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9)
- 2023(15832)
- 2022(13762)
- 2021(13151)
- 2020(11180)
- 2019(26360)
- 2018(26578)
- 2017(51923)
- 2016(28792)
- 2015(32809)
- 2014(33383)
- 2013(32760)
- 2012(30295)
- 2011(27468)
- 2010(27895)
- 2009(25566)
- 2008(25322)
- 2007(22683)
- 2006(19636)
- 2005(17350)
- 学科
- 济(113693)
- 经济(113576)
- 管理(81158)
- 业(77864)
- 企(64057)
- 企业(64057)
- 方法(56608)
- 数学(49959)
- 数学方法(49150)
- 农(31900)
- 中国(29254)
- 财(28851)
- 学(24832)
- 业经(23837)
- 地方(22850)
- 贸(21513)
- 贸易(21506)
- 理论(21005)
- 农业(20901)
- 易(20873)
- 制(20073)
- 务(18159)
- 财务(18073)
- 财务管理(18031)
- 和(17977)
- 技术(17165)
- 企业财务(16997)
- 银(16774)
- 银行(16715)
- 环境(16657)
- 机构
- 学院(410048)
- 大学(409405)
- 管理(161770)
- 济(159644)
- 经济(155896)
- 理学(140126)
- 理学院(138568)
- 管理学(135834)
- 管理学院(135105)
- 研究(134524)
- 中国(99495)
- 京(86999)
- 科学(85577)
- 财(73268)
- 农(68930)
- 所(68841)
- 业大(63078)
- 研究所(62759)
- 中心(61632)
- 江(61281)
- 财经(58409)
- 北京(55179)
- 范(55128)
- 师范(54637)
- 农业(54302)
- 经(52847)
- 州(49661)
- 院(48579)
- 经济学(46770)
- 技术(45614)
- 基金
- 项目(275480)
- 科学(214510)
- 研究(201448)
- 基金(196319)
- 家(170370)
- 国家(168924)
- 科学基金(144367)
- 社会(122242)
- 社会科(115680)
- 社会科学(115647)
- 省(109526)
- 基金项目(103920)
- 自然(95525)
- 教育(95188)
- 自然科(93242)
- 自然科学(93218)
- 划(92044)
- 自然科学基金(91497)
- 编号(84996)
- 资助(83237)
- 成果(69647)
- 重点(61725)
- 部(60660)
- 课题(58945)
- 发(58275)
- 创(56587)
- 科研(52832)
- 创新(52696)
- 教育部(51664)
- 项目编号(51627)
- 期刊
- 济(173002)
- 经济(173002)
- 研究(118046)
- 中国(77503)
- 学报(64962)
- 农(62115)
- 科学(58898)
- 管理(57400)
- 财(55604)
- 教育(51967)
- 大学(48679)
- 学学(45575)
- 农业(42843)
- 技术(38322)
- 融(33988)
- 金融(33988)
- 业经(29375)
- 经济研究(27521)
- 财经(27506)
- 经(23365)
- 业(22615)
- 问题(22587)
- 图书(22059)
- 技术经济(20716)
- 统计(19923)
- 理论(19603)
- 版(19236)
- 科技(19162)
- 商业(18466)
- 策(18045)
共检索到594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莉
介绍了本-硕-博连读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部分"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中试点的情况,分析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并探究了原因,提出兴利抑弊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本-硕-博连读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玲 李忠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贯通式培养。
关键词:
本-硕-博贯通培养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柳进 刘明珠
作者总结了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行八年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越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反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国民
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社会与经济发展以及教育自身规律探讨了中高职贯通的必要性,并从生源结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展现了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后续实践与研究作了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敏 刘春艳
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3+2"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积极完善。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究并创新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转变山东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铁群 解丽霞 谢胜利 邬智
在分析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它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优越性,并揭示这一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培养模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光华 周菁菁
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人才培养连贯性理念指导下,为培养学生的"学力三要素",对高中教育、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和大学教育实施了一系列的一体化改革。这是近年来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建构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与新时代相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其中,高中教育在教师资质、教学方式、评估方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大学入学者选拔机制方面推行了新的共通考试和个别入学,在大学教育方面对三大方针、第三方评价等内容进行了改革。日本高中与大学一体化改革反映出日本政府明确人才培养标准、加强教育衔接工作、推行合理纠错机制的政策机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迎爽 杜一雄
高质量人才培养是落实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的基础,需要有共同体思维。法国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立足萨克雷大学共同体与本校实际,在人才培养中采用超学科理念,营造了政府、社会与学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外部生态,实施超越学科、年级、学院乃至学校的本硕贯通式的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国际科研能力培养,通过高师生比、多元化招生、预公务员制度与陪伴式教学等措施,打造了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灵活多元的基于每个学生成功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娜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研究了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等内容,提出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
“3+4”办学 中职—本科 贯通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具有贯通和简约的特点,贯通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简约有利于提高培养效率。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分段式博士生培养经验的培养单位,适用于对知识学习有很强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实践性强的医学和艺术学、实验周期长的农学、生命学科、工学等学科。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特点 适用范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靖
贯通培养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鸿沟,贯通培养试验在职普两种教育体系之间建立融通的桥梁。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高端技能物流人才培养需求分析,结合贯通培养特点,对贯通物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试验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向农 曹慧东 尹梦 苏文安 姚珂 胡中波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大学生科研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华中师范大学以大学生科研为主线,努力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夏文先 姚多忠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素质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实现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教育各要素间的贯通,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素质本位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2010年,上海启动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初中生参加中考之后进入中职学校,经过中职和高职的贯通培养,以高职文凭毕业。2011年,在对原有培养方案优化基础上,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招生人数。上海市教委明确提出,贯通培养的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