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4)
2023(9114)
2022(7529)
2021(6767)
2020(5718)
2019(12974)
2018(12215)
2017(24938)
2016(13033)
2015(14482)
2014(14357)
2013(14455)
2012(13604)
2011(12268)
2010(12609)
2009(12078)
2008(10890)
2007(9714)
2006(8395)
2005(7683)
作者
(37039)
(30861)
(30623)
(29296)
(19975)
(14966)
(14087)
(11911)
(11581)
(11182)
(10665)
(10590)
(9865)
(9826)
(9767)
(9760)
(9234)
(8898)
(8855)
(8652)
(7679)
(7596)
(7387)
(7150)
(7075)
(6960)
(6939)
(6537)
(6412)
(6040)
学科
(62011)
经济(61945)
(41969)
管理(39369)
(34578)
企业(34578)
方法(32838)
数学(30389)
数学方法(30230)
(28266)
金融(28266)
(25123)
银行(25113)
(24316)
中国(21324)
(19206)
(15181)
(13854)
财务(13833)
(13816)
财务管理(13806)
企业财务(13462)
地方(12109)
(11945)
贸易(11931)
业经(11726)
(11589)
中国金融(11468)
(9664)
(9628)
机构
大学(190097)
学院(188088)
(89150)
经济(87516)
管理(73484)
理学(63378)
理学院(62802)
研究(62224)
管理学(62040)
管理学院(61668)
中国(55850)
(43908)
(37640)
财经(35806)
(32871)
科学(32826)
中心(31327)
经济学(30627)
(30554)
(29845)
经济学院(28043)
财经大学(27436)
研究所(27315)
(26637)
(26630)
金融(26188)
业大(25165)
北京(23479)
农业(23359)
(22992)
基金
项目(124443)
科学(99595)
基金(95391)
研究(89251)
(82236)
国家(81616)
科学基金(71388)
社会(61021)
社会科(58389)
社会科学(58373)
基金项目(49498)
(45948)
自然(45491)
自然科(44544)
自然科学(44532)
自然科学基金(43825)
资助(40924)
教育(40799)
(38770)
编号(33049)
(29452)
重点(27816)
国家社会(26737)
成果(26589)
(26442)
(26290)
教育部(26184)
人文(25155)
(24934)
创新(24802)
期刊
(89994)
经济(89994)
研究(59326)
(39784)
金融(39784)
(34825)
中国(33861)
学报(28098)
管理(27135)
(25905)
科学(25463)
大学(22372)
学学(21526)
财经(19802)
(16878)
农业(16320)
经济研究(16230)
技术(13869)
业经(12572)
教育(12199)
问题(11960)
(11023)
理论(10393)
国际(10059)
技术经济(9778)
统计(9655)
世界(9372)
实践(9146)
(9146)
商业(8882)
共检索到28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苏明政  邢天才  
本文借鉴Samarakoon的思想,以未预期收益率作为分析基础,通过区分市场间交易时间的重叠性,建立传染模型并引入非线性方法,考察上海市场与世界其他27个资本市场在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期间传染性的特点。结果表明:首先,次贷危机期间,上海市场对世界各国(地区)市场的传染性显著增强;欧债危机期间,上海市场对欧洲与美洲市场的传染性大幅下降,但仍保持对周边地区市场较强的传染效应。其次,次贷危机期间,上海市场受到的传染性影响主要来自当期的周边地区市场,以及滞后一期的美洲市场;欧债危机期间,欧洲发达国家的市场对上海市场的传染性影响显著增强。最后,未预期收益率具有晴雨表的作用,未预期收益率的非线性变化对危机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小勇  王维红  
本文研究由美国次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性,首先应用分位点回归模型变点检测方法检测出中国股票市场被传染的具体时刻,并以此时刻将危机划分为危机前、后期。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脉冲效应函数证明传染的存在性以及传染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卢新生  方胜  
本文从极端负收益率的角度运用cloglog模型研究世界其他股票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传染性,并探讨证券投资组合账户中资本流动对传染性的作用。我们发现,世界市场对中国的传染性较弱,而亚洲地区和非G8集团对中国的传染性较大,他们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对中国的传染性显著升高。总资本流动是世界股票市场传染到中国的渠道之一,净资本流入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和欧债危机时期提高了对中国市场的传染性。我们的实证结果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和政府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晓蓉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柒江艺  阳立高  
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体系其实是一个"世界市场网",而正是这张网导致了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商品是导致一切市场经济矛盾的核心主体,而资本主义制度又内生性地决定了国际贸易是金融危机在"世界市场网"中向全球扩散最直接、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本文基于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新审视,首先对"世界市场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然后,根据资本主义的内在固有矛盾,对金融危机贸易传导的内在根源进行剖析;接着,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就金融危机通过贸易传导扩散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机理深入展开研究;最后,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在"世界市场网"下进行危机防范与治理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子平  高立宝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自由贸易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会迅速传导,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函数方法,以美国、日本、英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五个市场的主要股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008金融危机前后股指间的相关性,对股指危机传染路径进行初步分析。并采用条件Copula方法对传染路径进行进一步探讨,为应对金融危机、防范危机传染提供理论方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一  吴宝秀  李喆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金融危机所伴随的传染效应需要加倍关注。以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采用多元FIAPARCH动态时变相关系数模型研究了此次危机对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间的传染效应,按照宏观经济定性分析法和隐马尔科夫转换模型两种方式对金融危机演化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初期,均没有传染现象发生;随着危机的深入,各个市场开始受到美国市场的影响发生传染现象,但传染的时间窗口并不同步;随着雷曼破产事件的发生,传染程度加剧,五个市场同时受到强烈的传染;直到2009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五个市场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成  王建军  张国柱  
文章用金融危机四阶段周期理论剖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通过构造金融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及贸易渠道危机传染模型,对20国集团国家金融危机隐蔽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深化期和危机恢复期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金融渠道具有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贸易渠道具有次显著地周期性危机传染特质,传染性变化与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同步;贸易渠道传染性周期演进滞后于金融渠道;金融危机恢复期宏观经济变量显著性增强,表明调节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传染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丹屏  徐长生  
本文通过研究金融危机的传染渠道,使人们认识到金融危机的国际性,从而在面临危机时,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轻或隔离危机的传递,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相宁  陆汇滔  
选取2002年至2015年第一季度欧元、加元、澳元、南非兰特和巴西雷亚尔兑美元汇率日数据,采用Markov状态转换动态相关模型(RSDC模型)研究外汇市场间相关性的动态变化,检验并分析了外汇市场中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增霆  
由于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市场同时作为经济体制的状态变量及重要的金融投资工具,因此,商品市场应当成为金融稳定政策的重要监测对象,甚至成为有效衔接金融稳定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种操作工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晋武  段希文  蒲斯伟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趋势和波动特征与此前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分别研究了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中我国沪市与香港、美国股市的传染效应,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BEKK-MGARCH模型分别考察市场间价格的传染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对我国上证指数都存在价格引导作用。而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一方面仍旧受道.琼斯指数趋势的引导,但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恒生指数的价格趋势;在波动溢出效应方面,金融危机前,恒生指数对上证指数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金融危机中,上证指数反而对恒生指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单向波动传染效应,同时道.琼斯指数对上证指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洋  
以2007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日为研究区间,基于DCC-MGARCH模型对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美国股市影响亚洲七国和地区的时变传染性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基本面因素与非基本面因素两个层面解释金融传染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存在着美国股票市场对亚洲七国和地区股市的时变动态传染机制,金融危机的传染提高了美国与亚洲各国和地区股市的协动性;亚洲各国和地区股市也存在显著的协动性与传染性,各国股市动态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的均值回归现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立兵  刘海飞  李心丹  
本文提出并运用"SA-ΓCo Va R"分析,在全球经济环境处于危机期和稳定期两种情景下,从系统性危机传染强度的视角,比较了"金砖五国"股票市场的系统重要性。结果发现:(1)在危机期,金砖成员国市场的系统重要性无显著差异,但在稳定期,中国股市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即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对外围市场组合的风险影响最大;(2)上述结果不会因外围市场组合是金砖市场组合还是成熟市场组合而改变。因此,可以认为中国股市在稳定期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剑锋  蒋瑞波  
论文采用方差比方法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弱有效性。结果显示,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的短期收益率的方差比统计量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是弱有效市场,但是中长期收益率的方差比统计量不支持中国证券市场是弱有效市场。同时子样本区间的结果显示,近十年的证券市场改革,从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来看是不成功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