR模型验证了可达性提升对不同层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间交通可达性提升会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作用路径不同;可达性对普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通过提升产业集聚及产业结构水平,进而提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可达性对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通过促进资本要素及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和配置进而提升技术效率值来实现的。另外,财政支出占比指标会显著影响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利于普通城市的技术效率提升,不利于中心城市的技术进步。在交通可达性提升的背景下,不同层级城市应有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