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1)
2023(14191)
2022(11647)
2021(10817)
2020(9304)
2019(21119)
2018(20517)
2017(40112)
2016(21024)
2015(23325)
2014(22884)
2013(22457)
2012(20046)
2011(17655)
2010(17459)
2009(16055)
2008(15661)
2007(13659)
2006(11592)
2005(10477)
作者
(55798)
(46908)
(46697)
(44217)
(29644)
(22270)
(21166)
(18190)
(17558)
(16363)
(15796)
(15657)
(14730)
(14447)
(14319)
(14248)
(13854)
(13651)
(13451)
(13366)
(11277)
(11233)
(11091)
(10868)
(10531)
(10404)
(10169)
(9989)
(9148)
(9128)
学科
(92648)
经济(92520)
(91686)
(82212)
企业(82212)
管理(77704)
方法(44027)
数学(35515)
数学方法(35108)
(32870)
(30952)
业经(30339)
(21983)
财务(21943)
财务管理(21912)
农业(21424)
(20789)
贸易(20782)
中国(20755)
企业财务(20744)
(20355)
技术(19161)
(18804)
(16185)
(15850)
(15717)
理论(15405)
(14351)
地方(14338)
(13785)
机构
学院(295589)
大学(288475)
(131428)
经济(129331)
管理(126253)
理学(109608)
理学院(108674)
管理学(107275)
管理学院(106719)
研究(87799)
中国(70887)
(60429)
(57953)
科学(48987)
财经(48469)
(46732)
(44273)
(43045)
中心(42570)
业大(41441)
(41141)
经济学(40007)
研究所(36883)
农业(36584)
经济学院(36342)
财经大学(35972)
北京(35257)
商学(35121)
商学院(34809)
经济管理(34791)
基金
项目(200603)
科学(162165)
基金(150371)
研究(149501)
(128726)
国家(127599)
科学基金(113599)
社会(99556)
社会科(94633)
社会科学(94611)
基金项目(79876)
(77872)
自然(72349)
自然科(70806)
自然科学(70793)
自然科学基金(69598)
教育(67671)
(63899)
资助(60206)
编号(59456)
(45511)
(45179)
成果(45159)
重点(44056)
(42786)
国家社会(42164)
(41754)
创新(41501)
(40952)
人文(40155)
期刊
(141719)
经济(141719)
研究(81955)
管理(51090)
中国(50640)
(50226)
(43706)
科学(37778)
学报(35824)
农业(30597)
大学(29775)
技术(28932)
学学(28522)
业经(26659)
(25981)
金融(25981)
财经(24196)
经济研究(22489)
教育(21812)
(20896)
问题(19087)
(19067)
技术经济(17405)
(16224)
世界(15183)
财会(15021)
商业(14987)
现代(14856)
统计(13816)
国际(13554)
共检索到427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包群  郝腾  
整合中国海关数据库、CEPII-BACI贸易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中国出口企业所在区域的产品密度,并考察以产品密度衡量的本地生产优势对企业出口动态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提高了企业出口参与的存活时间与规模,且这种效应对位于产品生命周期上游的新产品更明显;产品密度提高了企业出口额或数量的恢复程度,缩短了出口恢复所需要的时间;产品密度对企业出口动态参与的作用还受到融资约束、市场竞争程度、城市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考虑产品密度的不同衡量方法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方法重新估计以后,以上结论依然可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本文基于产品价值链视角剖析了信息化密度影响企业出口决定的内在机理,并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2012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出口。产品价值链中各环节信息化密度较高的企业也倾向于选择出口,且从边际效应来看:与下游企业或消费者之间以及市场营销和销售过程中较高的信息化密度带来的较大海外市场空间,对企业出口决定的正向边际效应最大;其次是与上游企业或供应商之间和生产过程中的较高信息化密度使得企业克服出口额外成本的能力增强;边际效应最小的是在产品改进上的信息化投入导致的产品多样性和较高的产品质量。分行业估计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的信息化密度变量以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平  肖生鹏  林常青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考察了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与省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大;城市内产品关联密度主要通过促进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溢出与中间品质量提升来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小康  于津平  
本文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数据,研究了产品关联密度与企业新产品出口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产品关联密度对新产品出口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企业出口新产品与其所在地区其他产品间的平均关联强度越强,新产品出口关系越稳定;产品关联通过投入联系、劳动力共享、知识溢出及国际市场需求联系影响出口稳定性;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新产品出口稳定性受产品关联密度影响更大,且主要源自其与其他一般贸易和内资企业间的关联;而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和差异化产品出口稳定性受产品关联密度的影响更大;产品关联密度对出口稳定性的影响具有空间递减特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本文借助企业要素密度异质性模型,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相对要素密度能否构成企业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地区层面的比较优势能够传导给企业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具体地,对于处在不同的地区-产业组但具有相同的相对要素密度的两个企业,处在要素丰裕地区-要素密集型产业组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销售产值,即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是近年来学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投入要素的流量概念为切入点,应用LP方法估算了内销企业与出口企业、4类不同出口密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结论否认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证实出口企业的TFP高于内销企业。同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种不同机制,其中出口学习效应约占生产率优势34%~35%的贡献份额。鉴于出口密度可以衡量不同类别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本文按照出口密度大小分成4组出口企业,发现第一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0~25%)远高于内销企业和其余3组出口企业,且学习效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第四组出口企业TFP(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齐放  贺灿飞  
城市如何实现新产品拓展,引入新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尚不清楚哪类企业更能引领这一过程。论文使用中国海关贸易数据,以企业出口产品的动态演化为切入点,从企业本地市场地位、本地存续年限、政治嵌入3个维度拆解企业本地根植性,探讨哪类企业更有可能为城市引入新产品,并探讨其时空差异。研究发现:(1)总体上本地市场地位更高、存续年限更短的企业更有可能为城市引入新产品;(2)私营企业是中国城市新产品演化的主要引导者,但私企在东部以外区域作用不显著;(3)国有企业为城市引入新产品的平均数量最多,是其他类型企业的2倍,实证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的作用最稳健,在各区域以及各时间段均保持显著的正向作用;(4)对于中国东部城市,本地市场地位更高、存续年限更短的企业,以及国企和私企更有可能为城市引入新产品;(5)对于中、西和东北部城市,本地市场地位更低、本地存续年限更短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更可能为城市引入新产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晴  张燕  张先锋  
为何高出口密集度企业的生产率反而更低?通过将出口密集度和固定成本的取舍关系融入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本文阐述了出口密集度与企业生产率的关联机制。模型结论表明:低效率企业会通过"低固定成本—高出口密集度"方式参与对外贸易,高效率企业则通过"高固定成本—低出口密集度"方式同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进行规模化销售。当外需减小时,大规模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可能首先退出市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本文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邸玉娜  李月  
出口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换是一个国家顺利"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环节。本文借助Hausmann等人的产品密度的概念,衡量经济体实现出口结构转换的能力,论证了产品密度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经济体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密度越高,其实现出口结构升级的能力越强,有利于形成高密度、高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顺利跨越陷阱;反之则会陷入低密度、低增长的恶性循环,难以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处于人均收入3000-10000美元的时间长度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密度存在负向关系。实证研究表明,陷入陷阱的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基础教育、工业增加值、贸易开放度、居民消费等来提升出口结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威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1998~2015年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的出口产品密度,实证分析出口产品密度对中国34个工业行业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出口产品密度对行业新产品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将新产品转变为比较优势产品的过程中,前者仍然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范围内,中国的出口产品密度对新产品以及新产品转变为比较优势产品过程中的影响却不明显;外国直接投资、固定资本、人力资本等对中国产业创新均起到积极的驱动作用,而传统意义上的研发投入和专利项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坤望  邵文波  王永进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证明信息化是比较优势一个新的来源,不仅信息基础设施的提升会改善一国出口绩效,而且信息化密度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出口倾向。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世界银行对于中国12400家企业2002~2004年的调查数据,在地区—行业—企业层面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结果表明企业信息化密度、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对中国企业的出口绩效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影响比较优势的其他因素和变量的内生性之后,实证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在信息化背景下政府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济政策,促使企业更好地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晨光  厉英珍  吕亚倩  
本文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要素密集度差异的视角,探讨研发强度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出口强度调节研发强度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内在机理。以2004—2016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样本的研究发现:(1)由于行业技术、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差异,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强度增加会降低企业经营绩效,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强度增加会提升企业经营绩效;(2)由于规模经济、出口学习、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差异,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的出口强度对研发强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资本密集型工业企业的出口强度对研发强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的出口强度对研发强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苏苏  张少华  周鹏  
研究目标:识别和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研究方法:运用Combes等(2012)提出的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分析方法,识别和分解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三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学习效应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主要来源,导致出口企业整体上要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41.1%;选择效应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有影响但系数较小,使得出口企业整体上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0.5%。(2)从贸易方式来看,混合贸易企业的学习效应和选择效应最强,一般贸易企业次之,加工贸易企业最弱;低效率的混合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以及高效率加工贸易企业能够通过出口获得快速的效率提升。因此对于低效率出口企业而言,贸易升级至关重要。(3)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在不同行业、不同贸易对象国、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以及进口/出口差异等的企业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但这并不改变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学习效应和较小的选择效应这一基本结论。(4)中国工业企业并不存在"出口-生产率悖论",但加工贸易类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学习效应确实相对较低。研究创新:将出口影响生产率的机制分为学习效应、学习扩张效应和选择效应;匹配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对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分布进行系统比较,定量识别和分解了造成出口企业生产率优势的三种效应。研究价值:研究对理解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决定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深化企业所有制改革等有着重要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春明  文磊  
保持出口贸易持续平稳发展对提升企业生产率进而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证实了出口具有显著的负向时间依赖特征,且贸易关系存在异质性,即资本技术密集型、高出口密集度和高生产率的企业具有更长的出口持续时间。此后利用多种实证方案也发现:出口持续时间的延长显著提升了企业生产率水平,即存在出口学习效应;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低出口密集度的企业通过持续出口获取的生产率提升更为显著,劳动力密集型、高出口密集度企业则相对较小。基于生产率动态分解的分析也表明,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竞争引致的优胜劣汰。因此,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施炳展  邵文波  
本文从质量(quality)视角入手分析中国企业出口行为及其决定因素。借鉴新新贸易理论最新进展,我们首先放弃单位价值(unit value)等同于质量的假设,采用2485个产品层面回归反推方法,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分析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结论发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生产效率、研发效率、广告效率、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缓解、市场竞争均会提升产品质量;但研发投入、广告投入并没有明显效果;企业出口空间分布特征也会反作用于产品质量;外资对本土企业产品质量影响不利,但提升了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从政策层面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