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21)
- 2023(20511)
- 2022(17383)
- 2021(16280)
- 2020(13536)
- 2019(31475)
- 2018(30805)
- 2017(59348)
- 2016(32095)
- 2015(36032)
- 2014(35737)
- 2013(35256)
- 2012(32327)
- 2011(28862)
- 2010(28632)
- 2009(26566)
- 2008(25887)
- 2007(22752)
- 2006(19973)
- 2005(17856)
- 学科
- 济(132449)
- 经济(132303)
- 管理(90221)
- 业(85117)
- 企(68765)
- 企业(68765)
- 方法(60293)
- 数学(53040)
- 数学方法(52385)
- 中国(38054)
- 财(36376)
- 农(36204)
- 业经(28439)
- 学(27357)
- 地方(25758)
- 制(25065)
- 贸(24982)
- 贸易(24965)
- 易(24248)
- 农业(24000)
- 税(22278)
- 务(21145)
- 财务(21057)
- 财务管理(21015)
- 融(20815)
- 税收(20812)
- 金融(20806)
- 理论(20769)
- 银(20734)
- 银行(20684)
- 机构
- 大学(452153)
- 学院(447958)
- 济(186971)
- 经济(183287)
- 管理(174209)
- 研究(154591)
- 理学(150796)
- 理学院(149137)
- 管理学(146297)
- 管理学院(145498)
- 中国(118308)
- 京(96774)
- 科学(93055)
- 财(90123)
- 所(77142)
- 农(72034)
- 财经(71370)
- 研究所(69894)
- 中心(69814)
- 江(65256)
- 经(65068)
- 业大(64982)
- 北京(61401)
- 范(58204)
- 经济学(58096)
- 师范(57612)
- 农业(56232)
- 院(56011)
- 财经大学(53166)
- 经济学院(52516)
- 基金
- 项目(305279)
- 科学(241016)
- 基金(224300)
- 研究(222360)
- 家(196202)
- 国家(194665)
- 科学基金(167227)
- 社会(142333)
- 社会科(134985)
- 社会科学(134951)
- 基金项目(117178)
- 省(115576)
- 自然(107953)
- 自然科(105566)
- 自然科学(105539)
- 自然科学基金(103620)
- 教育(102100)
- 划(98363)
- 资助(93476)
- 编号(89606)
- 成果(73413)
- 重点(68369)
- 部(68095)
- 发(64303)
- 创(62729)
- 课题(61399)
- 国家社会(60139)
- 教育部(58807)
- 创新(58694)
- 科研(58454)
- 期刊
- 济(198832)
- 经济(198832)
- 研究(139464)
- 中国(86722)
- 学报(71866)
- 财(68481)
- 科学(65297)
- 农(65055)
- 管理(64189)
- 大学(54869)
- 学学(51375)
- 教育(48384)
- 农业(44596)
- 融(40651)
- 金融(40651)
- 技术(38296)
- 财经(34795)
- 经济研究(33878)
- 业经(30848)
- 经(29878)
- 问题(26270)
- 业(23964)
- 图书(22888)
- 贸(22639)
- 统计(22176)
- 技术经济(21129)
- 版(20751)
- 理论(20632)
- 国际(20344)
- 科技(19936)
共检索到670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行伟波 李善同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
本地偏好 边界效应 市场一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隗斌贤 霍建勋
一、从增值税扣税计税与价外征收谈起建立以增值税为核心的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相配合的流转税制,是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就是针对增值额部分计征求得应纳增值税额的,按其计算方法不同,有三种方法:一是加法,即由构成增值额的各种因素(项目)相加求得增值额,再乘以适用税率求得应纳税额;二是减法,即由纳税人的销售(劳务)收入中减去各项应扣除的项目求得增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春锦 范爱军
边界地区因受国家边界线特殊属性的制约,成为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地区,但这种状况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得到改变。一体化前地处国家偏远外围的边界地区在一体化以后成为合并了的一体化大市场的中心位置,从而降低了进入外部市场的准入成本,提高了市场潜力。因此,一体化效应在拥有区位优势的边界地区的具体体现相对于内地地区会比较显著。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三地区中心-外围模型(NEG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框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估计)方法,具体检验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一体化效应。检验结果显示CAFTA的一体化效应是正效应,表明CAFTA的实施对区内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峰
理论机制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度的引入必然会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基于45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国家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条件下,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会因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效应。对于低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具有较强的扭曲性效应;对于中等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扭曲性影响有所减弱;而对于高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并不明显,此时"李嘉图等价"假说成立。研究发现,随着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平衡的不利影...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财政支出 贸易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磊 胡立君 何芳
生产要素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生产要素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也各不相同。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结合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直接促进效应和以市场一体化为中介的间接促进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导致了要素流动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差异性。分要素来看,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东部大于西部大于中部,资本与技术流动的直接效应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流动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效应均为西部大于中部大于东部。政策含义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打破市场分割,保障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同时要兼顾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辽 杨成林
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产业空间转移过程中劳动力要素流动与政府行为存在明显关联,劳动力空间流动成本和商品交易成本对市场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和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一方面,满意工资水平的地区差异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从而阻碍了劳动力的空间流动,并引致资本回报率的下降,最终不利于资本形成。另一方面,任何不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性措施,都将引起本地区企业数量的下降,并且产业转移对要素流动成本将变得更加敏感。
关键词:
空间流动 区位选择 满意工资水平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杨默如 李平
本文通过引入"货物和服务连续统一体"概念,阐释了国际上对货物和劳务一体化课征增值税的理论基础。在介绍我国增值税征收范围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应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估算了我国流转税重复课税规模,分析了我国营业税制融入增值税制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
货物 劳务 增值税 营业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小钢 沈立锦 毛海涛
内外贸一体化是推进贸易强国的重要任务。增值税出口不完全退税打破了税收中性,有碍于内外贸的公平发展,进而不利于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流动和专业化分工。本文利用2000—2006年出口企业数据,首次度量了不完全退税下企业层面的“出口增值税”,研究了不完全退税对出口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完全退税打破了税收中性,进而增加了交易成本,改变了分工决策,促使出口企业提高纵向一体化程度。(2)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企业层面,不完全退税的一体化效应在非国有控股或国有股权占比低于34%、出口密度高,以及规模大、融资约束低而有能力实施一体化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在地区层面,在市场分割程度高、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地区上述效应更加显著。(3)在不完全退税下出口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盈利能力,但是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本文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生产组织决策的税制诱因,从维护税收中性的角度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才国伟
本文基于三区域NEG模型,利用国内省份1985—2006年间3个子时期样本,实证估计了反映国内贸易需求的区域市场潜力。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市场需求潜力一方面存在时期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阶梯式下降趋势;除了自然地理区位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等影响外,市场潜力受边界因素影响(边界效应)显著。本文进一步的考察发现,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边界效应与对外贸易负相关,内部市场一体化的推进有利于外部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市场潜力 边界效应 市场一体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基于Krugman(1991)的"中心一外围"模型,本文给出了"三区域模型"的思路,并作出了相应的边界效应假说,通过MP函数对我国不同区域层面的经济活动变量(工业增加值和工资率)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市场获得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显著变量,我国不同年份的回归显示经济活动的重要变量(如工业增加值和工资率)与地理空间上的市场获得呈正相关;就市场获得的逐年增加来看,收入成为主要的解释因素,而边界壁垒减少对市场获得的贡献次之,甚至部分时期成其阻碍因素,如1985—1995年期间,全国范围的"边界效应"(市场获得的阻力因素)较为明显,其中内地区域又明显高于沿海区域;而1995—2005年期间,内地与沿海区...
关键词:
市场获得 三区域NEG模型 边界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陆炜 杨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邓力平 王智烜
本文是一篇综述性和启示性文章,主要在我国"营改增"改革全面启动的背景下结合特定国情与阶段,归纳与总结已有增值税的效应理论及实证研究。在增值税效应研究方面,讨论增值税的福利效应、贸易效应和"营改增"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其中特别关注非正式部门、增值税贸易中性和"营改增"对服务业发展影响这三个热点。在增值税效应的实证研究方面,讨论与比较两个模型的运用,一是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二是根据笔者倡导的理论而形成的计量模型,以期对我国现阶段"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实证把握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
“营改增” 福利效应 贸易效应 服务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要素自由流动是城乡经济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梳理2001年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效率提升与公平改进后发现,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入"倒U型"曲线下降阶段,非农就业、金融发展、财政支农、土地财政等要素配置有利于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但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具有异质性。区域异质性检验显示,东、东北、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主导因素不同,经济发展、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门槛效应检验显示,非农就业、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但系数下降,体现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倾向,金融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随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而下降。最后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优化城乡要素配置、采取区域差异化措施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先锋 阮文玲
本文在技能溢价理论的基础上,放松位似偏好假设,并引入本地市场效应,建立一般均衡模型,探讨非位似偏好、本地市场效应对技能溢价的内在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同时,利用1999—2011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通过设定不同的国际贸易量-贸易成本弹性,测度非位似偏好指标,进而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非位似偏好假设下,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生产者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的变化,扩大了技能溢价的水平;第二,当行业出现本地市场效应时,非位似偏好对技能溢价存在倒"U"型影响,即本地市场效应强度超过某一限度后,非位似偏好反而会缩小技能溢价。
关键词:
非位似偏好 本地市场效应 技能溢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娜 刘妍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十四五"时期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与分析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相邻省份市场一体化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在考虑空间关联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企业盈利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市场一体化显著正相关。为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本文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学界定央地权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国企竞争实力;释放贸易积极效应,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完善交通管理体制,健全交通基础设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