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4)
- 2023(16094)
- 2022(14043)
- 2021(13201)
- 2020(11023)
- 2019(25440)
- 2018(25530)
- 2017(49427)
- 2016(26884)
- 2015(30234)
- 2014(30372)
- 2013(30091)
- 2012(27918)
- 2011(25079)
- 2010(25304)
- 2009(23536)
- 2008(23162)
- 2007(20783)
- 2006(18483)
- 2005(16496)
- 学科
- 济(107161)
- 经济(107019)
- 管理(85032)
- 业(79392)
- 企(67399)
- 企业(67399)
- 方法(45925)
- 数学(38440)
- 数学方法(38041)
- 中国(30647)
- 农(29928)
- 财(28297)
- 业经(26937)
- 制(25259)
- 地方(23038)
- 技术(22236)
- 学(21347)
- 农业(19554)
- 理论(18983)
- 贸(18751)
- 贸易(18735)
- 和(18702)
- 易(18185)
- 银(17952)
- 银行(17914)
- 环境(17610)
- 体(17289)
- 行(17105)
- 务(17039)
- 财务(16966)
- 机构
- 大学(386224)
- 学院(384805)
- 济(154477)
- 管理(153666)
- 经济(150971)
- 理学(132178)
- 理学院(130717)
- 管理学(128739)
- 管理学院(128003)
- 研究(126354)
- 中国(95321)
- 京(83237)
- 科学(76459)
- 财(74067)
- 所(62547)
- 财经(58486)
- 江(57647)
- 中心(57127)
- 农(56750)
- 研究所(56320)
- 业大(54258)
- 北京(52995)
- 经(52841)
- 范(51441)
- 师范(51049)
- 州(46763)
- 经济学(46047)
- 院(46027)
- 农业(44127)
- 财经大学(43297)
- 基金
- 项目(255787)
- 科学(201727)
- 研究(192341)
- 基金(184049)
- 家(158172)
- 国家(156814)
- 科学基金(135420)
- 社会(121172)
- 社会科(114755)
- 社会科学(114727)
- 省(100768)
- 基金项目(98371)
- 教育(87812)
- 自然(86077)
- 自然科(83903)
- 自然科学(83887)
- 划(83708)
- 自然科学基金(82414)
- 编号(79826)
- 资助(74265)
- 成果(65594)
- 重点(56647)
- 部(56572)
- 创(56037)
- 发(55120)
- 课题(54784)
- 创新(51685)
- 制(49899)
- 项目编号(49179)
- 国家社会(49080)
- 期刊
- 济(175847)
- 经济(175847)
- 研究(117449)
- 中国(77262)
- 管理(59536)
- 财(56303)
- 学报(55839)
- 科学(52937)
- 农(51930)
- 教育(46385)
- 大学(42830)
- 学学(39648)
- 农业(35834)
- 技术(34246)
- 融(33613)
- 金融(33613)
- 业经(30192)
- 财经(28712)
- 经济研究(26725)
- 经(24637)
- 问题(23628)
- 图书(22321)
- 科技(19849)
- 技术经济(19326)
- 理论(19094)
- 业(18523)
- 现代(18190)
- 实践(17318)
- 践(17318)
- 商业(17290)
共检索到575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伟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成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各地发展并不均衡,存在很大差异。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并不发达,因为缺乏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有效机制。本文分析了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总结了辽宁文化资源产业化现状,提出了本土文化资源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的机制,包括创新文化资源开发观念、创新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创新本土文化资源传播方式和完善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制度。
关键词:
本土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 转化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飞 宋玉祥 潘志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于东北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以及全国平均水平,正处在新型工业化中期,但经济发展模式仍然粗放,"三高一低"产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两大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不同的区情和问题,应该实施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已成为各省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产业。但是相对于东部地区,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却相当薄弱。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一些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的做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东部和中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得出了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因子优势,发展不同类型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结论。
关键词:
特色文化 文化创意 因子分析 集群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晓丽 韩艳红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创意产业具有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培育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应采取培育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创意产业平台、培育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技能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创意产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晓 徐伟 杨凡 赵林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晓 徐伟 杨凡 赵林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对邻接市GEE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GEE存在"U型"曲线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涛 傅小锋
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 ,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实现其环境 -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背景条件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 ,解析了其发展生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潜力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淑芳
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必然到来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这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优先发展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建立健全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借鉴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是文化全球化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然的战略和策略选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浩淼 崔日明 孟令岩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全面振兴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辽宁省作为沿海工业大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一定机遇与挑战,应通过积极申请自贸区建设,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措施,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的振兴。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老工业基地 新一轮振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静宇 王世群
文化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撑与推动的新兴产业。当前,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政策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价值创造 陶瓷文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延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进入新世纪以来,仍然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集聚机制的角度探讨老工业基地优势发挥与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产业集聚机制研究是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的切入点。体制创新是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效途径,也是难点,而固有的工业结构特征,也成为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演替,同时发展多产业部门,发展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毅 綦良群 于丽艳
产业空间协调既是从区域的整体协调角度来审视区域产业发展,又是以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整合化为目标来促进区域发展,它强调了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和协同效应。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背景,深入地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间协调的路径。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产业空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弘 昝杨杨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社会中的产业创新,是我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为例,通过建立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模型,采用北京市2010-2016年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定量分析每个动力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与企业间竞争合作的确是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其中,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是最重要的动因,而市场需求与企业间竞争合作的推动作用有待提高。最后提出相应的融合发展路径:应积极发挥互联网的引导作用、完善政策规划、提高文化消费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文创产业链来推动北京文创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欣航
老工业基地振兴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辽宁省为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相继出台了《辽宁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及2018年工作安排》《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建设框架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一带五基地’建设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和努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从"一带五基地"的具体战略部署不难看出,作为共和国长子的辽宁省想要涅槃重生,必须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这是党中央的期待,也是2020年之前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