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1)
- 2023(16390)
- 2022(14280)
- 2021(13252)
- 2020(11085)
- 2019(25783)
- 2018(25388)
- 2017(49616)
- 2016(26640)
- 2015(30008)
- 2014(29803)
- 2013(29351)
- 2012(26992)
- 2011(23883)
- 2010(23695)
- 2009(21403)
- 2008(20704)
- 2007(17975)
- 2006(15687)
- 2005(13187)
- 学科
- 济(113618)
- 经济(113418)
- 管理(73525)
- 业(70281)
- 企(58605)
- 企业(58605)
- 方法(53520)
- 数学(45462)
- 数学方法(44902)
- 农(30115)
- 中国(30063)
- 地方(26753)
- 财(26289)
- 业经(26098)
- 学(23374)
- 贸(21973)
- 贸易(21965)
- 易(21328)
- 农业(20014)
- 理论(19327)
- 和(18666)
- 技术(17087)
- 制(17071)
- 环境(17010)
- 务(15850)
- 财务(15775)
- 财务管理(15742)
- 产业(15035)
- 企业财务(14860)
- 划(14220)
- 机构
- 大学(370769)
- 学院(369545)
- 管理(150128)
- 济(149286)
- 经济(146167)
- 理学(131109)
- 理学院(129615)
- 管理学(127242)
- 管理学院(126558)
- 研究(120485)
- 中国(87011)
- 京(78840)
- 科学(74874)
- 财(65929)
- 所(57955)
- 江(56579)
- 中心(55884)
- 农(55387)
- 业大(54409)
- 财经(53932)
- 研究所(53098)
- 范(50244)
- 师范(49801)
- 经(49140)
- 北京(48485)
- 经济学(45533)
- 院(44482)
- 州(43485)
- 农业(42990)
- 经济学院(41341)
- 基金
- 项目(262863)
- 科学(208671)
- 基金(192393)
- 研究(191488)
- 家(166423)
- 国家(165080)
- 科学基金(144040)
- 社会(123923)
- 社会科(116964)
- 社会科学(116931)
- 基金项目(103133)
- 省(102237)
- 自然(93788)
- 自然科(91627)
- 自然科学(91608)
- 自然科学基金(89954)
- 教育(87746)
- 划(85549)
- 资助(78654)
- 编号(77667)
- 成果(61190)
- 重点(58288)
- 部(58018)
- 发(55995)
- 创(54325)
- 课题(52561)
- 国家社会(50780)
- 创新(50679)
- 教育部(50121)
- 科研(50066)
- 期刊
- 济(158066)
- 经济(158066)
- 研究(106268)
- 中国(66424)
- 学报(56328)
- 管理(53502)
- 科学(52707)
- 财(49612)
- 农(49188)
- 大学(43490)
- 学学(40856)
- 教育(39297)
- 农业(34305)
- 技术(32405)
- 业经(26613)
- 融(26451)
- 金融(26451)
- 财经(25641)
- 经济研究(25305)
- 问题(22454)
- 经(22068)
- 图书(20785)
- 技术经济(17986)
- 科技(17798)
- 资源(17623)
- 业(17289)
- 理论(17156)
- 统计(17033)
- 版(16721)
- 现代(16703)
共检索到528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艳 陈广 顾江
本地社会网络具有地域根植性和空间经济性特征,本文从城市的人口流动、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和信息流量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本地社会网络对江苏城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城市文化产业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文化产业增长受到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空间特征的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苏南城市文化产业总体表现为高-高(H-H)扩散态势,苏北地区城市更多体现为H-L扩散态势和L-L扩散态势,苏中城市显著性要弱,从整体趋势来看,说明苏中苏北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受到苏南的挤出效应明显,区域间的产业发
关键词:
本地社会网络 外部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艳 陈广 顾江
本地社会网络具有地域根植性和空间经济性特征,本文从城市的人口流动、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和信息流量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本地社会网络对江苏城市文化产业的空间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城市文化产业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文化产业增长受到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空间特征的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苏南城市文化产业总体表现为高-高(H-H)扩散态势,苏北地区城市更多体现为H-L扩散态势和L-L扩散态势,苏中城市显著性要弱,从整体趋势来看,说明苏中苏北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受到苏南的挤出效应明显,区域间的产业发展差距在扩大。三是互联网、手机的普及以及居民交通通讯的支出均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正的空间溢出,人口的净流入产生负的空间溢出,说明人口的净流入对周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虹吸效应"。
关键词:
本地社会网络 外部溢出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庞庆华 杨田田 李涵
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对于城市碳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引力模型及空间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江苏省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碳排放、产业结构和区域创新之间的动态关系处于较合适的状态;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江苏省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区域差异性;从空间联系量来看,三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以南京、常州和镇江为中心,各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节能减排产生着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文章以2009-2013年中部地区80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采用软件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实证分析了城市区域内部及城市之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空间计量Morans’I指数检验,结果显示文章所选取8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对模型进行普通回归以及空间回归结果均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对空间效应的直接溢出和间接溢出进行分解,发现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城镇化在区域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能够显著的拉动当地经济增长1.0912%,而消费、政府支出的空间溢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伟 刘牧鑫
要素积累所产生的知识和技术,会突破地理行政边界的限制外溢到相邻区域。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知识空间溢出的增长模型,检验知识空间溢出对工业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要素投入以外,知识空间溢出是促进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邻近城市工业产出和要素投入的增加对本城市的产出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各地区在注重自主创新的同时,要格外重视技术吸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有利于知识空间溢出的各种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喜仓 任洋
通过利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2002~2011年间江苏省R&D投入、专利产出效率和经济增长实力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实力存在双向的正效应,但这种影响并不具有持续性;专利产出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实力和R&D投入的提高,但都存在1~2年的滞后期;R&D投入和经济增长实力在短期内对专利产出效率均有负向影响。专利产出效率主要受自身和R&D投入的影响,说明江苏省专利产出效率严重依赖于R&D投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李发莹
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基础设施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总体而言,通信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大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从空间效应分解视角看,交通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高于通信基础设施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区域间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程度不一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和对外开放的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伟 张鹏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测度2002-2012年间省域单元绿色经济效率,分析空间互动状态下城市化进程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不显著,但在地理-经济空间权重下具有显著的间接效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只具有显著间接效应。因此推动绿色经济效应增长需要增强区间统筹,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布局,强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
关键词:
城市化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计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季颖颖 郭琪 贺灿飞
FDI(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话题,但相关文献多为静态研究。本文认为FDI的技术溢出存在时间效应,即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或挤出效应,随着FDI进入东道国的时间推移而变化。利用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对城市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随着FDI进入东道国的时间推移,技术溢出效应的变化呈扁S曲线:初始,FDI对内资企业表现为明显的挤出效应;3~4年后,逐渐由挤出效应向溢出效应转变;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溢出效应减缓下降,最终表现为不明显的溢出或挤出效应。此外,对不同所有制的内资企业,FDI技术溢出效应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不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岑聪 姜巍
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选取2007—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高铁开通对广东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对广东地区经济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高铁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对广东各城市经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优化经济增长的空间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广东地区间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本形成、工业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映出虽然广东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地区间具有较好的经济、产业协作与联动,有助于广东整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空间溢出 区域经济 广东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甄峰 魏宗财 欧向军 张增玲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及城市化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力资本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日益加大。论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试图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城市化 江苏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守华 汤丹宁 孙修远
本文创新性地运用市域单元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综合Combes的本地经济结构理论与Anselin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本地经济结构(专业化、多样化、竞争程度、企业规模、本地市场)及城市之间溢出效应对长三角6个典型制造业集聚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均有利于制造业增长,且空间回归模型能纠正普通OLS回归结果高估的误差;竞争性环境对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的产业有积极效应;企业平均规模有助于资本密集型而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市场规模对纺织等成本敏感性行业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电子等市场依赖型产业增长。结果还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高集聚度城市之间(H-H型)的双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元平 王品超 朱晓盼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城市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自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人力资本集聚、科教支出增加及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是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原因。这可以解释为城市化过程带来的人力资本、教育资源及企业在城市的集聚,城市化过程的知识的溢出和要素的流动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城市化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 空间滞后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辉 谷国锋 王建康
文章选取2004~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虽然相关性逐年减弱但仍非常显著;制造业集聚对本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负影响,服务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显著促进本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产业集聚过程中相邻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单纯的地理空间上相邻对其的影响,制造业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共同集聚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显著为负,因此共同集聚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增大城市地区工资水平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