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5)
2023(7704)
2022(6472)
2021(5624)
2020(4587)
2019(10118)
2018(9803)
2017(18704)
2016(10511)
2015(10961)
2014(10801)
2013(10807)
2012(10003)
2011(9175)
2010(9006)
2009(7666)
2008(7376)
2007(6252)
2006(5334)
2005(4645)
作者
(34228)
(28635)
(28593)
(26869)
(18158)
(14142)
(12598)
(11328)
(10874)
(10030)
(9993)
(9544)
(9398)
(9102)
(9057)
(9031)
(8812)
(8683)
(8260)
(8259)
(7486)
(7007)
(6967)
(6616)
(6348)
(6310)
(6295)
(6088)
(5857)
(5834)
学科
(41487)
经济(41444)
管理(30913)
(27930)
(22248)
企业(22248)
方法(19739)
数学(17948)
数学方法(17749)
(12718)
(11604)
环境(11586)
(11025)
中国(10202)
(9059)
贸易(9057)
(8833)
业经(8394)
(8014)
(7516)
财务(7500)
财务管理(7491)
农业(7424)
(7284)
企业财务(7210)
地方(7036)
产业(7035)
(6366)
银行(6307)
(6214)
机构
大学(152014)
学院(150473)
(61151)
经济(60190)
研究(55756)
管理(55351)
理学(49330)
理学院(48713)
管理学(47609)
管理学院(47361)
中国(39503)
科学(39059)
(38518)
业大(31691)
(31530)
农业(30946)
(30390)
研究所(28533)
(25541)
中心(24207)
(21539)
财经(21296)
农业大学(20864)
(20450)
(19551)
经济学(19444)
北京(19158)
(18566)
经济学院(17797)
科学院(17676)
基金
项目(113073)
科学(87776)
基金(84220)
(78825)
国家(78253)
研究(70332)
科学基金(65105)
社会(46179)
自然(46173)
基金项目(45171)
自然科(45166)
自然科学(45147)
(44506)
自然科学基金(44390)
社会科(44036)
社会科学(44026)
(38498)
资助(34055)
教育(31383)
重点(26412)
计划(25213)
(24288)
(24148)
编号(23873)
(23516)
科研(23198)
科技(22888)
创新(22228)
(21135)
国家社会(19991)
期刊
(58245)
经济(58245)
学报(38203)
研究(37269)
(33184)
科学(31063)
大学(27183)
学学(26517)
中国(25121)
农业(22112)
(18845)
管理(18448)
(12230)
业大(11608)
(11168)
金融(11168)
经济研究(10702)
财经(10274)
技术(9674)
业经(9643)
(9602)
农业大学(9544)
林业(9136)
(8818)
科技(8817)
问题(8132)
教育(7800)
统计(7110)
技术经济(6997)
商业(6973)
共检索到205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秀芳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3种2年生紫花苜蓿品种越冬前后根颈非结构碳氮含量对末次刈割时间的响应。[方法]选择3种2年生紫花苜蓿(WL168HQ、WL298HQ、佳盛),在不同时间(2020年8月11日(C1)、8月26日(C2)、9月13日(C3)、9月27日(C4)、10月13日(C5))进行末次刈割,于2020年10月15日(T1)、11月10日(T2)、2021年3月10日(T3)、4月10日(T4)、5月10日(T5)挖根采样,测定3种紫花苜蓿越冬前(T1、T2)和越冬后(T3、T4、T5)根颈中的非结构碳氮含量。[结果]越冬前随时间推移,3种紫花苜蓿不同末次刈割处理根颈淀粉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越冬前11月份和越冬后3月份,WL298HQ品种C2刈割处理根颈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末次刈割处理(P<0.05);越冬前11月份和越冬后4月份,佳盛品种C2刈割处理、WL168HQ品种C3处理根颈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末次刈割处理(P<0.05)。从秋冬到翌年返青,根颈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晚秋时节(T1),3种紫花苜蓿均以C5刈割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次年3月份(T3)和5月份(T5),3种紫花苜蓿各末次刈割处理根颈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无规律性。晚秋时节(T1),WL168HQ和佳盛的C4刈割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末次刈割处理(P<0.05);晚秋时节(T1)和返青萌动期(T4),WL298HQ的C4和C3刈割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显著低于其他3个末次刈割处理(P<0.05)。在4月份返青萌动期,WL298HQ所有刈割处理根颈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WL168HQ和佳盛;在越冬前的10和11月份,WL168HQ所有刈割处理根颈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WL298HQ和佳盛。[结论]越冬前的10月和11月,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根颈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越冬后的4月份,抗寒性强的苜蓿品种根颈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抗寒性越强的苜蓿品种,较晚进行末次刈割对其抗寒能力的影响越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屈皖华  李志刚  李健  
为探讨施用有机物料对宁夏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当地易得的杨树(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枝条、玉米(Zea mays)秸秆、牛粪为原料,通过桶栽方法研究了有机物料单施和配施对宁夏沙化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及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对照相比,单施和配施有机物料(除牛粪外)均使土壤的碳、氮组分含量(除无机氮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施牛粪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无机氮,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最高,但是土壤C/N(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C/N(土壤微生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春亮  杨桂霞  辛晓平  唐华俊  
分析了刈割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生长第5年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而言,9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上午比不刈割处理高,而下午则比不刈割处理低,并且峰值有延迟的趋势;10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普遍比不刈割处理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明雪  张玉霞  丛百明  夏全超  田永雷  张庆昕  张冬梅  
[目的]探究不同水磷组合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水磷组合。[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和‘公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水分处理为主区:设置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8和12 d(用W_1、W_2和W_3表示),灌水方式为指针式喷灌,每次灌溉量为水分入渗到距土表30 cm处;以磷肥施用量为副区:设置P_2O_5施用量为50,100和150 kg/hm~2(用P_1、P_2、P_3表示),并设置不施磷肥为对照(CK),于封冻前期挖取紫花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翌年测定越冬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相同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POD、SOD活性和越冬率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公农1号’根颈在P_3处理下的POD活性除外),‘骑士T’根颈SP白含量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而‘公农1号’根颈SP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磷肥施用量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随着灌水时间间隔的增加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POD、SOD活性以及SP含量和越冬率则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骑士T’根颈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公农1号’根颈CAT活性呈持续增加的趋势。W_2P_2处理的总体效果最好,其‘骑士T’根颈MDA含量较CK降低51.84%,CAT、POD和SOD活性、SP含量及越冬率较CK分别增加了45.12%,58.11%,21.98%,38.18%和59.50%;‘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较CK降低51.18%,CAT、POD和SOD活性、SP含量及越冬率较CK分别增加了83.56%,59.65%,42.03%,62.06%和55.0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T、POD、SOD活性,SP含量和越冬率相互之间多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各指标与MDA含量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时适宜的水磷组合为灌水时间间隔8 d、磷肥(P_2O_5)施用量100 kg/hm~2,其降低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总体最优,并可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庆昕  张玉霞  陈卫东  刘庭玉  王显国  王东儒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中不同末次刈割时间紫花苜蓿抗寒性及其与低温胁迫下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关系,为科尔沁沙地苜蓿抗寒越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2020年8月25日—11月5日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每处理间隔10 d,以未刈割为对照;于封冻前期(11月15日)挖取不同处理苜蓿越冬器官(根颈)分别进行-10,-15,-20,-25,-30℃低温冷冻处理,以4℃处理为对照,测定各处理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及11月5日末次刈割处理苜蓿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和-17.12℃,表明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末次刈割时间苜蓿的抗寒性表现为:未刈割>8月25日刈割>11月5日刈割>9月5日刈割>10月15日刈割>9月15日刈割>10月25日刈割>10月5日刈割>9月25日刈割;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苜蓿根颈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蔗糖含量变化因刈割时间不同表现有别,果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双峰型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20,-30℃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5和-20℃下的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15℃下果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5和-20℃下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末次刈割时间可调控苜蓿根颈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进而通过蔗糖和果糖等可溶性糖协同作用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提高苜蓿的抗寒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永岗  师尚礼  吴芳  康文娟  张辉辉  阿芸  李兴龙  陈建刚  
以甘农5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5’)为材料,设置未添加硼且未接菌的紫花苜蓿为对照和添加不同硼浓度(0、0.05、1、5、10和100 mg·L~(-1))的两种根瘤菌菌液(Sinorhizobium meliloti LZgn5f和S. meliloti 12531f)接种紫花苜蓿幼苗根部,研究硼处理根瘤菌接种对不同时期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mg·L~(-1)硼处理外源根瘤菌12531f和100 mg·L~(-1)硼处理内源根瘤菌gn5f接种后,不同取样时期苜蓿根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出对照和单独接菌处理,且可以促进不同时期苜蓿体内可溶性糖向根和茎中运输积累。综上所述,适宜的硼处理两菌株均可促进不同生长时期叶中可溶性糖向根和茎中运输积累,保持根、茎、叶中可溶性糖的动态平衡。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超然  何树斌  白雪纯  王涛  张君红  冯魁亮  夏宇康  
以单播青贮玉米(Zea mays)为对照,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下,测定了第一年早熟、晚熟青贮玉米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 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 MBP)、土壤地表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两品种青贮玉米根际土壤全N含量在套种当年显著增加(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玉惠  张春荣  夏立江  王金利  丁晓辉  
研究了镉锌交互污染的土壤中,不同镉锌含量对紫花苜蓿吸收镉的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中镉含量随土壤中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锌抑制紫花苜蓿对镉的吸收,紫花苜蓿含镉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低浓度镉对紫花苜蓿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高浓度镉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土壤受到低浓度镉污染的情况下,种植紫花苜蓿是可行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志飞  斯达  孙系巍  穆麟  赵红凯  李志才  魏仲珊  
为探讨洞庭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夏季高温刈割后的生长状态及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品种间差异,对种植一年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于2015年8月1日进行全年第5茬刈割测产,9月21日进行第6茬刈割测产。研究结果发现,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种WL656、WL903第5茬刈割后再生植株长势和第5茬刈割鲜草产量显著优于秋眠级低的苜蓿品种WL363(P<0.05)。第6茬刈割WL903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高秋眠级的W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华锋  马闯  介晓磊  刘世亮  化党领  张炳运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钼水平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矿质元素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钼肥能提高紫花苜蓿草产量,适量则效果显著,以施钼400 mg.kg-1(Mo2处理)效果最好,草产量比CK提高562.79 kg.hm-2;喷施钼肥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锌、钼的含量和吸收量,降低了钙、硒的含量和吸收量,但未能显著影响钴的含量和吸收量,且喷施钼肥也未显著影响紫花苜蓿铜的含量,但提高了吸收量,适量则效果显著,喷施钼肥也促进了紫花苜蓿硼、铁、锰、磷含量和吸收量的增加,适量则效果显著;且紫花苜蓿钼、硼含量与施钼量呈正相关,钴、锰、锌、铜、磷含量与施钼量呈负相关,其吸收量均随施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晓辉  任丽萍  张春荣  王金利  侯建宇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  万里强  李向林  毕舒贻  黄海燕  栗振义  曹婧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生长特性和根系ABA浓度的影响,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盆栽停水法设置轻度(停水7d)、中度(停水14d)和重度(停水21d)3个水分胁迫水平,对敖汉、中苜1号和三得利3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处理,并分别测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根系ABA含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及Fv/Fm。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Fv/Fm、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根冠比和根系ABA含量升高。品种间的地上生物量和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顺  郑敏娜  梁秀芝  
为了在晋北生态区给主要推广品种筛选适宜的高效根瘤菌,使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生产体系。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的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作为试验材料,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土壤为基质,结合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比较供试材料的结瘤数、固氮酶活性、株高、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筛选出适合供试材料巨能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4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并将这4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_1:1.2 kg·hm~(-2),S_2:1.8 kg·hm~(-2),S_3:2.4 kg·hm~(-2),S_4:3.0 kg·hm~(-2),S_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_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_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8.18;以上指标均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均在S_4处理下最大,分别为5 993.39和630.68 kg·hm~(-2),较S_1处理提高了180.25%和38.41%。相关性分析表明,每生殖枝花序数与每花序小花数和种子产量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主成分分析显示,每生殖枝花序数和实际种子产量的贡献率最大,每荚种子数次之,株高的贡献率最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4> S_3> S_2> S_5> S_1。建议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种子田生产的最佳播种量为3.0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苗锦山  贾春林  杨秋玲  吴波  盛亦兵  
在轻盐碱地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从美国引进紫花苜蓿品种WL323和ARRIBA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生育情况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植株发育影响显著;随公顷播种量的增加,两品种均在播种量30.0 kg/km2时第一茬干草产量达到最高值,但播量进一步增加导致产量显著下降,ARRIBA减产幅度高于WL323。回归分析表明:在盐碱地种植条件下,WL323和ARRIBA获得理论最高产量的播种量分别为28.9 kg/hm2和29.4 kg/hm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