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42)
2023(2632)
2022(2183)
2021(2219)
2020(1820)
2019(4106)
2018(3846)
2017(7242)
2016(3893)
2015(4562)
2014(4501)
2013(4490)
2012(4107)
2011(3316)
2010(3332)
2009(3118)
2008(3301)
2007(2757)
2006(2292)
2005(2094)
作者
(9622)
(8055)
(7864)
(7728)
(5071)
(3702)
(3696)
(2959)
(2872)
(2835)
(2723)
(2579)
(2521)
(2505)
(2440)
(2421)
(2416)
(2343)
(2225)
(2114)
(1992)
(1909)
(1816)
(1811)
(1784)
(1725)
(1711)
(1653)
(1623)
(1604)
学科
(19813)
管理(17587)
(13753)
(12995)
企业(12995)
财政(11965)
(11287)
经济(11269)
(9650)
(7595)
财务(7589)
财务管理(7550)
企业财务(7224)
方法(5224)
(5218)
中国(5042)
数学(4365)
数学方法(4316)
(3964)
制度(3962)
(3947)
(3591)
及其(3564)
地方(3501)
(3396)
(3366)
体制(3313)
理论(3197)
政策(3167)
方针(3092)
机构
大学(50450)
学院(49972)
管理(21036)
(19618)
(18429)
理学(18109)
经济(17997)
理学院(17923)
管理学(17727)
管理学院(17608)
研究(13830)
财经(11106)
中国(10691)
(9970)
(9854)
财政(8091)
财经大学(8007)
(8003)
科学(7922)
(7131)
中心(6744)
(6495)
(6190)
(6167)
北京(6160)
师范(6155)
经济学(5756)
(5338)
研究所(5308)
经济学院(5247)
基金
项目(31869)
科学(25285)
研究(24925)
基金(23739)
(19838)
国家(19614)
科学基金(17624)
社会(16394)
社会科(15461)
社会科学(15457)
基金项目(12510)
(12032)
教育(11521)
编号(11027)
自然(10573)
自然科(10399)
自然科学(10398)
自然科学基金(10218)
成果(10210)
(9550)
资助(9240)
项目编号(7874)
(7129)
国家社会(7050)
(6911)
(6733)
重点(6707)
课题(6640)
教育部(6587)
(6536)
期刊
(21050)
经济(21050)
(20901)
研究(17017)
中国(11899)
管理(6922)
(6702)
财政(6702)
学报(6655)
图书(6491)
财经(6011)
教育(5396)
会计(5386)
大学(5248)
财会(5084)
(5079)
科学(5037)
书馆(5014)
图书馆(5014)
学学(4879)
经济研究(4098)
(3545)
通讯(3471)
会通(3466)
技术(3437)
(3275)
金融(3275)
(2984)
情报(2974)
业经(2743)
共检索到81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云南  王春飞  
本文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宗教为切入点,考察了本土宗教信仰对村庄公共收费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比没有宗教信仰的村庄,信仰佛教、道教等本土宗教的公共收费会更高。使用历史上的宗教活动场所数量和村周边大城市的开埠历史作为工具变量,这一正向影响仍然显著。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由于信教比例偏低,宗教信仰并不能通过对人们的直接教化而增加彼此的信任与合作。宗教信仰产生集体行动的原因还是在于,宗教因素作为当地宗族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组织力量,通过凝聚宗族和促进宗族成员的忠诚与团结,而间接增加公共收费。这些结果意味着,本土宗教与宗族网络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互补的角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Jeremy Foltz  
本文通过构建宗族网络作用于农户迁移选择的模型,以农业部的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宗族网络对村庄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宗族网络对缓解村庄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相比没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有祠堂或家谱的村庄中更低。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族网络对低收入群农户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使得他们从宗族网络中获益更多。我们还发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宗族网络对缩小收入差距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这表明,宗族网络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农村正式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互补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宇萌  
湖南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管理着几十家超市、百货,今年带着500多名员工分10次到许昌学习胖东来。"每次几十人,高层、中层、基层轮流来,每次都有收获,每次学习回去我们都能提升一大截。就是这样学,我们与胖东来的差距还是特别大。"这位总经理边说边摇头,"胖东来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一名企业家一语道破玄机:"胖东来表面的东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袁力  
本文采用中国城乡居民家庭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估计民间金融利率与宗族网络对民间借贷中隐性成本的影响,分析隐性成本的作用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非现金补贴是民间借贷中一项不可忽视的隐性成本,在考虑隐性成本后,民间金融的真实利率会更高;民间借贷的隐性成本与借贷有无利息密切相关,无息借款的隐性成本显著低于有息借款的隐性成本,这表明隐性成本不只是一种道义补偿,还是一种风险补偿;宗族网络发挥着分担风险和加强信任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隐性成本和真实利率,从而促进民间融资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群力  丁骋骋  
信用评级对于农户从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融资的转型起了重要作用,信用评级这一金融制度正规化的转型过程是否受到传统的社会网络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中国农村的宗族网络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网络,我们采用"村民是否属于该村第一大姓宗族"这一外生指标来度量它。本文利用温州洞头县农信社的农户信用评级数据发现,如果村民来自该村第一大姓宗族,其信用等级就高。具体地说,在初评阶段,该村第一大姓宗族成员的分项得分更高;在审核阶段,他们的信用等级更不容易被调低。宗族网络对信用评级过程的影响为转型时期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嵌入"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云南  姚洋  
以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转型期间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行为。研究表明:(1)以家庭姓氏的人口比例衡量的宗族网络规模对家庭外出打工影响不大,而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家庭的宗族网络强度。也就是说,相比于姓氏没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在姓氏有祠堂或家谱的家庭中更高。(2)围绕着宗族网络而产生的赠送或往来礼金,为其成员的劳动力流动提供了一种社会保险,从而促进外出打工。(3)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网络作为传统农村的典型特征,其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趋于弱化。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传统组织(如宗族)和现代制度(如市场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我们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伍骏骞  齐秀琳  范丹  李谷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宗族网络及其活动实现了普遍复兴,并且在农村经济改革、村民自治中发挥了行政体制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剖析宗族网络特质发现,宗族网络将通过自身权威和非正式权威制衡两条路径对村庄的权力结构进行重构,形成农户的集体行动,进而影响到农民的土地流转行为。进一步,本文基于243个村庄的区域全样本调研数据分析得出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率产生正向显著的作用,而宗族网络将对土地流转价格产生负向显著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阮荣平  郑风田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05)400村和4000农户数据,本文分析了宗族网络对乡村企业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宗族网络作用随市场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宗族网络对乡村企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宗族网络发达的村庄拥有企业的数量明显低于宗族网络不发达村庄。(2)通过对宗族网络影响乡村企业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在市场化相对成熟时期,宗族网络的短半径信任效应和短半径交易效应的作用更为突出,而产权保护效应的作用已经不甚明显。(3)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宗族网络在乡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经历了从促进到阻碍的转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滕志妍  
宗教问题一直是引发加拿大文化冲突和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民族政策、文化政策的演变,加拿大积极探索了应对教育中宗教问题的策略。本文以加拿大西部数省为重点,概述加拿大教育的多元文化、多元宗教背景,梳理现行政治和法律对加拿大学校教育中宗教多样性的规定,展现加拿大教育目前在宗教问题上存在的矛盾,并介绍学者们对学校体制与宗教关系的可行性探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丽  
基于对江西沙湾村公共品供给的考察表明:宗族性村庄以宗族理事会为组织载体,通过收集、筛选和整合村民意见,充分回应和凝聚了村民公共品供给项目需求;通过申请政府资源、链接社会资源、整合村庄资源,有效地整合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资源;通过营造村庄群体舆论,形成群体压力,顺利推动了村庄公共品供给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荣彬  
文章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分析了宗族网络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宗族网络有助于村民的公共事务参与,地区宗族网络规模越大,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就越强;信任水平和互动频率是宗族网络影响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两个重要途径;与宗族网络强度相比,宗族网络规模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中的作用更大;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宗族网络对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意愿的影响正不断减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建浩  吴冰燕  李仲达  
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分析了朋友圈网络和宗族网络对于不同家庭借贷行为的异质效应。在考虑社会网络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家庭融资具有正向作用,在正规渠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朋友圈网络,但只影响获得借贷的可能性,而不影响具体的借贷额度;非正规渠道借贷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宗族网络,同时影响获得借贷的可能性和借贷额度。对于宗族网络而言,强度效应比规模效应更重要,即拥有以祠堂和家谱为宗族联系纽带的家庭更容易获得贷款,而以亲戚拜年人数测度的网络规模没有显著影响;相比"祠堂"载体,"家谱"载体所代表的宗族联系比较松散,但是覆盖范围更广,其对非正规借贷的影响更为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金焱  袁力  
宗族网络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因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属性而成为农村最重要和稳定的网络之一。本文采用宗族网络和家庭借款行为的独特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宗族网络对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核心在于:(1)尝试度量了宗族网络的规模和凝聚力;(2)实证检验了宗族网络对于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宗族网络对于民间金融的促进作用,从宗族网络的角度解释了家庭在民间金融市场的高参与率;(3)发现了宗族网络对于民间金融借款的影响有随着户主年龄提高而增强的趋势;(4)探索了宗族网络促进家庭民间金融参与的两种作用机制,即拓宽资金来源和缩短信任半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东杰  王军鹏  赵奎  
基于个体未来收入不确定性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考察了宗族网络对农民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宗族网络成员间的转移支付、社会交往以及宗族网络所提供的心理安全感扮演了重要的非正式风险分担机制,为宗族网络成员提供了非正式社会保障功能;宗族网络越强的村庄,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概率越低;宗族网络对新农保参与的挤出效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进而提出要通过继续增加财政投入、优化新农保制度设计和推进新农保制度与宗族网络的协同来提高新农保参保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坤在  许恒周  迟旭  
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分别作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代理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户农地的转出行为。从制度理论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二者在农地转出进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分析了二者存在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规模对农地转出的相互作用不显著,而农地确权和宗族网络强度均能显著提高农地转出概率,并且二者在总体上出现功能重叠,即对农地转出的影响呈现替代效应。但是随着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数量增加,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强度分别发挥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功能,其替代效应逐渐不显著,且呈现互补效应趋势。农地确权与宗族网络的交互项对农地转出对象和农地转出租金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宗族网络显著提高了农地转向村外人的概率。从制度运行视角出发,引导减弱宗族网络对农地交易的干预和增强其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对进一步释放农地确权的政策效应,推动农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亟须进一步探索非正式制度对农地市场化交易的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