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8)
- 2023(11354)
- 2022(9587)
- 2021(9011)
- 2020(7195)
- 2019(16569)
- 2018(16255)
- 2017(29811)
- 2016(16058)
- 2015(18518)
- 2014(18316)
- 2013(18384)
- 2012(18071)
- 2011(16761)
- 2010(16914)
- 2009(15654)
- 2008(15758)
- 2007(14159)
- 2006(12989)
- 2005(12220)
- 学科
- 济(78620)
- 经济(78449)
- 管理(40147)
- 业(38925)
- 企(30036)
- 企业(30036)
- 中国(28973)
- 方法(27045)
- 农(22271)
- 数学(21512)
- 数学方法(21286)
- 地方(20752)
- 业经(18689)
- 贸(17272)
- 贸易(17256)
- 易(16776)
- 制(15259)
- 财(15071)
- 农业(14564)
- 学(14385)
- 银(14079)
- 银行(14063)
- 融(13961)
- 金融(13960)
- 行(13775)
- 和(13527)
- 发(13185)
- 地方经济(11579)
- 理论(11538)
- 环境(11472)
- 机构
- 大学(235082)
- 学院(232523)
- 济(106635)
- 经济(104659)
- 研究(95186)
- 管理(82616)
- 中国(75062)
- 理学(68617)
- 理学院(67687)
- 管理学(66638)
- 管理学院(66183)
- 科学(53867)
- 京(53563)
- 所(49216)
- 财(48580)
- 研究所(43916)
- 中心(42285)
- 农(38548)
- 财经(36792)
- 江(36020)
- 北京(35686)
- 范(34266)
- 师范(33980)
- 院(33792)
- 经(33528)
- 经济学(33443)
- 经济学院(29859)
- 农业(29636)
- 业大(29525)
- 州(28958)
- 基金
- 项目(143952)
- 科学(114051)
- 研究(109050)
- 基金(104864)
- 家(91420)
- 国家(90614)
- 科学基金(76239)
- 社会(72752)
- 社会科(67947)
- 社会科学(67930)
- 基金项目(53707)
- 省(52937)
- 教育(49064)
- 划(45868)
- 自然(45136)
- 自然科(44123)
- 自然科学(44110)
- 自然科学基金(43375)
- 资助(43355)
- 编号(43223)
- 成果(37533)
- 发(36795)
- 部(33349)
- 重点(33136)
- 课题(31203)
- 国家社会(30856)
- 发展(30383)
- 展(29904)
- 中国(29651)
- 创(29240)
- 期刊
- 济(130856)
- 经济(130856)
- 研究(82499)
- 中国(59689)
- 农(37865)
- 财(36249)
- 学报(35305)
- 管理(34734)
- 科学(34389)
- 教育(31412)
- 融(27866)
- 金融(27866)
- 大学(27560)
- 农业(26307)
- 学学(25191)
- 经济研究(22158)
- 技术(19868)
- 业经(19531)
- 财经(19306)
- 贸(17136)
- 经(16987)
- 问题(16779)
- 国际(16534)
- 世界(15885)
- 业(14830)
- 图书(13344)
- 技术经济(11705)
- 坛(11493)
- 论坛(11493)
- 经济管理(10748)
共检索到396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元 孔伟艳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各类社会发展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中长期来看,社会发展将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结构优化、经济体制完善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科技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形成新的趋势和特征,社会结构向橄榄型转变,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治理转向多元共治。在发展趋势分析基础上,我们提出,未来30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社会结构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原则,推动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显著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包容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构建开放的社会治理框架,建成公平、安全、和谐、稳定的现代化社会。针对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体制问题,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强化保障起点、机会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阶层间的良性社会流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机制,完善再分配政策,缩小不同人群间收入和享有公共服务的差距;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标准,增加供给主体和方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质量和效率;构建社会治理新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池振合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出口的急剧下降,导致国内生产增长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一揽子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的措施。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一系列刺激计划必然会对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形成巨大影响。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研究了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并预测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梳理了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最后,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当前,中国经济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未来的15年,中国经济将是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富活力的;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3技术装备将有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樊园园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它是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同时也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形成海陆并进、东西互济的新局面,这一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促进 社会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廖显赤
未来100年中美国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美]威廉·朱克原著廖显赤编译未来的城市建筑将是经济、技术、环保、人口变化和人类创造性等多因素的综合产物。在未来的100年里,美国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产生的合力将创造21世纪美国的城市建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晓
尽管1998年由知识经济、信息产业、高科技时代等现代“题材”构成了中国经济生活中几乎所有主要的话题,但作为传统产业中近乎古老的中国造纸业,还是因为中国首例反倾销案的发生和因为环境污染而强行关闭几千家中小型造纸厂而成为关注的热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总体看,未来十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随着几亿人进入城市,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更加举足轻重,经济发展质量将大大提高;中国将成为全球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国内消费需求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成为国际资本仍青睐的国度,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中国将成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储备的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将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业化将进入中后期或完成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大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
关键词:
未来十年 中国经济 发展 趋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京文
China is a big country in Eastcrn Asia with more population,larger area and greater natural re sources tha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As a permanent member of UN Security Council,China will produce great impacts on Eastern Asain area and even in the world at the end of this century or in next cent...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晶晶
未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如何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可能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因素来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困难、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和教育差距的累进扩大、城乡劳动力负担人口差别的拉大等都可能导致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一系列城市偏向政策的逐步调整、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农民利益群体的逐步强大则可能导致未来城乡差距的缩小。其最终发展趋势将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从基于1978~2011年统计数据建立的ARIMA模型分别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根明
未来15年中国人口发展趋势分析张根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未来15年(1996一2010年)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着2000年小康水平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
本文系统分析了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对科技的需求,包括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农业发展、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等10个方面。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科技 需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中原
本文分析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突出矛盾和发展前景,并探讨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
“十一五“规划 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建
一、发展的起点和目标 (一)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估计 中国的工业化过程要借鉴各国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由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而人均GNP水平又是区分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所以必须确定我国目前的人均GNP水平。 用现行汇率估算,1994年中国人均GNP为370多美元,显然是估计过低了。世界银行用购买力平价法计算我国1990年的人均GNP为1950美元,显然又高估了。用人均实物量指标来做对比可能比较准确。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保继刚
<正>2023年是疫情之后旅游业全面恢复的一年,最近已有很多回顾评述文章。2024年,中国旅游业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在此仅作以下几点预判。一、入境旅游——重回巅峰不容易,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入境旅游,不仅在经济层面,而且在社会文化意义方面以及在我们与西方民间外交的重要性方面都得到政府、业界、学界高度一致的认同,国家在签证、支付方式、增加航班等方面都做了尽可能的改革和便利化。但入境游面临的难点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一是入境游客的类别,中国主要是观光游客和商务游客。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外观光游客出于对东方大国的好奇来到中国,尽管当时我们的服务设施落后,但我们真心欢迎他们的到来,同时价格特别便宜,有旅游团,也有大量的年轻的背包客,出现了如阳朔西街洋人街、大理洋人街等现象。而今天,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旅游价格已经直逼日本东京、美国纽约等发达城市,中国也不再像过去一样神秘而有独特的吸引力。商务游客与全球化有关,也就是与全球产业布局有关,如果外资下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京文
中国的经济建设经过建国40余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等方面衡量,中国经济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79—1993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2%,其中出口增长16.1%,进口增长16.2%。现在,中国已经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