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5)
2023(12247)
2022(9536)
2021(8659)
2020(6949)
2019(15014)
2018(14591)
2017(27246)
2016(14533)
2015(16141)
2014(15735)
2013(14901)
2012(13327)
2011(11931)
2010(11942)
2009(11040)
2008(10582)
2007(9625)
2006(8662)
2005(7859)
作者
(39453)
(33147)
(32598)
(31218)
(20720)
(15425)
(14635)
(12526)
(12349)
(11486)
(11210)
(11003)
(10499)
(10449)
(10128)
(9977)
(9707)
(9361)
(9326)
(9318)
(8238)
(7897)
(7872)
(7528)
(7473)
(7305)
(7215)
(7140)
(6514)
(6455)
学科
(62574)
经济(62499)
管理(44454)
(44245)
(37252)
企业(37252)
中国(20155)
地方(19125)
方法(18885)
业经(18214)
(18198)
技术(18136)
数学(15095)
数学方法(14904)
产业(13310)
(12925)
农业(12604)
技术管理(12395)
(11903)
地方经济(11126)
(10774)
理论(10274)
(10053)
银行(10039)
(9924)
金融(9922)
(9797)
(9687)
(9592)
(9166)
机构
学院(201848)
大学(198188)
(84771)
经济(83139)
管理(78188)
研究(68914)
理学(67376)
理学院(66576)
管理学(65529)
管理学院(65127)
中国(51278)
(41327)
科学(40841)
(37435)
(33065)
(31684)
中心(31385)
研究所(29978)
财经(29346)
(28361)
师范(28132)
(28005)
(26510)
业大(26411)
经济学(26118)
(25881)
北京(25762)
(25365)
经济学院(23409)
师范大学(22486)
基金
项目(139095)
科学(112614)
研究(107234)
基金(99593)
(86051)
国家(85312)
科学基金(74530)
社会(70917)
社会科(67270)
社会科学(67260)
(57373)
基金项目(53020)
教育(48422)
(46955)
自然(44383)
自然科(43384)
自然科学(43376)
编号(43262)
自然科学基金(42638)
资助(36470)
(35186)
成果(34589)
(33374)
重点(32174)
创新(31901)
课题(31397)
国家社会(29792)
(29560)
(28370)
发展(27744)
期刊
(99343)
经济(99343)
研究(60427)
中国(45328)
管理(32368)
科学(28095)
(27521)
教育(27354)
(27297)
学报(26247)
大学(20942)
学学(19567)
技术(19215)
农业(18636)
(18434)
金融(18434)
业经(18233)
经济研究(15789)
财经(14483)
问题(12918)
(12774)
科技(12589)
技术经济(10753)
(10131)
商业(10070)
(9895)
论坛(9895)
现代(9890)
(9073)
职业(8929)
共检索到304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师磊  
创新的本地化集聚已成为当前全球创新活动的典型特征。本文以地区的本地化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对企业研发选址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企业创新集聚以及产业地理格局的演化路径,揭示出企业研发选址的决策依据是企业自身技术需求与各地区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匹配程度。研究发现:本地化创新能力已成为创新经济中企业研发选址的重要区位因素,能持续吸引高技术行业企业的进入;在产业关联方面,高技术行业的前后向产业关联均会显著强化本地化创新能力的引力作用;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看,区域内各城市不同的禀赋优势导致不同的技术密集度行业呈现梯度式集聚的现象。据此,本文认为,当经济进入以高技术行业占比持续上升为标志的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地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推进并强化其本地化创新能力,以区域为单位建设各区域创新高地。为此,需要进一步扩大高层次研发型人才培养规模,持续优化人才专业结构,支持高校与企业研发多元化融合建设,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进一步扩大区域创新高地的建设范围和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以创新高地为核心,有序推进产业地理梯度发展,深化区域优势互补发展战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捷  张文龙  
为提高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高地尽快建成,分别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曼奎斯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对广东2014—2019年中医药科技创新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评价。认为广东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序列递增;广东中医药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动能是技术进步与规模,症结是纯技术效率。据此建议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以数字化推进中医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升;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规模效应;全局规划,破解中医药科技创新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雨洁   闫淑敏   孙锐   董俊婕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重点探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内涵、发展逻辑与建设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内涵表现为人才与创新基于各类互动链接的密集交换互动,显现为单兵推进向系统集成的转变;(2)发展逻辑呈现为“顶层战略维→核心支撑维→基础行动维”的架构体系,展现出双轮驱动、三位一体、雁阵格局的渐进性跨越;(3)建设路径体现为“聚点→铺线→推面→建体”的动态框架,凸显“高能级平台→高效能链条→高质量集群→高品质生态”的梯次联动和纵深布局。研究结论可为系统设计迈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决策参考,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理论洞见和有益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易伟义  余博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围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各个地区都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区域自主创新环境逐步优化,区域自主创新的产出不断提高,但从总体看来,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比较研究(一)利益内驱导向下的"企业自发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这种路径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靠企业自发的创新行为,是区域企业在市场利益导向下为追求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巧玲   张向前  
优化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是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中存在法律体系尚未健全、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不科学、创新成果缺乏自主性、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和人才培训激励手段单一等问题,构建了优化世界重要人才和创新高地的人才使用机制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完善有关科技创新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的人才规划和任用模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改善科研环境,加强人才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的建议,从而发挥创新人才的最大效益,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建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汉大学资本赋能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引擎,有优势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领头雁"。资本是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认为股权投资(VC/PE)能通过筛选培育、风险分散、融资支持、要素集成、制度供给、资源重组六方面制度功能支持创新发展。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资市场优势,让股权投资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创新高地建设,要宽化资本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技术攻关,发展非对称性"杀手锏"技术,培育优质项目源;深化人才激励,推进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科学家的深度合作;优化投资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活化退出通道,畅通"募投管退"的投资闭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志伟  国兆亮  
德国创新高校计划通过推动"思想、知识和技术"的相互转化,促使应用型大学完成以"研-产-服"为主旨的"第三项职能",因而具有未来工业化高等教育的模型特征。该计划首轮资助的29项项目涵盖了48所应用类高校,各项目实施理念在于实现高校、企业和社区之间联结、支持及创造功能,促进彼此产生良性的共促效应,并形成迭代的正向循环和优化。通过选取其中的CREAPOLIS项目为特征范例,可以明确该计划的落地运行模式及结构流程,并获得相应启示及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茂林在《高教探索》2015年第4期中撰文,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及其成因,剖析了创新高职本科教育路径的意义及其合理性,并探寻了创新高职本科路径取得实践成效的突破口。从中国高校毕业生结构看,学术型本科毕业生超过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高职本科毕业生却严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燕卿  
迈入新征程,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进入新一轮的变革动荡期,奋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风险,也具备许多战略性的优势条件。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等问题依然存在,科研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困于人的格局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围绕制约高质量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进行改革攻坚,举全省之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坚决打赢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制造业强省建设~((1))。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宏伟  
对地理临近与知识溢出效应、区域创新系统以及嵌入性理论3个层面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证明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存在,并给出了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表现。从技术体制的相关研究中提炼影响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关键因素,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在技术体制分析中增加本地创新环境这一分析维度。最后,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的基本内涵、关键因素以及特征表现,依据创新系统方法,提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分析框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志刚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类型,特色是高职教育作为类型发展的重要条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发展过程中,努力创新办学体制,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委托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同时,学院还积极探索拓展办学资源,构建互惠双赢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三方联动、三位合一"的高职教育模式,提升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石纯  杨婧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人民日报》撰文《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指出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航  张向前  
探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方法,以促进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梳理总结国内外经典的创新指数评价模型,包括国家创新指数和中国创新指数,以及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创新记分牌和硅谷指数,结果发现5种创新评价指数均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基本框架但评价指标侧重方向不同;结合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为基本框架,优化构建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注重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潜力指标、精神层面指标和创新效果指标,并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指数计算方法,提出对不适用于个别经济体指标进行替换、评价体系与激励体系相结合、指标体系必须进行更新的实施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洪阳  
区域产业的路径依赖理论主要关注于对现有产业路径持续性的解释,未能对产业路径转变进行合理的解析。演化经济地理学扩展了路径依赖的概念,提出了产业路径的3种演化路径:路径延展、路径更新和路径创建。但限于演化自身的框架理论不足,演化经济地理学在政策如何支持、制度如何激励区域产业路径延展、更新和创建方面还有待研究。本文又引入以政策指导为根本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理论——制度、微观——中观的研究框架,将区域创新系统分为3类:组织稠密多元型、组织稠密专业型和组织稀疏型,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区域内产业路径演化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君  蒋先玲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遇到了新的挑战。笔者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不仅仅体现在语言技能上,更多的是反映在全面、复合型的特点上,传统体制中存在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非系统"现象制约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系统创新"以破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难题。最后,文章构建了涉及"人才进口——过程培育——成才出口"三个基本环节、六个方面密切联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框架体系,以期提升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我国的"软性人才"储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