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5)
2023(11565)
2022(9678)
2021(8699)
2020(7468)
2019(17098)
2018(16477)
2017(31874)
2016(17328)
2015(19390)
2014(19258)
2013(19314)
2012(17735)
2011(16085)
2010(16139)
2009(15509)
2008(14625)
2007(13149)
2006(11239)
2005(10016)
作者
(53038)
(44266)
(44208)
(42038)
(27921)
(21588)
(20181)
(17406)
(16735)
(15597)
(15025)
(14684)
(14002)
(13944)
(13935)
(13921)
(13806)
(13102)
(12899)
(12831)
(11174)
(10909)
(10784)
(10363)
(9984)
(9850)
(9810)
(9732)
(8981)
(8912)
学科
(70398)
经济(70326)
(52011)
管理(50794)
(42666)
企业(42666)
方法(35772)
数学(32525)
数学方法(32297)
(27225)
金融(27223)
(24965)
银行(24907)
(24043)
中国(23086)
(20855)
(19344)
(16578)
贸易(16568)
(16199)
(15877)
业经(15191)
(14621)
地方(14512)
(14263)
财务(14225)
财务管理(14195)
企业财务(13510)
农业(12983)
中国金融(11318)
机构
大学(250316)
学院(250240)
(105833)
经济(103765)
管理(94801)
研究(84412)
理学(82401)
理学院(81527)
管理学(80143)
管理学院(79721)
中国(71111)
科学(53349)
(51587)
(50998)
(48166)
(44206)
业大(42706)
中心(41718)
农业(41461)
研究所(40664)
财经(39216)
(36208)
(35627)
经济学(33924)
北京(31581)
经济学院(31147)
(29561)
(29427)
财经大学(29386)
(28715)
基金
项目(171025)
科学(132735)
基金(125209)
研究(116322)
(111768)
国家(110877)
科学基金(93641)
社会(74705)
社会科(71125)
社会科学(71100)
(67422)
基金项目(66680)
自然(62878)
自然科(61493)
自然科学(61469)
自然科学基金(60438)
(57160)
教育(52789)
资助(51948)
编号(45093)
重点(38991)
(37405)
(36530)
(36204)
成果(35218)
科研(34346)
计划(34013)
创新(33982)
教育部(31545)
大学(31357)
期刊
(105058)
经济(105058)
研究(68192)
学报(46984)
(45548)
中国(43400)
(40852)
金融(40852)
科学(39756)
(37527)
大学(33880)
学学(32732)
管理(31068)
农业(29412)
财经(19595)
技术(19259)
经济研究(18379)
业经(17304)
(16693)
教育(16318)
(16045)
问题(14344)
(13142)
理论(12811)
商业(12597)
(12576)
技术经济(12358)
业大(11965)
统计(11697)
实践(11598)
共检索到360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碧云  高之岩  张彤进  
利用1991—2011年的经济数据,测算出未观测金融规模,并进一步分析了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未观测金融规模对货币供应量有着显著的影响;未观测金融规模扩大倒逼货币供给增加;未观测金融可以减轻货币供给增发的压力。上述结论表明,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重视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盛松成  翟春  
目前,我国金融环境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相似,金融总量快速扩张,金融结构多元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体系关联性日趋复杂,现行货币供应量与GDP、CPI等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削弱,货币供应量的范围及层次划分受到挑战。1.银行卡结算账户下的活期存款。受益于电子化技术的发展,现代支付结算效率大幅提高。这带动了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卡品种日益丰富,发卡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韬  俞娟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西南财经大学吴韬,俞娟一、金融创新使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降低传统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可能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的一个稳定函数,但是这种稳定性是基于不变的制度环境这样一种假定。但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需求目标函数发生了变化,大量创新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顺飞  谢圣远  
文章运用VAR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和准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准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货币供应量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准货币供应量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准货币供应量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货币供应量对GDP的贡献逐步递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碧  曹宝玉  
2010年开始,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呈现喷涌式发展,反应我国资金面比较紧张,但是根据M2/GDP来看,2010年达到1.8,说明我国市场上流动性很充足,但社会融资仍旧困难,说明我国金融结构性扭曲,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已经不能够反应市场货币供求状况。影子银行作为被漏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为此,文章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影响,以解释M2/GDP与CPI之间和M2与市场货币供求之间这两对矛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日清  王彤彤  
本文运用1999~2015年我国保险赔付率数据构建马尔柯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保险市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险市场包括寿险市场均存在紧缩期、波动期、扩张期三种状态区制,因此具有非线性周期波动的特征;在不同状态区制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保险市场具有非线性影响。其中预期的货币供应变动对保险市场的影响显著且具有一致性,即紧缩政策使保险市场利润增加,但非预期的货币供应变动会削弱预期政策的调控作用。此外货币供应的波动率与保险市场的利润负相关,因此平稳有规则的货币政策调控有助于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斌  尹竹  
准确应用货币政策调控消费市场意义重大,文章运用AVR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流通中现金供应量存在着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与活期存款量存在着长期的负向均衡关系,且相互之间均不构成格兰杰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现金供应量的冲击较小,主要靠自身的贡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皓原  赵东明  李贤文  
货币市场基金通过进入同业拆借和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进入其他银行的账户,并继续进行存款创造,产生货币扩张效应,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本文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2004年至2006年3月的净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扩张效应十分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静远  
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对于经济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对我国消费总额与通货膨胀影响的路径及相互作用。通过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央行和国家统计总局公布的204期数据,应用协整模型实证检验发现,M0和M2与消费、M1和M2与通货膨胀之间都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格兰杰成因,反之不成立。进而探讨了政府采取优化货币供应量以实现控制通货膨胀与促进消费双重目的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难题。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压力、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MS-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非线性动态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风险越是处于"高压力"状态,货币供应量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影响效应越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当金融风险处于"中低压力"状态时,市场利率对金融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当金融风险处于"高压力"状态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当金融风险压力较低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促使利率下降,但随着金融风险压力的提高,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下降的效应会越来越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雪松  
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前中国货币当局的重要难题。文章通过构建中国金融风险压力、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MS-VAR模型,分析三者间的非线性动态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风险越是处于“高压力”状态,货币供应量对金融风险压力的影响效应越大,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短期内确实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风险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当金融风险处于“中低压力”状态时,市场利率对金融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当金融风险处于“高压力”状态时则表现出显著的负向影响;当金融风险压力较低时,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促使利率下降,但随着金融风险压力的提高,增加货币供应量促使利率下降的效应会越来越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卜永祥  
本文通过相关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呈现一定的内生性,当前应增加央行国债持有量,解决因外汇占款增加而带来的对冲操作工具不足问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冯波  
本文选取了中美货币供应量指标和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比了中美两国货币供应的总量增长、与经济指标的匹配和货币体系的结构效率差异等;重点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社会融资格局的变化,并与美国同类指标进行了结构性对比。通过中美两国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超发货币推动经济金融复苏的方式不可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引领经济金融转型是必由之路,而其中正确处理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是融资结构改善的重点。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红兵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表明,货币政策与经济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利用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的货币与产出有着显著的关系,而且货币变动是引起产出变动的原因。这表明在我国,货币是非中性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中元  曾令华  
理论分析表明,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相关性标准而言,狭义货币供应量M1优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实证结果表明:M1、M2均与产出和物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M1是实际GDP、物价水平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M2与实际GDP、物价水平变化率则互为格兰杰原因;物价水平变化率对M1冲击具有持久的正向响应,对M2冲击无正向响应。实际GDP对M1冲击有显著、持久的正向响应,对M2冲击有不稳定的正向和负向响应。因此,我国仍应以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M2作为观测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