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9)
- 2023(9928)
- 2022(7832)
- 2021(6879)
- 2020(5775)
- 2019(12917)
- 2018(12625)
- 2017(25382)
- 2016(13838)
- 2015(15645)
- 2014(15675)
- 2013(15414)
- 2012(13899)
- 2011(12635)
- 2010(12782)
- 2009(11797)
- 2008(11624)
- 2007(10555)
- 2006(9329)
- 2005(8625)
- 学科
- 济(70367)
- 经济(70311)
- 业(38741)
- 管理(38381)
- 方法(31749)
- 企(31412)
- 企业(31412)
- 数学(28246)
- 数学方法(27857)
- 中国(18345)
- 农(16539)
- 业经(15618)
- 地方(15326)
- 财(14136)
- 产业(12289)
- 贸(11360)
- 贸易(11353)
- 学(11323)
- 制(11184)
- 融(11099)
- 金融(11099)
- 易(10959)
- 农业(10870)
- 技术(10207)
- 银(9930)
- 银行(9916)
- 行(9567)
- 理论(9352)
- 发(8660)
- 环境(8513)
- 机构
- 大学(204508)
- 学院(204483)
- 济(94298)
- 经济(92769)
- 管理(80645)
- 研究(71069)
- 理学(69997)
- 理学院(69315)
- 管理学(67956)
- 管理学院(67579)
- 中国(53471)
- 京(42386)
- 财(42254)
- 科学(40464)
- 所(35668)
- 财经(33974)
- 研究所(32124)
- 中心(32052)
- 农(31496)
- 经(30896)
- 经济学(30543)
- 江(29884)
- 业大(28464)
- 经济学院(27680)
- 北京(26826)
- 院(25556)
- 财经大学(25473)
- 范(24732)
- 农业(24641)
- 师范(24458)
- 基金
- 项目(137871)
- 科学(110719)
- 基金(102588)
- 研究(99507)
- 家(89333)
- 国家(88705)
- 科学基金(77166)
- 社会(66742)
- 社会科(63703)
- 社会科学(63687)
- 省(53505)
- 基金项目(53250)
- 自然(48869)
- 自然科(47871)
- 自然科学(47866)
- 自然科学基金(47029)
- 教育(45459)
- 划(44470)
- 资助(43212)
- 编号(38146)
- 重点(31220)
- 部(30980)
- 发(30943)
- 成果(30330)
- 创(29098)
- 国家社会(28727)
- 创新(27207)
- 教育部(27024)
- 课题(26845)
- 人文(26224)
- 期刊
- 济(100841)
- 经济(100841)
- 研究(62923)
- 中国(37127)
- 管理(31919)
- 财(30921)
- 学报(29355)
- 农(28626)
- 科学(28556)
- 大学(22875)
- 融(21750)
- 金融(21750)
- 学学(21721)
- 农业(19537)
- 技术(17820)
- 教育(17791)
- 经济研究(17788)
- 财经(17612)
- 业经(16163)
- 经(15345)
- 问题(14036)
- 统计(12826)
- 策(11848)
- 技术经济(11500)
- 贸(11477)
- 业(11063)
- 决策(10527)
- 商业(10514)
- 国际(10364)
- 世界(10109)
共检索到304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娅 吴虹丽
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基于市场规模的产业本地市场效是新的比较优势的源泉。从产业本地市场效应角度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发展,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小,即"超常需求"的大小,发现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产业空间结构的现象。根据产业本地市场效应,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育主要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途径之一,是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发勤 唐宜红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越来越大。本文综合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从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角度对我国制成品出口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升级的同时,基于规模经济形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制成品出口的现象。源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本地市场效应"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本地市场效应 制成品出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如晓 杨修
本文基于中国与8个主要文化贸易伙伴2000—2010年的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与要素禀赋优势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决定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相对规模,并逐渐取代传统的要素禀赋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新源泉。本地市场效应主要存在于印刷类和视觉艺术品贸易中,对贸易相对规模的影响明显高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产品贸易 本地市场效应 要素禀赋优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佘时飞
应用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通过对标准自由资本模型拓展,对在本地市场效应作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北部区域、南部区域和国际产业空间转移动态进行分析。结论为:(1)市场可达性的提高未必是促进市场规模较大的内陆地区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2)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仅要考虑市场可达性、区域资本创造能力、国内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制度安排,还要领悟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本地市场效应意味着一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对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利用两个模型对中国和印度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检验,并通过相应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存在较为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而印度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并不显著。相比之下,中国更具有本地市场效应带来的贸易持续发展的动力。但是,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和国内市场的日益扩张,印度多类工业制成品也具备获得本地市场效应的潜力。对于中国而言,在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减弱的趋势下,更应充分重视本地市场优势对出口贸易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获得出口贸易上的持续优势。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中国 印度 工业制成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继增 柯颖
文章运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产出与销售数据,从本地市场效应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1个产业中有3个产业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中有3个存在明显的本地市场效应。因此,注重培养本地区的产业超常需求,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有利于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一国国内市场规模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共同作用下,本国市场规模越大出口越多,这种效应被称为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简称HME)。本文利用改进的倍差引力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 gravity)对2000和2005年中国对美国制成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存在显著的本土市场效应,而且这一效应已经超过传统比较优势,成为中国对美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出口竞争优势 本土市场效应 倍差引力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伟
通过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模型,可揭示后进国家政策介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采用独立随机增量过程马尔可夫链方法,可对中国制造业动态比较优势进行经验验证和预测。结果显示,弱比较劣势产业是目标产业。该些产业的优势状态保持不变或上移的概率高达80%以上,表明它们具有较大的潜在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动态比较优势 马尔可夫链 目标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申洪源
利用200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上16个制造产业的截面数据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与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制造业16个产业中,大部分产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即在一个较大规模市场上市场需求份额增加将导致一个更大比例的产出份额增加,结果是众多产业在该地区集聚起来。
关键词:
本地市场效应 产业转移 协调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磊
文章借鉴Schumacher提出的引力模型,利用1992~2010年的中韩贸易数据估计了两国贸易中可能存在的本地市场效应。结果表明,在SITC一位数10大类产品中有6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在SITC二位数35类制造业产品中有15类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中国对韩出口中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源泉之一。中国政府应该调整贸易政策,对外要继续加强市场竞争力,对内要深度挖掘国内市场,充分发挥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本地市场效应 双边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祁飞
中国的出口增长既有要素比较优势的动因,又存在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母市场效应"这一动因。本文采用MacCallum(1995)的方法,做了中国对108个国家2001~2008年出口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市场规模和出口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出口以更大比例增长。本文提出一个融合"母市场效应"和比较优势效应的检验模型,做了中国与其他31个国家2004~2008年制造业对欧盟出口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存在显著的"母市场效应",但是比较优势效应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母市场效应"。在假定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不存在的情况下,"母市场效应"会更加强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婷 陈钊
本文围绕比较优势分析了中央和地方出台产业政策的特征规律。我们发现,中央选择的重点产业仅在东部地区具备或能够培育起比较优势,在中西部则不然。与此同时,在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扶持的重点产业中,中央重点产业占比越来越高,这导致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政策选择上越来越偏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偏离程度更大的中西部地区获批了更多的国家级开发区,这为我们理解地方在产业政策制定上为何紧跟中央重点产业而偏离自身比较优势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中央与地方 产业政策 比较优势 开发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学军
分析1978~1997年间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制度环境对技术选择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技术选择路径与比较优势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大企业优先发展策略下,形成了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的垄断性资源配置制度和政策环境,导致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选择偏好的大企业异常发展,而中小企业却受到严重抑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199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制度变化影响技术选择的分析逻辑。要建立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结构,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的、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制度环境 技术选择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宏燕
本文将反映文化产业异质性特征的变量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构建了一个融合相对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应用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和技术差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2—2015年中国与47个贸易伙伴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动态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本地市场效应在功能型文化产品部门和内容型文化产品部门的异质性表现。经验研究表明:中国整体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分类文化产品出口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功能型文化产品而言,内容型文化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宏燕
本文将反映文化产业异质性特征的变量纳入到实证模型中,构建了一个融合相对市场规模、人力资本、科技应用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和技术差异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2—2015年中国与47个贸易伙伴的双边文化产品贸易动态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中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本地市场效应在功能型文化产品部门和内容型文化产品部门的异质性表现。经验研究表明:中国整体文化产品出口存在显著的本地市场效应;分类文化产品出口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相较于功能型文化产品而言,内容型文化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