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1)
2023(9799)
2022(8276)
2021(7735)
2020(6350)
2019(14277)
2018(13955)
2017(27627)
2016(14769)
2015(16295)
2014(16157)
2013(15521)
2012(14297)
2011(12827)
2010(12937)
2009(12204)
2008(11988)
2007(10672)
2006(9584)
2005(8798)
作者
(38882)
(32514)
(32440)
(30974)
(20802)
(15326)
(14749)
(12536)
(12423)
(11765)
(11098)
(10784)
(10541)
(10287)
(10275)
(9907)
(9721)
(9478)
(9433)
(9320)
(8127)
(7826)
(7808)
(7436)
(7327)
(7308)
(7271)
(7175)
(6436)
(6409)
学科
管理(52303)
(51799)
经济(51709)
(46202)
(39125)
企业(39125)
(20441)
方法(19080)
(17301)
(16703)
数学(15998)
中国(15988)
数学方法(15734)
业经(13814)
(11904)
财务(11866)
财务管理(11836)
(11560)
(11553)
企业财务(11249)
(11242)
银行(11233)
(10929)
贸易(10922)
(10758)
(10697)
农业(10590)
(10213)
金融(10211)
体制(9674)
机构
学院(203212)
大学(202110)
(87577)
经济(85736)
管理(79884)
理学(68205)
理学院(67514)
研究(66711)
管理学(66592)
管理学院(66163)
中国(52429)
(47105)
(41064)
科学(36048)
财经(35571)
(32272)
(31931)
(31580)
中心(31215)
研究所(27813)
(27464)
经济学(27363)
财经大学(26349)
北京(25624)
(25595)
师范(25405)
业大(25218)
(24703)
(24599)
经济学院(24516)
基金
项目(131745)
科学(106086)
研究(102403)
基金(97187)
(82442)
国家(81733)
科学基金(71699)
社会(67224)
社会科(63831)
社会科学(63823)
(50436)
基金项目(50404)
教育(47439)
自然(43708)
自然科(42751)
自然科学(42743)
(42132)
自然科学基金(41996)
编号(41900)
资助(38622)
成果(35802)
(31930)
(30628)
重点(29411)
课题(28968)
(28466)
(28160)
国家社会(28103)
教育部(27365)
(27106)
期刊
(102006)
经济(102006)
研究(65469)
中国(42871)
(37982)
管理(32547)
(26374)
学报(25721)
科学(25245)
教育(24120)
(23866)
金融(23866)
大学(21439)
学学(20055)
财经(18244)
业经(17275)
农业(17254)
技术(16734)
经济研究(16275)
(15717)
问题(13074)
(11564)
现代(9812)
国际(9786)
理论(9568)
技术经济(8973)
财会(8970)
世界(8883)
(8846)
商业(8741)
共检索到316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燚  刘进平  张锐  
本土品牌负面刻板印象是中国社会情境下的一种典型社会认知偏差,人们的品牌态度和消费行为已受此束缚。这不仅给本土品牌成长造成了极大伤害,而且阻碍民族产业的振兴,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本文借助刻板思维与符号认知理论,从企业、政府、媒体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对本土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的认知环境进行了文本分析析,得出的结论是:本土品牌自身的良莠不齐和高端产品匮乏是根本原因;而媒体的选择性报道策略、政府行为以及消费异化环境虽然不是构成本土品牌偏见的主要原因,但它们在偏见地解释符号意义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从企业、政府和媒体等角度提出了抑制本土品牌刻板印象、优化本土品牌成长环境的战略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秦衣阳  张燚  曾德国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即认为自主品牌产品质量差、标准低等,而外国品牌产品质量、售后等方面更好,这对自主品牌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还缺乏对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生成动机的实证研究。本文根据偏见心理学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自我防御动机、工具导向动机、价值表达动机和认知理解动机对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四种动机对消费者生成自主品牌负面刻板印象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自我防御动机,其次是价值表达动机以及工具导向动机,而影响程度最弱的是认知理解动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文婷  彭泗清  涂荣庭  
在社会化营销时代,品牌真实的使用者逐渐成为参照群体,其中一些享誉世界的"好"品牌不可避免地与"坏"使用群体产生联系。当"好"品牌遇上"坏"群体时,有些品牌会因规避群体而被贬低、甚至污名,而有些品牌则并未受到规避群体的负面影响。为解释上述现象,本文从品牌关系视角出发,提出规避群体并不一定产生负面效应,其影响受到消费者对品牌已有刻板印象的调节。通过2个实验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对品牌有较低的感知温情时,规避群体显著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意愿,弱化了自我-品牌联结。然而,当消费者已有较高的感知温情时,规避群体并未产生显著的负面效应。研究结论对企业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品牌管理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景云  田悦戎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化品牌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消费者固有刻板印象的挑战。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形成质低价廉的刻板印象。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出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定位的策略:国家品牌、城市品牌和企业品牌形象相结合;吸纳全球化优质品牌基因;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开展多渠道整合传播;借助热点事件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开展传播;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性奢侈品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诗康  廖成林  张燚  
分析构建崇洋心理刻板印象与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盈利能力关系的数学模型,探讨该数学模型的函数性质,得出两者之间并非是单调递减关系,而是其中存在阈值的结论。同时发现,只有当顾客购买心理成本固定不变时,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盈利能力才随着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单调递减。当顾客购买心理成本随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的增大而减小时,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存在阈值γ*i,使得本土品牌产品盈利能力在(0,γ*i]区间内随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增大而增大,在(γ*i,1)区间内随顾客崇洋心理刻板印象率增大而减小。随后讨论了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对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流失影响率、崇洋心理刻板印象对购买本土品牌产品顾客购买影响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超  
本文通过现场实验方法 ,在酒店服务场景下从外显与内隐两个方面探讨了服务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的表现,以及服务接触对外显印象和内隐印象的双向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服务品牌来源国外显刻板印象表现为本土服务品牌在性价比印象上优于外国品牌,但在美誉度印象和质量印象上弱于外国服务品牌,在知名度印象和服务印象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服务品牌来源国内隐刻板印象表现为本土服务品牌优于外国服务品牌;高接触服务能够改变全服务产品的外显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低接触服务能够改变有限服务产品的外显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高接触服务和低接触服务均无法使消费者对本土品牌产生更强的正向内隐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本文还针对不同服务产品类别提出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品牌感知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分析品牌社会感知相关研究论述了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应用于品牌感知研究的合理性,然后评析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在品牌感知研究中的应用,即品牌意图能动框架相关研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进平  张燚  张锐  
本文借助自由联想法、K-B法和Gardner法,分阶段对本土品牌刻板印象进行问卷调查。在自由联想法阶段,通过词性分析表明,被试能想到的本土品牌正面词汇平均只有0.86个,负面词汇为9.43个;而被试能想到的外国品牌正面词汇平均有9.9个,负面词汇为0.71个。在K-B法阶段,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最符合本土品牌的高频词12个,除"实惠"具有正面意义外,其余词均为负面意义;得到最符合外国品牌的高频词16个,均为正面意义。在Gardner法阶段,首先选出了15个符合本土品牌且一致性大于64%的高频词,然后通过5点量表对其描述本土品牌符合程度的评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15个形容词都显著符合,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文婷  彭泗清  涂荣庭  周志民  
企业常鼓励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中为品牌"说好话",但当为品牌"说好话"的是"坏"群体(如"富二代")时,正面口碑反而产生负面效应,带来负面的品牌刻板印象(如保时捷被认为是"土豪车")。研究旨在探究正面口碑负面效应的心理机制,提出消费者对口碑发布者的社会认同将调节正面口碑的效应。两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口碑发布者较低的社会认同,会促使他们"恨屋及乌"产生负面的品牌刻板印象和较低的自我—品牌心理联结。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晓斌  王沛  
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女性数学刻板印象抑制了受威胁个体下前额皮质、左下顶叶皮质、两侧角回等数学学习时所用脑区的激活,激活了与情绪加工有关的脑区扣带前回腹侧;刻板印象威胁使受威胁个体终止对其学业表现的监控,进而从学业表现中脱离出来;刻板印象威胁导致受威胁个体对自我控制进行不恰当地调节,从而把其影响外溢到与当前刻板印象无关的任务中。未来研究应加强刻板印象威胁影响社会任务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一步整合刻板印象威胁发生机制的行为研究与认知神经研究各自获得的成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淑娟  刘华山  
刻板印象威胁指一定的文化对某些群体持有负性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在特定情境下由于担心别人会以这种观念来判断他和对待他,同时担心自身的表现会印证这种刻板印象而产生的威胁感。文章综述了刻板印象威胁的提出,威胁的发生机制,影响威胁效应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弱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认识;以后还可以探讨此威胁效应是否给被刻板者带来某些生物学上的改变;该效应指导教学实践还需做更多的实践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辉  梁渊  李季鹏  鲁梦宇  
区域刻板印象会影响区域间人、财、物的交流。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区域认知资源是影响区域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是少有学者探索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笔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区域认知资源、区域认知环境再确认影响下的区域刻板印象形成模型,通过对229名受访者的深度访谈,对访谈中形成的24 954条语句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探索区域认知资源、认知表征以及认知环境再确认在区域刻板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认知资源只是影响了人们区域认知表征的形式。但由于缺乏固定性和明确性,认知表征形式只是区域刻板印象的胚芽;区域认知表征形式只有在人们以社会性学习或社会性强化的方式对认知环境反复再确认后才能形成区域刻板印象。因此,笔者认为:改善区域认知资源不是消除区域刻板印象的唯一路径,创造良好的认知环境,让人们每一次的社会性学习和社会性强化都能获得认知环境的积极确认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红艳  王海忠  钟科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品牌丑闻不仅给单个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害,而且很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所在国的国家形象的认知。以往研究更多关注品牌丑闻对关联品牌及整个行业的溢出效应,鲜有研究考察单个品牌丑闻事件对整体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文章发现,原产国刻板印象内容会调节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溢出效应。具体而言,对能力印象的国家,能力型(vs.道德型)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较大;对温情印象的国家,道德型(vs.能力型)品牌丑闻对国家形象的影响较大。而且,消费者的可预期性感知在上述调节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期望违背理论,并对国家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应对各类品牌丑闻事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长宝  柯维林  
能力和温暖是品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先前的品牌刻板印象内容模型是基于不同行业品牌调查而确立的,因此并不能揭示同一行业内品牌刻板印象中能力和温暖维度的关系。为此,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借助三个行业的心理学实验,重复验证了同一行业品牌刻板印象内容中能力感知具有显著差异而温暖感知差异不显著的假设,并得到以下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同一行业品牌刻板印象内容中的能力和温暖既不存在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关系,也不存在不同行业品牌感知中的正交关系;二者之间存在以能力为主,以温暖为辅的"主辅关系"。以上发现与人际交往或品牌互动中人们首先判断意图的观点不同,说明品牌能力在品牌刻板印象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建华  王翩然  俞碧飏  
[目的/意义]根据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研究结论,对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过程]综合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系列研究的成果,对与当今图书馆事业边缘化相关的4个议题——图书馆学理论和教育与实践相脱节、尴尬的图书馆学学科地位、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图书馆学学生职业背离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表明:①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参与实践,加强研究理论和教育对图书馆实践的专业化改造,可以解决图书馆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②专业化职业价值的展示与传递,是提升学科专业地位的潜在路径;③恢复图书馆学专业在实践中的话语权,重拾职业的专业自信,是解决图书馆员自我边缘化问题的最根本途径;④取消本科教育与提升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