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3)
- 2023(9699)
- 2022(8127)
- 2021(7598)
- 2020(6151)
- 2019(13833)
- 2018(12883)
- 2017(23461)
- 2016(12250)
- 2015(13822)
- 2014(12903)
- 2013(12692)
- 2012(11671)
- 2011(10544)
- 2010(11008)
- 2009(10501)
- 2008(9430)
- 2007(7935)
- 2006(7125)
- 2005(6561)
- 学科
- 济(46536)
- 经济(46497)
- 业(36325)
- 管理(33848)
- 企(30762)
- 企业(30762)
- 融(26598)
- 金融(26598)
- 银(23472)
- 银行(23447)
- 行(22877)
- 中国(21730)
- 方法(18087)
- 数学(15465)
- 数学方法(15325)
- 财(13907)
- 技术(13080)
- 农(12674)
- 制(12573)
- 业经(11951)
- 地方(11714)
- 贸(11456)
- 贸易(11442)
- 易(11184)
- 中国金融(11135)
- 学(9954)
- 技术管理(9601)
- 农业(8860)
- 务(8782)
- 财务(8768)
- 机构
- 大学(163080)
- 学院(162647)
- 济(72901)
- 经济(71535)
- 研究(61280)
- 管理(60611)
- 中国(54255)
- 理学(51537)
- 理学院(50908)
- 管理学(50188)
- 管理学院(49873)
- 科学(34817)
- 财(34265)
- 京(34051)
- 中心(30416)
- 所(30122)
- 研究所(27478)
- 农(27037)
- 财经(26433)
- 经(24215)
- 江(24181)
- 经济学(23234)
- 业大(22586)
- 院(22326)
- 北京(21540)
- 范(21495)
- 师范(21287)
- 经济学院(21031)
- 农业(21024)
- 融(20272)
- 基金
- 项目(110109)
- 科学(88179)
- 基金(81295)
- 研究(81232)
- 家(71411)
- 国家(70824)
- 科学基金(60755)
- 社会(53644)
- 社会科(51219)
- 社会科学(51203)
- 基金项目(43084)
- 省(42710)
- 自然(37671)
- 自然科(36868)
- 自然科学(36861)
- 教育(36411)
- 划(36383)
- 自然科学基金(36249)
- 编号(31371)
- 资助(31181)
- 创(26631)
- 重点(25989)
- 成果(25619)
- 发(25204)
- 创新(25117)
- 部(24211)
- 国家社会(23324)
- 课题(22259)
- 教育部(21036)
- 科研(21013)
共检索到263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边卫红 王家强 李建军
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旧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弊端,并加快了全球经济重心格局的演变,势必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该文指出,受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浪潮、人口老龄化差异以及技术革命推动金融周期演变这四大主要因素的推动,未来10~20年国际金融格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力量对比、国际移民与金融资本流动的模式将发生新变化;在金融业发展新周期中,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连舸
跨境金融的驱动因素和结构特征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厘清全球跨境金融的规律特征,对我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防范外部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周期、全球流动性、金融结构和监管政策等驱动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跨境金融活动呈现规模下降、结构调整、流向分化、主体切换和风险变化等特征。同时,银行跨境业务呈现综合化趋势,数字化转型提速,经营稳健性明显增强。我国跨境金融规模稳步增长,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持续增强,在全球资金循环中的份额不断提高。未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跨境金融的规模和结构还将发生深刻变化,风险日趋复杂。应引导形成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征相匹配的跨境资金结构,平衡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充分发挥银行业在跨境金融领域的“比较优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良 金凤君 王成金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使用2002年103个国家的商品出口贸易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首位联系分析,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尤其是国际贸易流向与贸易组团进行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中的等级结构和核心国家,分析了区域性贸易组团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是第一级贸易中心,是世界性核心;中国和日本是第二级中心,是世界性贸易核心的候补者;俄罗斯联邦、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沙特等则为第三级的区域性贸易核心。贸易组团的组成反映了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华地区表现为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为核心的双星体系,香港特区在中国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的中转作用。
关键词:
贸易流 组团 模式 全球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苏立峰 雷强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5个城市金融业1980~2006年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诸如宏观经济增长、对外开放水平、国内管制程度、国内要素供给和成本等因素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的影响方向大致是确定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敏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曼云
近年来,国际金融投机集团一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严重地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致使全球金融风暴已演变为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为此,国际金融界出现的“索罗斯效应”现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注视。本文拟就国际金融投机集团的投机方式、特点、危害及我国防范国际金融投机应采取的措施作一剖析
关键词:
金融危机,金融投机,金融创新工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陶湘
论影响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因素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陶湘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九五”时期将会发生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将以物价稳定为首选目标,二是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将由间接调节工具体系替代直接信用控制为主的格局。在这一转变时期,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鄂志寰
资本流量重新配置 9·11事件发生后,美元汇率迅速转弱,显示有资金正在撤离美元资产。但是,对于具体撤离的数量及这种撤离的持续时间长短,目前还很难判断。综合考虑事件发生前国际资本流动的调整过程和方向,以及该事件本身对于美元避难所地位的影响,可以看出,决定国际资本进退去留的主导因素正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雅玲
今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与世界经济基本稳定,主要发达国家显现弱复苏态势,但基础并不牢固。以美联储围绕是否继续QE政策以及安倍经济学超级量化宽松之下的货币博弈使得美元、日元与新兴货币贬值并行。美、日通过货币调整的金融战略发挥到了极致,也给新兴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这个经济周期与金融危机的新时期,如何抓住大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主线,将成为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关键性的战略问题。
关键词:
国际金融 市场焦点 风险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2013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世界经济基本稳定,且逐渐复苏态势之中走过,其焦点突出、风险扩大、前景难定。虽然2013年第三季度的国际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变量与变数,但国际金融市场控制力和主导力的提升则有力地协调与驾驭价格震荡的应对和心理恐慌的面对,态势稳定依然是主要特点,也是新动向与新迹象的关键所在。金融市场稳定的根基与条件值得跟踪观察和审慎论证。一、国际金融市场焦点不断备受关注、忧虑加重2013年国际金融市场在震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景学成 谭雅玲
人们所期望的世界经济复苏在2004年表现明显。然而,2004年国际金融市场却是在忧虑与调整中度过。全年焦点问题首先集中在地缘政治上,突出表现为国家与地区利益冲突扩大和矛盾激化,进而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前景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晓燕 于晓宁
本文从国际金融投资视角构建了21种货币1993—2016年的货币国际化指标,通过理论建模分析其驱动因素,并采用混合组均值法估计的动态异质性面板模型检验各驱动因素的长短期效应。研究发现:短期内货币国际化与汇率波动、经济规模正相关;长期来看,汇率波动表现为抑制作用,即汇率波动在短期为交易者提供高抛低吸的套利机会使其增加投资,但在长期会打击交易者的信心。长期驱动因素还包括货币资产收益、以金融市场发展和资本管制衡量的交易成本和经济基本面。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短期路径设计中,短期内发展经济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最具成效的方式,而长期可以通过提高资产收益吸引投资,同时防范汇率大幅波动,谨慎处理金融市场发展和资本开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健 陈凤 濮励杰 韩书成 叶浩 彭补拙
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锡常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人口密集区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区,土地利用历史悠久。1980年以来,苏锡常地区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的相应变化。本文利用1980年、1995年和2000年的Landsat TM数据对苏锡常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测量,取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对苏锡常地区1980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以得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为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促进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秀荣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循着"论从史出"的逻辑,采取功能分析范式,探寻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律,分析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的动因和路径,提出了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演进对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功能演进 动因 路径 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三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货币金融力量演变成一种重要的战略权力。IMF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也明显突出。在此背景下 ,美国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以往政治和军事权力的“金融霸权” ,它在国际格局的地位重新得到强化。欧元的诞生 ,使欧盟加速发展并成为挑战美元霸权和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和日元国际化的实现 ,日本政治大国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