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5)
- 2023(9225)
- 2022(7983)
- 2021(7347)
- 2020(5800)
- 2019(13455)
- 2018(12972)
- 2017(23578)
- 2016(12754)
- 2015(14738)
- 2014(15074)
- 2013(15023)
- 2012(14633)
- 2011(13497)
- 2010(13941)
- 2009(12921)
- 2008(12961)
- 2007(11748)
- 2006(10910)
- 2005(10590)
- 学科
- 济(62180)
- 经济(62122)
- 业(40663)
- 管理(38579)
- 企(31770)
- 企业(31770)
- 中国(22597)
- 地方(19688)
- 农(19433)
- 技术(16068)
- 方法(15754)
- 业经(15299)
- 农业(13531)
- 学(13212)
- 数学(12524)
- 数学方法(12307)
- 财(12081)
- 制(12032)
- 发(11798)
- 贸(11751)
- 贸易(11735)
- 银(11591)
- 银行(11575)
- 易(11325)
- 行(11291)
- 融(11108)
- 金融(11108)
- 地方经济(10896)
- 环境(9528)
- 和(9384)
- 机构
- 学院(189112)
- 大学(186324)
- 济(79449)
- 经济(77577)
- 研究(74933)
- 管理(69513)
- 中国(59711)
- 理学(56700)
- 理学院(55923)
- 管理学(55038)
- 管理学院(54648)
- 科学(44550)
- 京(43166)
- 所(39308)
- 财(36561)
- 研究所(34774)
- 中心(34285)
- 农(32784)
- 江(32367)
- 范(28881)
- 北京(28699)
- 师范(28659)
- 院(26904)
- 财经(26809)
- 州(26360)
- 业大(25397)
- 农业(24958)
- 省(24604)
- 经(24034)
- 师范大学(22840)
- 基金
- 项目(112542)
- 科学(88430)
- 研究(86874)
- 基金(77758)
- 家(67356)
- 国家(66714)
- 科学基金(56075)
- 社会(53961)
- 社会科(51105)
- 社会科学(51094)
- 省(45473)
- 基金项目(40159)
- 教育(39282)
- 划(38217)
- 编号(36765)
- 自然(33709)
- 自然科(32870)
- 自然科学(32867)
- 自然科学基金(32236)
- 资助(31424)
- 成果(31181)
- 发(31025)
- 课题(27199)
- 重点(26258)
- 发展(25366)
- 展(24924)
- 部(24465)
- 创(24165)
- 创新(22639)
- 年(22064)
- 期刊
- 济(106093)
- 经济(106093)
- 研究(66241)
- 中国(53836)
- 农(32954)
- 管理(30056)
- 教育(29103)
- 科学(27784)
- 财(27697)
- 学报(25832)
- 融(23106)
- 金融(23106)
- 农业(22652)
- 技术(20432)
- 大学(19772)
- 业经(18759)
- 学学(17870)
- 经济研究(15972)
- 问题(13377)
- 财经(13364)
- 贸(12145)
- 业(12003)
- 图书(11957)
- 经(11703)
- 国际(11448)
- 坛(11284)
- 论坛(11284)
- 技术经济(11069)
- 世界(10556)
- 科技(10340)
共检索到333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俊奇
研究目的:研究和确定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土地科学与技术发展战略问题,为土地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资料,也为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借鉴土地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分析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土地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以及战略领域、保障措施等。研究结论:未来20年中国土地科学技术应当发展3大技术体系、4大学科,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服务。
关键词:
土地科学体系 发展战略 科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毕庆生 宋之平 杨勇平
为了使分布式能量系统(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简称DES)在我国更好地发展,本文从我国未来20年的能源发展战略出发,介绍了我国能源发展中依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通过对分布式能量系统组成、特点的研究,认为目前正是分布式能量系统发展的良好机遇;通过对分布式能量系统利用方式的研究,指出了分布式能量系统将在我国未来20年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东琪
未来15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一、机遇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
2000年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转轨以来最好的发展局面,有的专家认为俄罗斯经济已进入恢复发展时期,并且预测未来10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5%以上。认真分析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动因,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中依然存在着潜在的危机因素。俄罗斯2000年以后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更重要的还取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否正确。
关键词:
俄罗斯经济 经济政策 发展战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劳动部劳科所课题组 夏积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伟
“广之旅”(原名:广州市旅游公司)是广州一家非常著名的国际旅行社,成立于1980年。由于成功的导入CI,再加上为顾客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管理者敏锐的发展眼光以及把握市场机遇所采取的科学而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营销措施,因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96年晋身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俊生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首先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工业文明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建设了人类整个现代化生活。现在它的负面作用凸显,表明它需要转变的时刻到来。这种转变首先是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主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技术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以海水稻的培育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例,讨论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向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
关键词:
发展方式 技术创新 海水稻 高速铁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贵访 杨道华
中共中央关于“七五”计划的建议强调指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把促进利技进步这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任务真正放到战略地位上来”。众所周知,只有科学技术实现现代化,才能为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提供科学技术条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工业、农业和国防。在四化建设中,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先行。工业在国民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关键词:
毛泽东 科学技术发展 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关键词:
毛泽东 科学技术发展 战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祁祥 王国军 郑伟
中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迫切需要养老年金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年金市场的发展却步履维艰,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于养老年金市场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严重缺失。为此,在分析国际及中国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与改革的未来取向以及年金市场发展几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战略分析方法设计了未来十年中国年金市场三个发展阶段中的五大战略,即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柱调整战略、税制改革战略、监管优化战略、技术革新战略和产品优化战略。这些战略的分步实施将为中国养老年金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依据中共历次代表大会和其他重要文件精神,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40年两个阶段。前者又细分为重工业偏向于内地、"大跃进"及三线建设、经济发展重点转向沿海三个阶段;后者细分为改革开放偏向于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总体战略和新时代新战略四个阶段。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指导,依托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特征,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同时,战略重点和举措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展望未来,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将构成陆海统筹纵向的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带,并率先实现现代化;"四纵四横"经济带的建设将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以绿色城市和绿色城市群建设为载体的绿色城镇化将步入快车道;国内和国际次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公共服务均等化、交通的通达性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成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常规手段。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乔柏顺
10年来,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深圳的卫生事业在中央、省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门己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些做法是有一定特色的,体现了深圳速度,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基本适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忠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沈荣华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的人才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人才工作处在最好时期。总体判断可以归纳为四句话: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经初见成效,党管人才的组织架构基本建立,人才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下面,本文围绕未来人才发展战略,谈八个方面的战略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