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6)
- 2023(15589)
- 2022(12872)
- 2021(11958)
- 2020(10239)
- 2019(23150)
- 2018(22649)
- 2017(44084)
- 2016(23199)
- 2015(25640)
- 2014(24726)
- 2013(24286)
- 2012(21912)
- 2011(19178)
- 2010(19142)
- 2009(17692)
- 2008(17442)
- 2007(15494)
- 2006(13195)
- 2005(11887)
- 学科
- 济(99918)
- 经济(99817)
- 业(95914)
- 企(87555)
- 企业(87555)
- 管理(83722)
- 方法(46802)
- 数学(37901)
- 数学方法(37480)
- 财(32101)
- 业经(31612)
- 农(29763)
- 中国(24038)
- 务(23593)
- 财务(23557)
- 财务管理(23524)
- 企业财务(22355)
- 技术(21834)
- 农业(20888)
- 制(20809)
- 理论(17801)
- 划(17131)
- 策(16835)
- 贸(16831)
- 贸易(16816)
- 和(16688)
- 易(16319)
- 地方(16093)
- 体(15860)
- 学(15347)
- 机构
- 学院(324018)
- 大学(319642)
- 济(140214)
- 经济(137802)
- 管理(135855)
- 理学(117310)
- 理学院(116268)
- 管理学(114631)
- 管理学院(114034)
- 研究(100486)
- 中国(80816)
- 京(65539)
- 财(65539)
- 科学(58172)
- 农(52368)
- 财经(52119)
- 江(48747)
- 所(48328)
- 中心(47542)
- 经(47504)
- 业大(46223)
- 研究所(43398)
- 经济学(42773)
- 农业(41206)
- 北京(40201)
- 财经大学(38710)
- 经济学院(38639)
- 州(38135)
- 商学(38036)
- 商学院(37701)
- 基金
- 项目(218499)
- 科学(176149)
- 基金(162755)
- 研究(159982)
- 家(140835)
- 国家(139643)
- 科学基金(123533)
- 社会(105172)
- 社会科(100001)
- 社会科学(99976)
- 省(86178)
- 基金项目(85972)
- 自然(80473)
- 自然科(78786)
- 自然科学(78763)
- 自然科学基金(77468)
- 教育(73085)
- 划(71110)
- 资助(65632)
- 编号(62522)
- 创(51394)
- 部(48767)
- 重点(48718)
- 成果(48164)
- 创新(47210)
- 发(47034)
- 业(45176)
- 国家社会(44110)
- 教育部(42688)
- 课题(42268)
- 期刊
- 济(153514)
- 经济(153514)
- 研究(92854)
- 中国(61020)
- 管理(57595)
- 财(55444)
- 农(47293)
- 科学(44921)
- 学报(44387)
- 大学(35495)
- 学学(33950)
- 农业(32410)
- 技术(31547)
- 融(31435)
- 金融(31435)
- 教育(27766)
- 业经(27077)
- 财经(26929)
- 经济研究(24764)
- 经(23318)
- 业(20356)
- 问题(19726)
- 技术经济(19099)
- 商业(16260)
- 现代(16070)
- 财会(15991)
- 科技(15799)
- 贸(15154)
- 策(14763)
- 世界(14724)
共检索到478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任保全
加快培育并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有效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链与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举措。基于专精特新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本土市场需求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及创新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本土市场需求有利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驱动其更倾向于利用式创新而非探索式创新;政府补贴和数字化有助于强化本土市场需求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并弱化其更趋于利用式创新的倾向;此外,扩大本土市场需求对高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地区和成长期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并对低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地区和成长期专精特新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式创新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瑞达 王钧力 郑莉 彭迪
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企业内部的体系构建与制度保障,但组织层面的管理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一直较为分散,试图通过管理创新切入,探讨管理创新的3个子维度(新组织结构、新流程、新实践)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创新结果绩效、创新过程绩效)的影响,阐述外部知识搜寻(搜寻深度、搜寻广度)的中介作用。通过两阶段问卷调查获取专精特新企业数据,本文发现管理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其中管理创新对创新结果绩效的影响程度更大;管理创新正向影响外部知识搜寻,其中对搜寻广度的影响程度更大。外部知识搜寻“中介”了管理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搜寻广度的中介效应值相比搜寻深度更大。依据企业行为理论完善管理创新与外部知识搜寻之间的理论关系,为专精特新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春爱 沈志慧
“专精特新”企业不同技术战略选择与实施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差异性影响。以2019—2021年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样本,依据专利信息将企业技术战略划分为自主型—连续型技术战略、自主型—拓展型技术战略、合作型—连续型技术战略以及合作型—拓展型技术战略,实证检验了企业实施不同技术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合作型—拓展型技术战略对提高企业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效果更显著;当企业处于竞争激烈行业时,实施合作型—拓展型技术战略更能有效提高企业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随着企业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实施合作型—连续型技术战略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效果更显著。研究对国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建设意义,同时对引导“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战略制定,进一步发展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彤梅 李倩云 张玥 张克勇 戈童言
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0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从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和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两方面探析二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正向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外部治理因素(供应链集中度)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内部治理因素(高管研发背景)对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型。进一步地,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呈倒U型;数字化转型与高管研发背景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拓展了创新绩效前因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为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创新绩效,从而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世政 周家贤 曾海亮
文章基于珠三角295家企业问卷数据,以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探讨创新能力在政府补贴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创新治理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并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影响创新绩效;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高创新治理能力在政府补贴与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正向中介调节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锐
在成熟市场上,基金与分销商最核心的利益联系点是基金支付给分销商的销售费用。不同的基金资本结构中基金份额类别的差异都源于销售费用结构的变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伊珂 何锋
以2012—2022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深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数字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缓解资本错配、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对中型、制造业和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为进一步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效率,应加强数据能力建设,提升数字金融效能;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风险承担能力;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动企业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张子薇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主力军,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如何实现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理解数据要素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交互融合提供经验证据,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选取2017—2021年中国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分析数据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在高技术行业和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更为显著,并通过提高研发人才集聚程度使专精特新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在短期内会增加专精特新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长期下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据此,提出重视数据要素在专精特新企业中的融合应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内部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投入行为的重视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甜 窦钱斌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代表,利用SFA模型从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对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在研发阶段约为0.565,在转化阶段约为0.470,企业间差距较小;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新疆和辽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防止“中部塌陷”的有效渠道;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软件等行业,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水利、制造业等行业,这些是创新驱动“中国智造”的直接力量。
关键词:
专精特新 企业创新 创新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甜 窦钱斌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代表,利用SFA模型从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对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效率在研发阶段约为0.565,在转化阶段约为0.470,企业间差距较小;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企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新疆和辽宁,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可以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防止“中部塌陷”的有效渠道;研发阶段创新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软件等行业,转化阶段则集中在水利、制造业等行业,这些是创新驱动“中国智造”的直接力量。
关键词:
专精特新 企业创新 创新效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辛琳 边婉婷
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下,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如何通过有效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2012-2021年A股“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及其中的底层数字技术、数字技术实践应用、现代信息系统维度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尤其在底层数字技术和数字技术实践应用方面,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发挥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和现代信息系统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研究对“专精特新”企业有针对性地推进数字化转型、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创新绩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文正
从中间产品是生产最终产品的投入要素构建模型来分析信息对称、市场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模型的结论表明:市场信息的对称提高创新产品价格,扩大创新产品市场规模,企业获得超额利润;而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利润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正的激励效应。由此得到:企业技术创新实质是市场需求导向型的创新。此结论得到实证分析结果的支持。
关键词:
信息对称 市场需求 技术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丽立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特征愈来愈明显。它主要表现为市场对商品的品质、功能、价格、包装、款式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的差异性比较大,而且愈来愈大。目前市场正处于买方市场状态,企业只有生产出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实现这一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新朋 鲍菁铭 关昊 刘天森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领域的创新主体,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数字技术更新迭代,提升企业数字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基于“情境—配置—能力”理论与资源编排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索外部支持、数字平台、资源柔性、协调柔性、吸收能力、数字协作能力对数字创新的影响,识别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高水平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及异质性特征。通过分析两类企业数字创新形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数字创新。结果表明:第一,单一前因条件均不能构成企业数字创新的必要条件,需要多因素协同发挥作用。第二,从结果等效性视角出发,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两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配置主导—均衡型”和“配置主导—能力型”;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存在3条创新治理组态路径,即“情境—配置共同主导型”“配置主导—能力型”“配置—能力共同主导型”。第三,比较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组态路径发现,其组态路径迥然不同,但资源柔性是通用核心要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平台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创新的关键,而非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依靠协调柔性和外部支持开展数字创新。结论可为专精特新企业与非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字创新提供路径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专精特新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微观影响机理——基于资金支持和创新激励的双重作用
规模化需求、二元内需结构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企业本土市场销售份额的需求利用视角
政府采购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视角
基于国内市场需求的企业自主创新路径
“专精特新”企业在创新实践中持续发展——评《“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之道》
市场需求特征和创新收益预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联合作用:理论研究
知识溢出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
国际化速度、双元创新与“专精特新”企业绩效——基于115家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市场价值——来自“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