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9)
- 2023(13713)
- 2022(11029)
- 2021(9896)
- 2020(8009)
- 2019(18021)
- 2018(17464)
- 2017(33514)
- 2016(17477)
- 2015(19549)
- 2014(19248)
- 2013(19172)
- 2012(17699)
- 2011(15793)
- 2010(16080)
- 2009(14861)
- 2008(14853)
- 2007(13502)
- 2006(12058)
- 2005(11344)
- 学科
- 济(88250)
- 经济(88158)
- 业(83866)
- 企(76501)
- 企业(76501)
- 管理(67865)
- 方法(31930)
- 业经(31218)
- 农(27803)
- 财(27663)
- 中国(24403)
- 数学(23382)
- 数学方法(23269)
- 技术(22052)
- 地方(21114)
- 农业(20416)
- 务(19637)
- 财务(19615)
- 财务管理(19592)
- 贸(19289)
- 贸易(19276)
- 易(18799)
- 企业财务(18550)
- 制(16647)
- 和(15288)
- 策(15242)
- 划(14839)
- 理论(14539)
- 技术管理(13265)
- 体(13110)
- 机构
- 学院(260158)
- 大学(251082)
- 济(117410)
- 经济(115396)
- 管理(105577)
- 理学(89833)
- 理学院(88987)
- 管理学(88104)
- 管理学院(87602)
- 研究(84544)
- 中国(67523)
- 财(54765)
- 京(52680)
- 科学(47218)
- 财经(42928)
- 所(41466)
- 江(41228)
- 农(41169)
- 经(39028)
- 中心(38906)
- 研究所(36818)
- 经济学(35948)
- 业大(34174)
- 北京(33123)
- 州(32698)
- 经济学院(32682)
- 农业(31827)
- 财经大学(31571)
- 范(31144)
- 师范(30871)
- 基金
- 项目(165647)
- 科学(133745)
- 研究(126939)
- 基金(121058)
- 家(103241)
- 国家(102217)
- 科学基金(90391)
- 社会(84745)
- 社会科(80705)
- 社会科学(80689)
- 省(66685)
- 基金项目(63775)
- 教育(56529)
- 自然(54747)
- 划(53575)
- 自然科(53569)
- 自然科学(53560)
- 自然科学基金(52676)
- 编号(50633)
- 资助(47636)
- 发(41534)
- 成果(39212)
- 创(38807)
- 业(37941)
- 重点(36915)
- 部(36758)
- 国家社会(35869)
- 创新(35350)
- 课题(34898)
- 发展(34520)
- 期刊
- 济(139258)
- 经济(139258)
- 研究(80078)
- 中国(54604)
- 管理(45749)
- 财(45290)
- 农(39938)
- 科学(33313)
- 学报(31453)
- 农业(27848)
- 技术(27388)
- 融(26739)
- 金融(26739)
- 教育(26009)
- 业经(25928)
- 大学(25369)
- 学学(24115)
- 经济研究(22098)
- 财经(21817)
- 经(19059)
- 问题(18259)
- 业(17060)
- 技术经济(17018)
- 贸(16186)
- 世界(14027)
- 商业(13969)
- 现代(13893)
- 国际(13694)
- 科技(12685)
- 经济管理(12511)
共检索到406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雅琳 赵曙东
本文通过分析"昆山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调查问卷",试图从本土企业的视角探讨FD I对本土企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影响因素和发生途径,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本土企业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晔 陶长琪
本文研究了两个寡头IT企业在同时进入和序贯进入情形下的技术溢出与技术研发机理。分析结论表明,在两个IT企业同时进入或序贯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不管双方在市场能力上的差距如何,均选择知识外溢将是占优战略;同时,在保证一定的投资效率下,双方都进行R&D的不断投入也同样是双方的占优战略。
关键词:
IT企业 技术溢出 研发 机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茆训诚
相对于研发本身,企业选择的研发组织模式同样重要,它决定了研发投入所能产生的绩效和创新潜力。本论文综合技术的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两个视角,并从动态角度,考察了中国本土企业如何选择研发组织模式的问题。我们发现,当企业之间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以及企业间产品差异化的程度较大时,企业间采用合作研发的组织模式所获取的绩效可能会优于独立研发的组织模式,反之亦然。从动态角度来看,企业最优研发的组织模式选择可能会经历一个合作研发→独立研发→再合作研发的路径。最后,本论文还从现实角度就提升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研发 组织模式 路径选择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于江鹏 吴翠花
本文在归纳国内外有关集群中知识溢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知识溢出、高技术产业集群和研发三个研究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提出了这三个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框架,分别探讨了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都可通过研发合作互动实现溢出、提高集群企业的研发产出水平,并最终导致其竞争能力的提升。最后,确定了三个研究要素的测量指标,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群 知识溢出 研发产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符号亮 夏婷 孙凤娥
本文构建企业研发文本披露指标,分析同行企业研发文本是否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上市企业研发文本披露存在溢出效应,同行企业披露的研发文本越多,目标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加越多。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研发文本披露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和信息学习机制实现溢出效应:行业市场竞争会促使目标企业研发决策受到同行企业研发文本披露的影响;信息学习需求促使处于跟随地位的目标企业向行业领先企业学习。拓展研究结果显示,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低时,同行企业研发文本披露的溢出效应增强;当同行企业获得较多财政补贴时,研发文本披露的溢出效应增强;当同行企业信息可比度高时,研发文本披露的溢出效应增强。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相关部门完善企业研发文本披露规则和加快建立高效的企业创新生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小可 李静婷 李昊洋
本文基于同行业公司投资决策学习效应的视角,以中国创业板市场2012—2015年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调研对研发活动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调研显著降低了行业内研发活动的溢出效应,进一步地,当行业领先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位于不同省份,或行业领先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较低时,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投资者以及同行业公司更加有效地理解和利用调研信息进行研发投资决策提供了有效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来军 魏守华
针对技术溢出程度的不确定,建立了三阶段研发博弈模型,研究了企业最优研发路径的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利润最大化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一致性以及政府的财税政策在纠正两目标差距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技术溢出较小时,企业选择的最优研发路径能使两者目标一致;当技术溢出较大时,企业的最优研发路径会使两者目标不一致,此时政府需要对企业进行引导以促进协同创新,其中差异化补贴政策能有效纠正目标差距,政府减免企业所得税能有效缩小目标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应元
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起点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强调通过新一轮的制度创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从而更好释放制度红利。文章利用2007—2017年Wind经济数据库,研究发现,外资溢出效应可以显著促进本土企业绩效的提升,然而技术差距会显著削弱外资溢出效应的正效应。外资的溢出效应中,由于港澳台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受技术差距的影响较小,因此港澳台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优于其他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本土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更显著;同时,相比较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同外商直接投资间的技术差距较小,能够更好地吸收外资溢出效应,从而促进本土企业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技术差距 上海自贸区 外资溢出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振刚 胡琪玲
将行业对外资开放程度、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本地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纳入研究框架,利用1995—2010年我国13个高技术产业子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与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对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与本地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相比,其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外资开放度和较大的技术差距都会对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产生不利影响,但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是否存在主要取决于本地企业的吸收能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申晨荣 高波
基于2012—2020年中国微观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数字技术创新、跨行业技术溢出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显著增加了企业污染排放,跨行业技术溢出有利于污染减排,长期跨行业技术溢出的正面影响可以抵消数字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能够缓解数字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在非数字行业和重污染行业中跨行业技术溢出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创新吸收能力不足、绿色创新效率不高是数字技术创新产生污染排放的原因,跨行业技术溢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凯 王健
在传统研发溢出效应假设基础上,通过技术差距将溢出效应与产品差异有机联系起来,并通过构建双寡头企业两阶段博弈模型对研发卡特尔、生产卡特尔、完全合作等不同形式合作联盟的均衡水平和福利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证实:当企业间技术差距较小时,完全合作或研发卡特尔能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而当技术差距较大时,研发阶段的合作不仅无法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还会抑制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此外,与完全合作相比,局部合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尤其是在产品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下,研发卡特尔最为稳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双海军 孟卫东 幸昆仑
文章对存在网络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环境下的企业合作研发动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兼容性以及溢出效应等对企业合作研发动机、策略,以及社会福利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研发能提高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兼容性较大时,高外部性会提高企业研发动机和研发投入;高兼容性和高溢出效应性会增强企业研发动机,提高其研发投入。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生产高网络外部性和高兼容性的产品,并提高研发溢出效应,以此提高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陶锋 张会勤 李红
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内部研发支出和外部知识溢出是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外支撑。本文基于扩展的吸收能力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和地区专利数据,考察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研发支出具有直接促进创新和增强吸收能力的双重效应,外部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受到其自身吸收能力的调节。外部知识溢出和内部研发支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既依赖于知识来源和知识复杂性,也依赖于市场化改革进程、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行业知识生产活跃度和行业要素密集度。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政策提示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春杨 许浩楠
基于2009~2015年我国省域创新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大学研发资源配置及其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大学研究经费的集聚对促进该地区工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备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区域的创新产出。但是,"产学"合作无论是在区域内还是在区域间,对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均呈现显著的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工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提出了合理配置大学研发资源及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研发 知识溢出 企业创新 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解茹玉 陈关聚 安立仁
本文通过对中国216家美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的调查,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其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战略动因及演化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美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战略动因可以分为市场拓展与资源整合型、技术及机会探寻型、产品改进与技术支持型以及全球产品开发型;美资在华研发机构对中国创新主体的技术溢出明显受其在华研发战略的影响,不同的战略动因导致其与中国本土创新主体的技术合作方式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美资企业 研发机构 战略动因 技术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研发投资及技术溢出对企业海外扩张方式的动态影响
美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战略动因与技术溢出
本土研发投入、国际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多维技术溢出效应、本土企业创新动力与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形态的研究
知识溢出对中国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国际创新型人才流动的视角
考虑技术溢出、研发难度的龙头带动型集群企业研发博弈分析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本土创新机构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合作创新的视角
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国际研发资本对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的视角
FDI技术溢出、自主研发与内资企业技术创新——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