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91)
- 2023(18647)
- 2022(16017)
- 2021(14782)
- 2020(12438)
- 2019(28256)
- 2018(27862)
- 2017(53505)
- 2016(28871)
- 2015(32293)
- 2014(31931)
- 2013(31250)
- 2012(28578)
- 2011(25685)
- 2010(25456)
- 2009(23244)
- 2008(22438)
- 2007(19801)
- 2006(17341)
- 2005(14613)
- 学科
- 济(116754)
- 经济(116613)
- 业(84009)
- 管理(78782)
- 企(61566)
- 企业(61566)
- 方法(54873)
- 农(52076)
- 数学(48732)
- 数学方法(48152)
- 农业(34498)
- 中国(29961)
- 业经(29743)
- 财(28867)
- 学(23743)
- 地方(22650)
- 贸(21329)
- 贸易(21322)
- 制(20738)
- 易(20703)
- 技术(18340)
- 务(17519)
- 财务(17449)
- 财务管理(17409)
- 环境(17315)
- 理论(16728)
- 银(16641)
- 银行(16575)
- 企业财务(16518)
- 和(16067)
- 机构
- 学院(407891)
- 大学(406318)
- 济(162205)
- 管理(162143)
- 经济(158965)
- 理学(142299)
- 理学院(140783)
- 管理学(138105)
- 管理学院(137391)
- 研究(133449)
- 中国(99560)
- 农(86195)
- 科学(85400)
- 京(84399)
- 财(70820)
- 业大(69823)
- 农业(66819)
- 所(66472)
- 中心(63039)
- 研究所(61186)
- 财经(58222)
- 江(58047)
- 经(53468)
- 范(52280)
- 北京(52040)
- 师范(51676)
- 经济学(48474)
- 院(47678)
- 州(46918)
- 经济学院(44057)
- 基金
- 项目(291178)
- 科学(228066)
- 基金(212030)
- 研究(208037)
- 家(187223)
- 国家(185440)
- 科学基金(158652)
- 社会(132080)
- 社会科(124942)
- 社会科学(124905)
- 省(114096)
- 基金项目(112875)
- 自然(104699)
- 自然科(102280)
- 自然科学(102249)
- 自然科学基金(100418)
- 划(95615)
- 教育(94451)
- 资助(86547)
- 编号(84443)
- 成果(66509)
- 重点(64728)
- 部(63526)
- 发(61699)
- 创(60381)
- 课题(56720)
- 科研(56397)
- 创新(56327)
- 国家社会(54805)
- 教育部(54010)
- 期刊
- 济(172710)
- 经济(172710)
- 研究(110853)
- 农(85051)
- 中国(72654)
- 学报(72145)
- 科学(63192)
- 农业(57793)
- 大学(54803)
- 管理(53998)
- 学学(52227)
- 财(51349)
- 教育(38680)
- 融(35276)
- 金融(35276)
- 业经(34345)
- 技术(33194)
- 业(27668)
- 财经(27172)
- 经济研究(26356)
- 问题(23717)
- 经(23149)
- 版(22264)
- 科技(20785)
- 业大(20322)
- 图书(20043)
- 统计(18913)
- 技术经济(18591)
- 理论(18572)
- 商业(18179)
共检索到576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温兴祥
本文运用CHIP2013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本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使用本地非农就业网络作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本地非农就业家庭的年生活消费总额比农业就业家庭显著高出15.5%-28.2%。机制分析表明,收入提升和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是本地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可能机制。受雇形式的本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本地自雇就业,且本地非农就业对多数消费项目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市场发生结构转变的新形势下,农村地区非农就业的发展将有利于发挥农村消费市场在提升内需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越 赵翠萍
文章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果变量、协变量和计量模型,对2016-2020年的中东西部地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PSM-DID)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新农保能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很显著,明显改善了60岁以上农村家庭居民的基本生活,新农保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提升的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提出补充完善新农保机制,建立多支柱型农村养老体系,建立良性互动的农村居民养老机制体制,实施区域差异化新农保,提高社会保障的区域协同发展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保 农村居民 家庭消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博宇 畅倩 赵敏娟
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5省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线性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生产性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并进行稳健性检验。进而探讨就业稳定性与就业地点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会显著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显著抑制家庭生产性消费;(2)家庭生命周期在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的影响中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3)稳定非农就业和异地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活性消费及生产性消费的作用效果均强于不稳定非农就业和本地非农就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艳敏 严奉宪
[目的]试图从微观农户层面研究风险冲击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以期为增强农村居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缓解相对贫困提供实证支撑。[方法]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风险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用异质性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家庭风险应对方式差异。[结果]风险冲击会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可能。其中,灾害冲击是导致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教育冲击和婚丧嫁娶、孩子出生等重大事件冲击,失业冲击和健康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家庭的风险应对机制差异是导致相对贫困家庭无法摆脱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与高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相比,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遭受风险冲击时会减少更多的农业生产投资,增加更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家庭现有的资源配置无法提升家庭未来的收入能力,使其囿于相对贫困无法脱离。[结论]政府应构建更具韧性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具弹性的社会帮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而减少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可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德云 王溪
全面扩大内需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提振消费的关键政策工具。立足于政府转移支付的"收入效应"和"再分配效应",选用2014—2018年CFPS(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转移支付对微观个体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加,但这一正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过度依赖政府转移支付不利于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转移支付在东部地区更容易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增加了居民家庭用于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推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梁颖欣 罗炜琳
基于CFPS2010、2012、2014和2016数据,跨年份考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消费结构、消费支出弹性和消费价格弹性的动态变化,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节节攀升、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包含人口学变量的QUAIDS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收入提高、健康状况改善、户主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均会促进家庭消费;从消费支出弹性看,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消费长期缺乏弹性,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消费长期富有弹性,高收入阶层家庭大部分消费支出弹性高于低收入阶层家庭;从消费价格弹性看,教育文化、居住消费等长期富有弹性,大部分类别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波动不大,各类交叉价格弹性在不同时期对食品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大,医疗保健消费受其余各类消费的影响有降低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具变量估计和稳健性检验仍然支持上述结论。通过继续推进城镇化、不断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隐性失业,而且能够促进内需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本文从隐性失业的角度,为城镇化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温兴祥
农村地区的隐性失业是我国城镇化尚未完成之前广泛存在的现象,隐性失业是否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从而阻碍农村市场在提升内需上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考察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隐性失业使得家庭总消费显著降低3%、非食物消费显著下降8.5%,但对食物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本文发现户主隐性失业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是通过降低家庭收入而实现的。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分析表明,户主隐性失业对低收入家庭非食物消费的负向影响最严重。工
关键词:
隐性失业 农村消费 国内需求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绍? 漆雁斌
本文基于西方四种经典消费理论下的消费模型,利用1978-2017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影响最小的是农民的上期收入,而对当期消费影响系数最大的是居民的上期消费(预期收入);对于低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当期收入、上期消费的正向影响效应都较小;对于中等消费水平的农村居民来说,当期收入的正向影响处于中等水平,而上期消费正向效应处于最高水平;而农村高收入人群中,当期收入的正向效应和储蓄的负向效应均处于较高水平,反而上期消费的影响却处于较低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慧玲 孔荣
本文从收入增长效应视角阐释了正规借贷影响农户家庭消费的机理,基于山东省6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了影响效应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效应视角下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亲友供职于信用社或银行、家庭资产、对正规借贷的了解情况、未来三年融资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借贷;正规借贷会促使农户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显著提升82.1%、164.3%和71.1%,对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的户主,正规借贷对户主年龄处于45~55岁、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农户获取正规借贷后通过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得以验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挺 刘华
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必影响到环境污染的问题。本文通过将产业结构调整分设为产业结构均衡以及产业结构优化两类指标,以1998—2012年期间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均衡化对于工业硫排放有着明显的限制作用,但产业结构优化除了对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有所抑制之外,基本呈现的是加剧节能减排问题的严重性。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均衡化 优化 节能减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敬水 于思源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2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基本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户人均收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珂珂 吴猛猛
本文利用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实地调查的样本数据,对现阶段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从家庭经济能力、户主家庭特征、金融借贷环境三个方面入手,运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的因素。结果显示:收入水平、家庭投资经营活动、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政治资本、家庭负担水平、外出务工、金融借贷环境均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借贷行为。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借贷行为 影响因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玉梅 徐鑫 李志强
论文利用2000、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住户调查数据,运用Engle模型和Working-Lesser模型两阶段法分析居民对粮食、蔬菜和肉类等12种主要食物的消费需求特征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模型处理了零消费问题,减少了估计偏差。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食物消费需求的影响都在逐渐变小,食物消费的地区差异也在缩小。然而,价格始终是影响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粮食价格上涨会对低收入居民产生较大影响。今后,居民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应重点增加肉类的生产以满足需求增长。
关键词:
食物消费 农村居民 需求弹性 动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