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3)
- 2023(9172)
- 2022(7868)
- 2021(7299)
- 2020(6311)
- 2019(14531)
- 2018(14491)
- 2017(27736)
- 2016(15296)
- 2015(17316)
- 2014(17367)
- 2013(17447)
- 2012(16535)
- 2011(15298)
- 2010(15416)
- 2009(14519)
- 2008(14597)
- 2007(13401)
- 2006(11602)
- 2005(10610)
- 学科
- 济(65043)
- 经济(64977)
- 管理(38600)
- 业(37180)
- 方法(32322)
- 企(30090)
- 企业(30090)
- 数学(28060)
- 数学方法(27762)
- 学(17806)
- 农(17049)
- 财(16155)
- 中国(15707)
- 业经(12840)
- 贸(12388)
- 贸易(12385)
- 易(11986)
- 理论(11797)
- 制(11743)
- 地方(11470)
- 农业(11251)
- 银(10205)
- 和(10168)
- 银行(10161)
- 融(9875)
- 金融(9873)
- 务(9807)
- 财务(9788)
- 财务管理(9759)
- 行(9685)
- 机构
- 大学(231310)
- 学院(227758)
- 济(92015)
- 经济(89922)
- 研究(83450)
- 管理(81277)
- 理学(69532)
- 理学院(68647)
- 管理学(67109)
- 管理学院(66713)
- 中国(63918)
- 科学(54189)
- 京(50096)
- 农(45265)
- 所(44842)
- 财(43039)
- 研究所(41133)
- 中心(38384)
- 业大(37263)
- 农业(36249)
- 江(35194)
- 财经(34256)
- 北京(31864)
- 经(31065)
- 范(30880)
- 师范(30470)
- 院(29953)
- 经济学(29220)
- 州(27832)
- 经济学院(26522)
- 基金
- 项目(149953)
- 科学(115686)
- 基金(107904)
- 研究(104226)
- 家(96969)
- 国家(96216)
- 科学基金(79400)
- 社会(63648)
- 社会科(60151)
- 社会科学(60131)
- 省(57888)
- 基金项目(56552)
- 自然(53471)
- 自然科(52147)
- 自然科学(52124)
- 自然科学基金(51197)
- 划(50644)
- 教育(48600)
- 资助(45715)
- 编号(41984)
- 重点(35313)
- 成果(34913)
- 部(33458)
- 发(32446)
- 创(30129)
- 科研(29936)
- 课题(29843)
- 计划(29675)
- 创新(28247)
- 教育部(27788)
- 期刊
- 济(100525)
- 经济(100525)
- 研究(67163)
- 中国(43358)
- 学报(42572)
- 农(39693)
- 科学(37422)
- 财(33323)
- 大学(30849)
- 学学(29152)
- 管理(27565)
- 农业(26604)
- 教育(23361)
- 融(22428)
- 金融(22428)
- 技术(17968)
- 财经(17128)
- 经济研究(16902)
- 业经(15206)
- 经(14731)
- 业(14692)
- 问题(13460)
- 版(12078)
- 统计(11673)
- 贸(11286)
- 技术经济(11178)
- 理论(10850)
- 资源(10603)
- 业大(10483)
- 商业(10100)
共检索到338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冲 丁剑平 包阳琳
双边本币结算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降低美元依赖和汇率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深入分析计价货币与结算货币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不同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选择下的汇率风险、中国与东盟国家和金砖国家间的双边本币计价结算可行性进行探析。研究发现:第一,双边本币结算本身虽不能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但降低了汇兑成本和国家层面对外汇储备的依赖;第二,只有本币计价和本币结算结合才能完全转嫁汇率风险;第三,较大的贸易总额和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较高的产品技术水平、较大的锚货币份额和较为完善的金融机构网络为人民币本币计价和结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中国与贸易对象国在金融开放和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本币计价结算的推广;第四,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南非、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越南和巴西具备一定的与中国开展双边本币结算的条件,中国出口的高技术制品,尤其是对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出口,具备人民币计价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扩大人民币直兑交易、提升贸易规模和产品技术水平、完善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扩大制度型金融开放、进一步推出并扩大人民币计价期货产品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栋 汪昊旻
我国与其他国家双边本币结算协定的签署经历了由以边境贸易本币结算协定为主到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定两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始签署双边边贸本币结算协定,以推动在边境贸易中使用双边本币进行结算。自2002年至今,我国与其他国家双边本币结算协定的签署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02年至2009年以边境贸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子晨 杨千帆
中印尼本币结算(Local Currency Settlement,以下简称LCS)合作启动以来,总体业务运行平稳,市场交易活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本文结合中印尼LCS框架设立的背景情况,通过研究LCS运行机制,对中印尼LCS合作取得的现有成果及影响因素展开详细分析,并结合LCS在东盟国家的实践效果,发掘现行LCS机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根据我国与东盟本币结算现状,发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更适宜作为我国LCS合作的优先发展区域。为进一步发展完善LCS合作模式,建议适度扩展ACCD银行数量,逐步放宽LCS限制条件,提升便利程度;优化外汇市场区域交易,提升区域交易活跃度;借鉴LCS合作模式,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份额,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
LCS合作 本币结算 外汇区域交易 东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边卫红 熊启跃 初晓
货币国际化是国际金融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梳理了货币国际化面临的理论困境和现实挑战,研究了本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剖析了主要国际货币职能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使本币国际化外部条件改变,传统国际化路径面临挑战。本币国际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形成铸币税收益,提升货币发行国的政治影响力;但同时会加大宏观调控难度,加剧投机资金对金融稳定冲击,并可能陷入“特里芬难题”。受经济实力、对外经贸关系等因素影响,主要国际货币职能发挥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当前,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国际货币惯性阻碍、西方主导的多边治理规则制约、国内企业与金融机构竞争力较弱等挑战,应客观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权衡职能选择,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郑凌云
人民币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及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成员之前,将根据市场需求走“渐进型”国际化道路:周边国家区域化——向周边非毗邻地区扩散——经过量变积累到质变而完成国际化的过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与越南、蒙古、俄罗斯、尼泊尔、朝鲜等国签订了边境贸易结算合作协议,本币结算在边境贸易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信誉保证,市场多选择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本文对人民币区域化能否以及如何从周边国家扩展到非毗邻国家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忠洲 徐淑堂
本文在全面回顾跨境贸易计价货币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贸易国利差变量拓展了Goldberg和Tille(2005)模型,并实证分析了1984~2009年日元计价货币选择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出口商倾向于选择利率高、预期将升值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日元持续升值、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日美利差的扩大不利于日元计价货币的选择。
关键词:
计价货币选择 本币升值 出口竞争力 利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忠洲
本文以2003~2007年1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国家本币升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本币升值是导致2002年以后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币升值幅度与外汇储备的增幅成反比。我们认为,外汇储备管理应从控制供给入手,有效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而央行减少对汇率的干预,并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有效降低过多外汇储备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人民币的境外接受度越来越高,国际地位显著上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自2009年7月至今,中国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六年有余。六年来,人民币跨境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焕发出了巨大活力,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在社会各个层面上达成了共识。2015年1~7月,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合计6.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经常项下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3.99万亿元,同比增长5%;资本项下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51%。截至2015年7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鲁炳荣 郭大山 翟庆锋 朱建明
2009年7月,国家实施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如何进一步拓宽业务发展空间是今后一段时间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首次创新性的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和银行卡跨境交易有效结合,探寻双方共同发展的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路径和政策。
关键词:
银行卡 跨境本币结算 外币卡 国际卡组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婧 高航 李博渝
<正>货币实力或竞争力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直接投资引入国。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循环的过程就是制度型开放的过程。中国积极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边开放边建设”是中国金融制度对标国际的特色之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莉
本文详细考察了麦金农所构造的"本币升值的通货紧缩效应"理论模型的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该理论机制在中国的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伴随着物价水平和贸易盈余的下降,这说明该理论机制在中国并没有出现。据此,本文认为,我国货币当局在制定汇率政策时,不必过于担心汇率升值对国内物价水平的紧缩影响,更不用因此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冲销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汇率升值 通货紧缩 贸易余额 物价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耀中 刘志忠
本文运用一个绝对优势的修正模型考察了本币升值的社会福利效应,分析了得自 本币升值的利益,并对日本稳定增长时期日元升值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指出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关键词:
本币升值 利益 日元 启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钟红 李宏瑾 王达
本文从国际货币功能的角度出发,借鉴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本国居民以本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跨国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惯性效应和网络效应对本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占比具有显著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债券币种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危机前后币值对外稳定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尽管惯性效应、网络效应以及币值稳定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性依次递减,但控制金融结构后各变量的结果仍较为显著且稳健。由此表明发展中国家并不必然受到货币错配"原罪"的困扰。目前,过于依赖贸易结算和离岸中心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制约
关键词:
国际债券 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钟红 李宏瑾 王达
本文从国际货币功能的角度出发,借鉴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本国居民以本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跨国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惯性效应和网络效应对本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占比具有显著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债券币种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危机前后币值对外稳定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尽管惯性效应、网络效应以及币值稳定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性依次递减,但控制金融结构后各变量的结果仍较为显著且稳健。由此表明发展中国家并不必然受到货币错配"原罪"的困扰。目前,过于依赖贸易结算和离岸中心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制约
关键词:
国际债券 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钟红 李宏瑾 王达
本文从国际货币功能的角度出发,借鉴外汇储备币种构成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本国居民以本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占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跨国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惯性效应和网络效应对本币发行的国际债券占比具有显著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债券币种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危机前后币值对外稳定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尽管惯性效应、网络效应以及币值稳定性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显著性依次递减,但控制金融结构后各变量的结果仍较为显著且稳健。由此表明发展中国家并不必然受到货币错配"原罪"的困扰。目前,过于依赖贸易结算和离岸中心的人民币国际化模式制约了人民币价值储藏职能的发挥。应大力发展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以丰富人民币回流机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国际债券 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