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77)
2023(15998)
2022(13638)
2021(12586)
2020(10284)
2019(23486)
2018(23240)
2017(44822)
2016(24184)
2015(26955)
2014(27163)
2013(27043)
2012(25020)
2011(22788)
2010(22865)
2009(20828)
2008(20264)
2007(17990)
2006(15931)
2005(14402)
作者
(70983)
(58996)
(58559)
(55345)
(37491)
(28141)
(26492)
(23088)
(22452)
(21141)
(20170)
(19766)
(18730)
(18714)
(18195)
(18059)
(17423)
(17180)
(16821)
(16780)
(14592)
(14462)
(14189)
(13485)
(13147)
(13055)
(13039)
(12862)
(11896)
(11560)
学科
(108682)
经济(108587)
管理(67431)
(65808)
(52180)
企业(52180)
方法(43443)
数学(37389)
数学方法(37038)
中国(30882)
(29456)
地方(28896)
业经(24895)
(22427)
(21416)
农业(20067)
(19213)
贸易(19197)
(18668)
(18519)
(17390)
金融(17386)
环境(17345)
(17188)
银行(17142)
技术(16966)
(16559)
(16435)
地方经济(16313)
理论(15922)
机构
大学(347566)
学院(346829)
(143630)
经济(140570)
管理(137794)
研究(121788)
理学(118629)
理学院(117276)
管理学(115464)
管理学院(114828)
中国(91308)
(75090)
科学(73922)
(64064)
(61232)
研究所(55498)
(55158)
中心(54501)
(51371)
财经(51190)
业大(50090)
北京(48008)
(47324)
师范(46911)
(46569)
(44468)
经济学(43029)
农业(42823)
(41965)
经济学院(38771)
基金
项目(235745)
科学(186414)
研究(174466)
基金(170560)
(148196)
国家(146946)
科学基金(126475)
社会(110572)
社会科(104924)
社会科学(104900)
(92350)
基金项目(90694)
自然(80993)
自然科(79102)
自然科学(79088)
教育(78789)
自然科学基金(77654)
(77508)
编号(71115)
资助(69640)
成果(57336)
(54614)
重点(52912)
(51695)
课题(49299)
(49217)
创新(45905)
国家社会(45319)
教育部(44318)
科研(44221)
期刊
(163189)
经济(163189)
研究(106652)
中国(70117)
学报(52183)
管理(51853)
(50805)
科学(49974)
(45675)
教育(39752)
大学(39498)
学学(37033)
农业(35542)
(33618)
金融(33618)
技术(30253)
业经(28006)
经济研究(25767)
财经(24799)
问题(21380)
(21338)
图书(18527)
(18194)
理论(17459)
技术经济(17426)
科技(17232)
商业(16692)
(16191)
现代(16169)
实践(15859)
共检索到523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申洪源  
利用200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上16个制造产业的截面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16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谢强强  
目前沿海地区的产业集聚是否只能由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模型来解释?本文首先在理论上给出了产业集聚的另一种机制——本地市场效应,并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在经验上证实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同时本文发现本地市场效应的重要特征是在实现产业集聚的同时,地区间收入差距不会扩大。这一发现意味着,沿海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可以兼容的,其解决方法是中西部劳动力在沿海地区得到公平、公正的应有待遇,本文称之为劳动力市场的"跨区域城乡统筹"战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健生  李文宇  
在使用多区域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后,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运输成本等外部冲击下,产业份额由于市场规模分布而发生变化,空间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单核心、双核心等形态,特别是过程中会出现"中部塌陷"。使用理论模型的结果,可以对中国东、中、西区域的"中部塌陷"、城市群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因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缩减经济距离,促进集聚经济,达到区域内趋同,将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孝锋  蒋寒迪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和困境表明,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推进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以产业转移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市场机制与合作机制,实现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相结合、遵循空间均衡和生态效率的原则,充分发挥中部崛起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纽带作用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广雄  
文章基于系统论角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综合序参量、耦合机制和耦合协调类型等方面来描述这一复合系统耦合机制模型及时空协调性规律,探讨了加强系统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宵雅; 张继彤;  
文章基于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MRW框架阐释财政转移支付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并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研究了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以绝对差距指标和相对差距指标为基础的实证模型结果均表明,财政转移支付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效应都是显著为正的,现阶段我国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仅没有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反而扩大了差距。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权衡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方面提供参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企业异质性因素,构建"新"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此来考察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和地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结论相似,转移支付可以引起产业转移,但存在"门槛效应"。同时,由于"排序效应"的存在,转移支付将导致最低生产效率的企业率先对补贴作出反应,从而导致产业承接地生产效率的降低。使用中国31个省份1999-2012年的数据,根据DEA计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面板固定效应、门限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支持了理论假说:只有当转移支付达到一定"门槛值"时,转移支付才会引起产业转移,转移支付对产业转移的弹性系数为0.1左右。此外,当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继增  柯颖  
文章运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产出与销售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1个产业中有3个产业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有3个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因此,注重培养本地区的产业超常需求,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有利于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栋生  
应将推进东西合作互动、产业转移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大战略举措的高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少军  
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任务。本文首先指出中国承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其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运用商务成本理论分析了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在国内不同区域之间转移的条件。最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为了避免产业外移到其它国家,中国应该立足于在位优势和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以充分发挥学习曲线的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覃成林  梁夏瑜  
广东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推进产业转移的主体。政府把产业转移纳入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之中,通过制定规划和系列政策,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有效发挥了产业转移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这种以政府为组织者,把产业转移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设计推动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的做法,是一种有很高借鉴价值和理论意义的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泽华  梁双陆  
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2006—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提升了转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而对转出地区的影响则较弱;分行业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沿线地区转移对提升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效果最好;多样化集聚是产业转移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渠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熊雪如  
阐明了产业有序转移、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产业有序转移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根据这个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广东产业转移经验两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有序转移是在政府有效干预下所形成的有利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种产业转移形式。产业有序转移通过诱致或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际产业合理分工、区际产业关联互动,以及提高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效率等路径,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