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6)
- 2023(11500)
- 2022(9618)
- 2021(9288)
- 2020(7792)
- 2019(17941)
- 2018(17289)
- 2017(33905)
- 2016(17401)
- 2015(19782)
- 2014(19270)
- 2013(19042)
- 2012(17385)
- 2011(15504)
- 2010(15053)
- 2009(14059)
- 2008(12626)
- 2007(10013)
- 2006(8400)
- 2005(7375)
- 学科
- 济(72936)
- 经济(72869)
- 管理(46878)
- 业(44248)
- 方法(38279)
- 企(36020)
- 企业(36020)
- 数学(35304)
- 数学方法(34957)
- 中国(21380)
- 银(21193)
- 银行(21047)
- 行(19750)
- 制(18816)
- 财(17930)
- 农(17250)
- 贸(16914)
- 贸易(16900)
- 易(16644)
- 融(15842)
- 金融(15841)
- 业经(14055)
- 务(11294)
- 财务(11263)
- 农业(11253)
- 财务管理(11242)
- 度(10864)
- 制度(10850)
- 企业财务(10673)
- 环境(10344)
- 机构
- 大学(237495)
- 学院(233975)
- 济(111972)
- 经济(110353)
- 管理(96018)
- 理学(83499)
- 理学院(82758)
- 管理学(81661)
- 管理学院(81228)
- 研究(77790)
- 中国(69648)
- 财(49824)
- 京(48107)
- 财经(41262)
- 科学(40644)
- 经(38267)
- 中心(37876)
- 经济学(37433)
- 所(35462)
- 经济学院(34053)
- 研究所(32392)
- 财经大学(31730)
- 农(31241)
- 江(30185)
- 北京(30078)
- 业大(29353)
- 院(27940)
- 范(27283)
- 师范(27045)
- 融(26583)
- 基金
- 项目(164113)
- 科学(132904)
- 基金(126293)
- 研究(121769)
- 家(108721)
- 国家(107931)
- 科学基金(95063)
- 社会(83021)
- 社会科(79163)
- 社会科学(79149)
- 基金项目(66182)
- 自然(59537)
- 自然科(58282)
- 自然科学(58268)
- 省(58247)
- 自然科学基金(57282)
- 教育(55960)
- 资助(51991)
- 划(50502)
- 编号(46346)
- 部(39514)
- 国家社会(36869)
- 重点(36583)
- 成果(36278)
- 教育部(35328)
- 创(34878)
- 发(34468)
- 人文(33786)
- 创新(32732)
- 中国(32474)
- 期刊
- 济(106021)
- 经济(106021)
- 研究(72258)
- 中国(39843)
- 融(38934)
- 金融(38934)
- 财(37428)
- 管理(34516)
- 科学(30259)
- 学报(29141)
- 农(27089)
- 大学(24429)
- 学学(23230)
- 财经(20980)
- 技术(19683)
- 经济研究(19387)
- 经(18095)
- 农业(17730)
- 教育(17498)
- 业经(14877)
- 贸(14790)
- 问题(14314)
- 国际(14216)
- 世界(13371)
- 理论(12045)
- 统计(11260)
- 技术经济(11049)
- 实践(10614)
- 践(10614)
- 业(10336)
共检索到340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百灵 叶文娱
本文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框架构建了本币升值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结论认为本币升值与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净外币资产型货币错配的情况下,如果本币升值幅度很大,则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危机。实证检验表明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因债权型货币错配造成的净值损失与银行无清偿能力风险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货币错配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
关键词:
本币升值 货币错配 资产负债表 银行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晓莉
由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拥有较多话语权的西方逆差国越来越多地把调整的负担强加给顺差国,对顺差国的汇率施加升值压力。而存在国际收支顺差的发展中国家,非常担心这种升值会对国内经济,尤其是脆弱的金融体系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基于信息的银行挤兑模型,构建了一个本币升值冲击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引起银行危机的模型。模型表明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只要银行及其客户存在相当多的外币资产、本币负债的货币错配,并且这种错配情况能被部分存款人观察到,从而使得他们改变原来的提款计划,就可能引起银行部门的流动性危机。
关键词:
本币升值 货币错配 不对称信息 银行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梅
随着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活跃,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市场利率水平或汇率发生变化,我国银行业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并将可能导致银行危机。基于此,构建了三阶段的银行资产负债模型。模型表明,人民币的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将恶化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一国的金融危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同时存在债权型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下银行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青
2008年以来,欧洲银行业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创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尽快走出困境,欧洲银行业近几年积极推动战略调整和经营转型,主要指标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趋势。欧洲银行业遭遇的主要挑战严峻的外部经营环境挑战。欧洲是除美国以外受此轮金融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地区。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欧洲经济连续四个季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夏建伟 曹广喜
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问题,它具有净外币负债和净外币资产两种表现形式。在新兴市场中,只要其银行体系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不管表现为哪一种形式,都会增加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且在宏观或微观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可能引发银行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此外,当出现不利冲击时,银行体系中存在货币错配将会导致其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
货币错配 银行危机 货币危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莹 仲伟周
通过构造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贷款市场总体均衡模型,研究在受到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约束的条件下,银行最优信贷决策行为。分析发现,在垄断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背景下,银行间在价格竞争方面表现出"战略互补"特征和由此带来的"模仿效应"。因而,当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要求时,银行业传导的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是有效的,而当贷款市场中的银行不能满足资本充足率或存贷比要求时,信贷渠道则表现出无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丁剑平 吴洋 鞠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具体形式开始表现为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三种,影响程度日益加剧,影响范围也逐步增加。本文通过选取世界主要的39个国家28年的数据样本,研究上述三类危机相互之间的叠加效应,以及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类型危机的传染效应。研究表明:银行业危机、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均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并且货币危机的负面作用最大;在三类危机中,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的影响主要在于通过实体经济渠道传导的传染效应,并且其影响力度有显著区别,货币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既有较强的本地效应,又有显著的传染效应,并且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染;三类危机的叠加效应主要表现为负的直接效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传染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恩涛 姜超 陈媛媛
通过系统梳理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相关文献,建立一个包含三类金融危机的统一分析框架,探寻这三类金融危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交互关系、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预警和防范。结果表明:三类金融危机的共同特征是危机爆发前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债务过度积累;应对金融危机的巨额成本迫使我们要明确每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类型和程度,科学理解不同类型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不同类型金融危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对于金融危机预警和防范及危机爆发后应急政策的制定非常关键。
关键词:
货币危机 银行业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兴祥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顺应政策、抓住机遇、趋利避害,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及国家经济增长政策对银行的挑战与新机遇,认为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使银行风险的着力点发生了转变,进而提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实现银行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经济 金融 形势 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盛斌
一、货币预期性冲击模型——理论框架90年代的货币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联盟、1994年的墨西哥和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和韩国)引发了人们对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预期性冲击(speculativeatack)模型的关注。它的核心思想是用来解释外汇投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小云
8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货币危机激发起各国学者和决策者们对投机性冲击的极大兴趣。尤其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由前瞻性预期的运用促成的投机性冲击理论,对投机性冲击发生的原因、冲击的时间、数量等进行了颇受瞩目的分析,并允许经济学家将对固定汇率制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育宝
由投机性货币冲击所引发的固定汇率制崩溃给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为此,本文运用国内外关于货币危机中货币投机性冲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欧洲货币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投机冲击致胜的基本条件,进而提出了我国加入WTO后防范和化解人民币危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投机性货币冲击 货币危机 固定汇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1)流动性冲击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来影响金融市场,正是这两种渠道才使得流动性在金融危机爆发及传导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导致损失螺旋和保证金螺旋的产生,造成资产的折价销售,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下跌和进一步的银根紧缩;(2)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失误、金融市场结构变化、"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等有关,房地产泡沫破灭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3)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工具,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有效地降低了金融市场崩溃的概率。论文最后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了...
关键词:
流动性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照宇 庄金良
在现有的大部分关于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文献中,都将货币危机与货币大幅贬值联系起来,但货币大幅贬值往往发生在货币大幅升值之后。本文尝试在货币升值视角下,对我国货币危机构建一个预警模型,并分别对信号分析法和三元Logit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口额同比增速和企业存款这三个指标对升值视角下的我国货币危机的预测能力较强;信号分析法的预警效果更好,但Logit模型在研究经济变量对危机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上又具有优势,因此,在我国货币危机的预警和防范中,应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