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12)
2023(15796)
2022(13254)
2021(12239)
2020(10234)
2019(23064)
2018(22735)
2017(43504)
2016(23087)
2015(25796)
2014(25293)
2013(24703)
2012(22825)
2011(20393)
2010(20331)
2009(18607)
2008(18124)
2007(15937)
2006(13916)
2005(12574)
作者
(63440)
(53149)
(52823)
(50067)
(33678)
(25269)
(23976)
(20686)
(20236)
(18809)
(18234)
(18049)
(16911)
(16559)
(16408)
(16386)
(15779)
(15416)
(15321)
(15233)
(13301)
(12920)
(12833)
(12237)
(11926)
(11894)
(11713)
(11610)
(10463)
(10406)
学科
(94306)
经济(94169)
管理(69831)
(66197)
(53470)
企业(53470)
方法(37107)
数学(32326)
数学方法(31901)
中国(27952)
(27617)
(27349)
地方(23458)
业经(22744)
(21836)
农业(18813)
(17385)
(16762)
银行(16742)
(16660)
财务(16602)
(16595)
贸易(16582)
财务管理(16562)
(16267)
金融(16264)
环境(16160)
(16071)
(16042)
企业财务(15802)
机构
学院(318134)
大学(316303)
(131818)
经济(129078)
管理(123160)
研究(107088)
理学(105126)
理学院(103997)
管理学(102319)
管理学院(101720)
中国(82951)
(66221)
(66153)
科学(62800)
(52169)
财经(51183)
中心(50564)
(49013)
(48923)
研究所(46618)
(46429)
业大(44057)
(41793)
北京(41476)
师范(41378)
经济学(40583)
(39713)
(38615)
财经大学(37991)
农业(37608)
基金
项目(214396)
科学(170946)
研究(160020)
基金(156719)
(135671)
国家(134538)
科学基金(116822)
社会(103669)
社会科(98393)
社会科学(98374)
(83980)
基金项目(82758)
自然(73774)
教育(73165)
自然科(71999)
自然科学(71979)
自然科学基金(70669)
(70562)
编号(64713)
资助(62430)
成果(52297)
(50139)
重点(48827)
(47888)
(45489)
课题(44625)
(44404)
国家社会(43432)
创新(42619)
教育部(41605)
期刊
(150598)
经济(150598)
研究(96677)
中国(66364)
(52547)
管理(46875)
(45718)
学报(45305)
科学(43602)
大学(35933)
教育(34536)
学学(33887)
(32198)
金融(32198)
农业(30918)
技术(28285)
业经(26066)
财经(25258)
经济研究(23388)
(21660)
问题(19672)
(15961)
(14789)
科技(14605)
(14522)
理论(14487)
技术经济(14471)
现代(14164)
资源(14068)
商业(13961)
共检索到485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先贵  
在我国现行实定法上,古建筑可分为两类形态:列为文物保护范围之古建筑与未被列为文物保护范围之古建筑。前者由《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调整,而后者在实定法上处于灰色地带。实践中,国家基于公益之需要,对这类未被纳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古建筑之开发权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这有可能不利于其财产价值的有效实现。依现代财产法原理,由于国家对此类古建筑之开发权的形式限制,可能导致古建筑权利人承受“特别牺牲”,进而构成“准征收”。于此,对受有“特别牺牲”的财产权人进行公平、合理的补偿,以保护此类古建筑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尤为必要。在补偿方式上,可采“容积率指标”交易方式来弥补此类古建筑权利人受损的开发权。这不仅是发挥市场方式保护此类古建筑之开发权的重要制度创新,而且可节约国家财力,有效平衡其承载的公益与私益,最终达到有效保护古建筑的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先贵  
研究目的:探求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的本质,为我国耕地保护立法提供妥适的制度设计方案。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改革我国现行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是我国耕地保护立法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法理上,严格限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用途管制,其实质是对耕地开发权的管制。从财产权“准征收”角度审视,着眼于“对象识别基准”“结果识别基准”和“综合识别基准”,考量平等、比例等原则,积极回应当下城乡关系发展态势,应承认我国现行的耕地开发权管制构成对耕地开发权的“准征收”。研究结论:我国耕地开发权管制法律制度的建设,应在构建耕地开发权“准征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系统性展开,这是提升其规范性、体系性,实现我国土地法学从传统政策性研究范式向现代规范性研究范式转型的内在要求。我国耕地保护立法应以此为导向展开相应的制度设计和规范表达,如此方可实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平衡,进而助推粮食安全目标的有效实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涛  
英国房地产开发中的古建筑与古迹保护江涛英国历史悠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英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经验,值得我国有关决策管理部门和开发商借鉴。一、古建筑、古迹保护意识浓厚,组织机构完善1....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延斌  苏明哲  
古建筑遗址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瑰宝,是人类智慧结晶的见证,是研究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为例,从古建筑遗址数字化艺术复原的应用,来探究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化保护作用及意义。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现在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镇。城门和宫殿建筑具有其地方特点,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发展。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进行艺术复原,展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当时的辉煌布局以及中南城门楼、一号主殿及周边亭廊、二号主殿及周边亭廊、三号主殿和四号主殿及十字心亭的辉煌建筑,以此来展现渤海国时期,我国北方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良龙  杨成祝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景辉  张慧丽  
开发权转让制度最先应用于美国的土地利用管理,在中国水权转让中有过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析渔业水域的使用特点,这一制度在渔业水域开发中同样适用。当前,中国渔业水域保护面临重大挑战,渔业水域开发权转让制度可以作为渔业水域的保护的一种手段。首要前提是赋予水域使用者使用权,才能是渔业水域开发权转让制度得到运行,进而达到保护渔业水域、促进规模经营、有效利用资源、保障渔民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茹  张祥  韩婷婷  
通过标准化古建筑构件信息,建立标准的古建筑构件全信息模型,基于BIM的信息重用技术,创建指标功能函数,提取量化并调用信息模型中的关键信息,求得该经济评价指标,从而建立古建保护方案经济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古建保护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比较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鹏  高波  
土地管制在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是对土地利用外部性矫正和提供公共品的必要措施。但管制具有财富分配的强大能力,且构成对财产权的定义和干预,是公权力和私权利之间的平衡,这使得受限土地所有者受到不合理的损害。损害的本质是土地发展权的剥夺。国家在对土地进行管制的时候,要注意对土地财产权的保护,防止走入准征收。国家是否承认和赋予土地基本发展权是判定准征收构成及管制合理性的首要标准。对构成准征收的土地应该给予补偿,对含有基本土地发展权的土地不需要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成日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的经验,探索以经济手段改变经济利益动机影响相关人的行为,为中国土地管理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成果:基于经济激励机制TDRs比刚性政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同时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TDRs更有可能成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TDRs能够区别对待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能够消除或减少统一的土地政策带来的效率损失,是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土地政策和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振标  彭华  
红树林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根据规范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借用美国管制性征收的理论和判断标准得出结论:尽管从财产权的社会义务理论和警察权的理论来讲,对红树林地的法律保护有其合法性和正当性,但从权利束的判断标准来看,对红树林地财产权的过度限制可能构成管制性征收,因而需要补偿。由于受到多种法律规制,如何确定其公平合理的补偿是另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借用周边土地与红树林地租金差价来衡量红树林地在财产管制中的价值贬损是一个相对简单易行的思路。除此以外,可转移发展权(TDR)模式对于衡量其空间发展权是个值得借鉴的思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栋方  辛振波  张厚江  彭林  
【目的】我国有大量的木结构古建筑,在现场对古建筑木构件正常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给予方便的检测评估,是古建筑木结构日常保护、修缮和安全评估的刚性需求。本研究对敲击声信号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力图将便捷的敲击方式应用于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无损检测。【方法】以北京某皇家古建筑拆修下来的4段落叶松旧木构件为原材料,加工无疵试件,首先探究木试件尺寸、密度对敲击声信号的影响,试验测定木试件的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参数;然后对试验采集的敲击声信号进行梅尔频率谱系数(MFSC)特征提取,以敲击声MFSC特征为输入、试件物理力学性能为输出,构建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卷积神经网络(CNN)评估模型。【结果】试件尺寸对敲击声信号没有影响,密度较高试件的敲击声信号的主峰频率较高;失活层对模型性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失活层失活率为0.2时的拟合效果最佳;所建立的模型对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的评估效果良好,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评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873、0.819、0.746、0.86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敲击声MFSC特征CNN模型,对古建筑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评估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广斌  张润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霄  陈勇平  唐启恒  郭文静  
【目的】开展木结构古建筑常用树种木材微损检测曲线量化研究,探讨基于曲线比对的木材树种鉴定方法,以实现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现场识别。【方法】以古建筑木构件常用落叶松、杉木、松木、杨木等树种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阻抗仪获取相关树种木材的阻抗仪检测曲线,通过曲线整体均值、曲线占比和曲线走势量化分析,给出微损探测获取木构件树种信息的方法和识别思路。【结果】以多基准的木材微损检测曲线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待识别曲线的比对分析,可实现木结构古建筑常用落叶松、杉木、松木、杨木等木材树种的初步鉴定,后续应在微损参数设计、基础数据库扩容以及比对算法完善方面加以改进。基于微损检测曲线进行木材树种比对,若木材密度相差较大,可分析曲线高低直接区分;若木材密度接近但曲线峰谷变化差异大,可根据曲线占比和曲线走势区分;若木材密度和曲线占比均接近,需综合古建筑历史记录、木材取材信息以及其他特征加以确定。实际应用中,结合传统取样鉴定结果并将取样构件的微损检测曲线增列至数据库,可提高识别精度。【结论】古建筑木构件用材树种现场识别是针对文物建筑特点的一种适宜性保护鉴定技术,该技术基于限定范围内木材微损检测曲线的相似度比对确定树种结果,可作为传统鉴定手段的有效补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坚  高远  赵晔  
国土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开发权是国土空间治理的重点内容。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改革同步推进的背景下,从空间开发权的视角来审视国土空间治理,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剖析国土空间治理基本内涵和运行关键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空间开发权的形成基础与内涵特征,据此分析提出基于空间开发权的国土空间治理运行逻辑。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国土空间治理的运行关键在于全生命周期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事关空间开发权的配置、调控与实现。(2)中国的空间开发权源自独有的两级土地发展权体系,是国土空间利用导致建设和非建设用途变化以及二者内部用途变化和空间利用强度变化所产生的权利,是两级、隐性、全域全要素陆海空间开发保护的权利。(3)中国国土空间治理的顺利运行应聚焦于两级空间开发权调配实现及主体互动协调。展望未来,以上述认知为切入点,加强空间开发权理论、空间开发权分级交易市场机制和统筹制度等研究,将有助于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改革的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