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8)
2023(6750)
2022(5008)
2021(4791)
2020(3555)
2019(8315)
2018(8601)
2017(14877)
2016(9400)
2015(10861)
2014(11510)
2013(10198)
2012(9259)
2011(8432)
2010(8830)
2009(8060)
2008(8249)
2007(7721)
2006(7267)
2005(7212)
作者
(24555)
(20231)
(20119)
(19618)
(12948)
(9614)
(9270)
(7999)
(7707)
(7530)
(6901)
(6833)
(6515)
(6508)
(6445)
(6381)
(6048)
(5988)
(5929)
(5867)
(5480)
(5005)
(4954)
(4719)
(4716)
(4600)
(4567)
(4409)
(4160)
(4049)
学科
(31257)
经济(31207)
管理(21286)
(19862)
教育(19845)
中国(17821)
(15919)
企业(15919)
(11303)
理论(11174)
(9618)
业经(9475)
方法(8894)
(8420)
(8366)
发展(7579)
(7550)
(7456)
农业(7430)
教学(7207)
地方(6645)
数学(6178)
数学方法(5963)
(5957)
银行(5952)
(5672)
(5621)
(5329)
(5280)
金融(5278)
机构
大学(131775)
学院(127288)
研究(47849)
(45030)
经济(43701)
管理(39840)
理学(32944)
理学院(32467)
中国(31817)
管理学(31637)
管理学院(31389)
(30433)
教育(29554)
(28473)
师范(28358)
科学(26942)
(24067)
(23757)
师范大学(23240)
(22251)
研究所(21328)
北京(20626)
中心(20435)
财经(17900)
(17825)
技术(17082)
(16918)
(16726)
职业(16396)
(16051)
基金
项目(72550)
研究(63010)
科学(58434)
基金(48304)
(40337)
国家(39817)
社会(37652)
教育(37014)
社会科(35138)
社会科学(35129)
科学基金(33382)
(29709)
编号(29221)
成果(27893)
(26512)
课题(23901)
基金项目(23863)
(20561)
资助(19102)
重点(18135)
自然(18076)
规划(17681)
自然科(17641)
自然科学(17637)
(17475)
(17449)
自然科学基金(17309)
(17299)
项目编号(17297)
教育部(15873)
期刊
(58259)
经济(58259)
研究(52916)
教育(50881)
中国(36634)
(18817)
(17190)
学报(16240)
管理(15719)
科学(15040)
技术(14702)
大学(13908)
职业(12729)
(12281)
金融(12281)
农业(11333)
学学(11180)
财经(9618)
业经(9386)
经济研究(8473)
(8450)
问题(8170)
技术教育(8094)
职业技术(8094)
职业技术教育(8094)
(7660)
论坛(7660)
(7319)
图书(7179)
(6016)
共检索到216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秦玉友  
由于教育理论中普遍主义倾向和对教育实践落后的自认,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理论本土化不良,呈现出表面化的特点。随着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推进,教育理论本土化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本土教育实践的学术化,并从本土教育问题切入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实现本土教育理论创新的过程。教育理论本土化可以从观点层面、文化层面和方法层面推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伟  李姗姗  
传统、知识和实践是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的三个重要的前提性要素,教育理论本土化是教育传统、教育知识与教育实践三者不断互动制衡下的自为,对教育传统、教育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交织的复杂性的元研究,是在批判反思下对教育理论本土化的一种新的建构性研究,同时,也是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的一种新基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齐军  
长期以来,我国在西方教学理论引进方面存在着忽视传统教学思想研究、与本土教学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的关系、价值的转换以及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归因。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走"共在"与"对话"的本土化道路的设想,即在自身文化身份的建构、本土话语表达体系的发展、教学理论研究趋向的引导等方面努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维亚  
变革型领导理论是近20年来世界领导学研究的热门理论,被视为是一种建立在早期的各种领导理论基础上,以一种组织和整合的方式来更完整地解释领导行为的理论。该理论在中国"本土化"实施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也有着一定的障碍与自身特征。文章研究通过实证检验认为,变革型领导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呈现的是三维结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厉以贤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本地社区,从本地社区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丰富多 彩的、有助于提高成员素质和发展本地社区的教育性活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左冰  
增权是促进旅游发展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迪庆州政府、开发商与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权力关系状态的实地调查,探索将旅游增权理论应用于中国旅游实践的框架和途径。研究表明,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旅游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缺乏权利意识和管理技能,社区居民普遍处于被排斥的无权状态,导致了旅游发展中尖锐的社会冲突,成为我国旅游发展面临的最大的约束和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源。必须打破不平衡的权力关系,增进社区的权能。其中,明晰资源产权,改革旅游资源租赁使用制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起点,同时也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诉求,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发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泽元  
教育研究创新须进行教育理论的本土建构。"本土"是指出于当时、当地情境下的世界视角和传统视角的交融,这一概念最终将"本土构建"与"本土化"区分开来。在方法论的理路上,需要依据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目的和教育本土实践的本性来进行本土构建,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一二三":一个自我反省的监督,两个重要解释与理解的背景框架,三个理论构建的核心路径。诠释学视野下的研究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在上述理路观照下,三种诠释学传统下的具体方法论路径被选择出来: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和扎根理论,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承先  陈学飞  
教育本土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不同话语的交流过程。西方的教育话语存在明显的霸权现象,中国教育本土化的逻辑前提就是要打破西方教育话语霸权,使中国本土的教育话语得以觉醒与重构,使中国教育的真实需要得到符合传统与现实的正确表达。在教育本土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继承和发展的核心是本土传统,与外来传统交流的目的不是成为外来传统的追随者,而是要通过外来传统促成本土传统的发展。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身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价值才可能促进本土传统的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宏辉  刘梦蝶  杨硕  
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独特性的基础上,扎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ESG评价体系,彰显国有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ESG:一个并不严谨的时髦舶来品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维度的绩效表现,而非仅仅关注企业在传统财务绩效方面表现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体系。2004年,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和友  
科学精神发轫于自然科学,对于语言学来说也是适用的,至少在当代形式句法学派看来如此。语言研究中科学精神的实质在于坚持人类语言的共性,表面纷繁复杂的殊性背后存在归一律(uniformity)。本土化是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前提下对于个体语言殊性的一种突显。在语言研究中,科学精神和本土意识可谓一体两面。文章所讨论的两个经典案例阐释了这一点。案例一涉及汉英疑问词位置差异,通过显性与隐性移位显示汉英疑问词的共性与殊性;案例二探析汉语方言系词句的异同,发现汉语南北方言系词句对不同类型空语类的接受度有同有异。总之,在对人类语言的研究中应该将外来理论与本土语言事实结合起来,避免削足适履和自说自话两种倾向。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傅其林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本土化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学观念的转型,为文学观念的多元建构提供了独特的范式与角度。它推动了中国文学功能的转型,体现出文学介入现实的政治意识形态功能,并赋予了理论家与理论本身批判性的品格,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的新传统与文艺审美的新经验;推动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跨文化话语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文学理论话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命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彭宗峰  
赋权理论源于西方社会工作学。在国内赋权理论本土化进程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对其所走过的认知逻辑历程做一种反思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对国内学术场进行深层透视之后,可以发现国内赋权理论本土化进程正在走向一种深层话语塑型方式建构。这种深层话语塑型方式,建立于赋权理论本土化意识觉醒的基础之上,在从“误读”式、“独特”式、“失灵”式到“转型”式理解路径的演进序列中初冶原型,并在西方中心主义与本土中心主义、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传统主义与现代主义、本质主义与历史主义的话语争论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认知逻辑参照。这种深层话语塑型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历史性、情境化、扩大化的知识共同再生产方式。构建这种深层话语塑型方式,需要跳出既有认知框架,实现从“中心论”向“互构论”、“单变论”向“共变论”、“符合论”向“创制论”、“纯粹论”向“共在论”、“还原论”向“生成论”的转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景跃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知识界呈现出诸多新的张力。在政治学领域,这门学科应当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争议性的议题。围绕着一系列基本原则或重大问题,政治学研究者之间出现了日渐趋深的分化。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恢复设置以来,这门学科似乎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处境。①分歧和争论——无论是公开的,还是潜在的,意味着某种反思的登场。在一个学术锦标赛的氛围中,暂且放下手中的研究课题,返回出发点或回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公共政策是国家和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手段,教育是公共部门中颇为热门且最为贴近民生的一个领域,运用教育政策工具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一个显著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伴随着教育快速发展与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公共教育问题也变得日益纷繁复杂。教育政策学科在我国仍然是一门新兴学科,相关的理论探索方兴未艾,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调整以及评估等方面的实践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