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7)
- 2023(8659)
- 2022(6945)
- 2021(6287)
- 2020(5404)
- 2019(11721)
- 2018(11549)
- 2017(22508)
- 2016(11791)
- 2015(13085)
- 2014(12396)
- 2013(12315)
- 2012(11053)
- 2011(9436)
- 2010(9625)
- 2009(9254)
- 2008(9429)
- 2007(8742)
- 2006(7587)
- 2005(7063)
- 学科
- 业(76675)
- 企(72055)
- 企业(72055)
- 管理(56379)
- 济(54960)
- 经济(54896)
- 业经(25844)
- 财(25563)
- 方法(22803)
- 农(21190)
- 技术(18853)
- 务(17764)
- 财务(17757)
- 财务管理(17745)
- 企业财务(16778)
- 农业(16526)
- 数学(15223)
- 数学方法(15131)
- 技术管理(13357)
- 策(12852)
- 中国(12787)
- 制(12345)
- 划(12235)
- 企业经济(12063)
- 理论(11848)
- 经营(11335)
- 和(11034)
- 体(10127)
- 体制(9069)
- 决策(9018)
- 机构
- 学院(169999)
- 大学(162011)
- 济(78429)
- 经济(77258)
- 管理(75900)
- 理学(64986)
- 理学院(64518)
- 管理学(63997)
- 管理学院(63674)
- 研究(47700)
- 中国(40446)
- 财(37252)
- 京(32792)
- 财经(28932)
- 江(26898)
- 经(26241)
- 农(25205)
- 科学(24982)
- 经济学(23099)
- 商学(22876)
- 商学院(22679)
- 所(22293)
- 中心(21950)
- 业大(21385)
- 财经大学(21006)
- 经济管理(20948)
- 经济学院(20843)
- 州(20789)
- 北京(20298)
- 研究所(19510)
- 基金
- 项目(106679)
- 科学(87862)
- 研究(83095)
- 基金(79174)
- 家(66293)
- 国家(65602)
- 科学基金(60069)
- 社会(56517)
- 社会科(53761)
- 社会科学(53750)
- 省(43902)
- 基金项目(41822)
- 自然(36661)
- 教育(36396)
- 自然科(35950)
- 自然科学(35943)
- 自然科学基金(35434)
- 划(33972)
- 编号(32583)
- 资助(30545)
- 业(30374)
- 创(30203)
- 创新(26963)
- 成果(24679)
- 制(23794)
- 发(23615)
- 国家社会(23602)
- 部(23386)
- 重点(22980)
- 课题(21748)
共检索到259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早 宗睿
通过内需市场培育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文章认为收入不平等加剧导致的“创新产品需求不足”和消费结构中“进口高端产品挤出效应”会对本土创新产品市场需求产生明显抑制,最终将阻碍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及中国各省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结合泰尔指数与广义熵指数等,在经验研究层面考察了开放条件下不同收入群体对于中国创新产品市场需求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收入阶层相对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仅会通过一般商品的需求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也会通过创新产品的需求显著抑制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2)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进口产品消费偏好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3)扶贫和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等政策都可以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对本土企业创新产品需求的负面影响,同时对过高收入的合理调节可以进一步控制进口产品带来的挤出效应,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有深刻的政策含义,新时期需要一个相对公平且更加有效的收入分配方案来正确引导本土市场需求,以有效承接本土企业的创新产品并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从而从需求侧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坚实基础。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内需市场 自主创新 本土企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范薇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所匹配的企业样本,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双向贸易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是否存在与单向贸易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双向贸易企业在创新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方面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且该结论不受匹配方法的影响,具有稳健性;双向贸易对不同行业企业创新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双向贸易对机械电子类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对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等贸易类型,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影响机理,可以从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促进效应、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来解释,本文最后给出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玉泽 罗能生 刘文彬
如何处理"降杠杆"与"促创新"的关系,寻求既能促进创新又能规避债务风险的企业杠杆率,是当前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及Probit模型对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则呈"U型";一般而言,杠杆率小于43.01%时能够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是当杠杆率超过43.01%,随着杠杆率的继续提升,创新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与短期杠杆相比,长期杠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与银行借贷杠杆相比,商业信用杠杆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创新风险效应显著。此外,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的技术特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杠杆率区间在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优化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去杠杆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本文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引入"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比率"这一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来描述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09—2015年全球46个主要国家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只能在短期内提升产出水平,而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才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分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在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创造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成长的制度和环境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香菊 贺娜
本文基于2008—2015年我国制造业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针对研发投入、中间产出和产成品三个阶段,研究了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税收激励不仅有利于当期,而且有利于未来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正向促进效应不具有稳健性,尤其不利于研发成果的转化。长期来看,税收激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更易受长期融资约束、管理层短视等因素影响。建议税收激励政策不仅要有利于当前技术创新,更要注重税收激励政策的持续性,注重研发成果转化等。
关键词:
税收激励 企业技术创新 R&D补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小芬 朱茜俣 邹静娴
本文旨在探讨地方财政分权对于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省级财政数据以及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发现地方财政分权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就作用机制而言,一方面,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通过企业补贴、税收优惠以及工业用地价格补贴等成本收益直接激励企业研发创新;另一方面,财政分权还可以通过改善当地制度环境以及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从而为企业研发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同时,本文并未发现金融分权在财政分权促进企业研发创新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于企业研发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政企联系越弱和地方税收净上缴越少的省份,以及融资约束越小的企业中表现越明显。最后,本文还就财政分权对于企业研发的促进效果在国企—非国企间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发现尽管财政分权下,国有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但并没有很好地反映在创新激励效果上,表明财政分权带来的研发促进效果存在一定资源配置扭曲问题,为进一步探索中国式分权激励体系运作提供一定政策意义。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企业创新 融资环境 制度环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康茜
研究政府减税何以提升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借鉴ABBGH(2005)的一般均衡模型,界定了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的概念与识别方法。主要发现:第一,给高新技术"僵尸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效应,尤其对创新型"僵尸企业"减税存在较强的"杠杆效应";第二,给高新技术"僵尸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第三,政府对偏向科研固定资产投资的创新型"僵尸企业"和倾向基础科学研究的效率型"僵尸企业"增加减税额度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促使高新技术"僵尸企业"起死回生的重要途径。政府可利用创新型"僵尸企业""重资产、轻科研"与效率型"僵尸企业""重科研、轻资产"的创新策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为平稳、持续、高效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于茂荐 孙元欣
供应商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供应商创新能力差异化是否影响了企业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能力呢?并且,上述影响是否随着双方技术距离变化而发生改变呢?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文章研究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技术距离对于企业不同类型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创新能力强的供应商合作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但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企业供应商间技术距离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技术距离负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距离的增加,技术距离将逐渐削弱并最终逆转供应商创新能力对于企业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正面影响;技术距离正向调节了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技术距离较大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正相关。技术距离较小时,供应商创新能力和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负相关。文章深化了现有理论对供应商知识整合的认识,为企业通过供应商协作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态势,但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大量投入,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9%,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却很大。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15%左右。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 柳姝
从资源效应和风险效应两方面分析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并以2010—2017年A股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不仅没有缓解企业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反而恶化了高管短视问题,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减少。而且,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对小型企业、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从高管的职业背景特征视角丰富了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拓展了高层梯队理论的应用范围,有助于全面认识高管的银行从业经历的经济后果。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娟 魏彦杰 沙文兵
文章选择反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并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考察金融自由化对中国29个制造业1996—2008年创新产出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R&D资金的供给还是支出来看,中国金融自由化对企业的知识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增强了外部资金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有利于企业R&D支出效果的发挥。中国的金融自由化需要增强外部资金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增强债权人对企业R&D支出的监管,继续推行渐进式的改革,以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创新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知识创新 中国制造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明琴
自主创新,不仅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只有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才能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建立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收入分配 激励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富祥
创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不在创新中生存和发展,就会在守旧中萎缩和灭亡。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内容和方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又从实践的角度,思考并提出了企业经营理念、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营销创新 管理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蔡双立 张建宇
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已经进入关键的转型期,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不单纯依赖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而应注重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并形成最终的客户资产;客户资产的形成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果性指标;互补性资产的形成则是判断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重要依据。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客户资产管理,有意识地培育互补性资产。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本质 客户资产 互补性资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