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10325)
2022(8784)
2021(8182)
2020(6584)
2019(15395)
2018(14937)
2017(27667)
2016(14562)
2015(16970)
2014(16600)
2013(16906)
2012(16400)
2011(15473)
2010(15555)
2009(14632)
2008(14296)
2007(12542)
2006(11637)
2005(10977)
作者
(45135)
(37687)
(37675)
(35926)
(24457)
(18206)
(17018)
(14792)
(14606)
(13435)
(13345)
(12583)
(12425)
(12418)
(12315)
(11769)
(11371)
(10973)
(10922)
(10475)
(9689)
(9357)
(9305)
(8829)
(8686)
(8533)
(8457)
(7929)
(7642)
(7546)
学科
(86013)
经济(85940)
管理(37891)
(35328)
方法(29689)
(28018)
企业(28018)
数学(25994)
数学方法(25810)
中国(23875)
地方(19785)
(17143)
贸易(17131)
(16996)
(16934)
(16711)
业经(15244)
(14243)
地方经济(13709)
(13516)
(13306)
金融(13306)
(12179)
银行(12146)
(11887)
环境(11687)
农业(11266)
(11136)
(10614)
(10584)
机构
大学(228391)
学院(223857)
(111761)
经济(109971)
研究(94464)
管理(78964)
中国(72983)
理学(66674)
理学院(65757)
管理学(64871)
管理学院(64428)
科学(53831)
(50724)
(49273)
(47658)
研究所(44745)
中心(39650)
财经(37569)
(37284)
经济学(36799)
(34386)
(33722)
北京(33386)
经济学院(32791)
(32607)
业大(29573)
(29537)
科学院(29419)
农业(29332)
师范(29231)
基金
项目(142037)
科学(112348)
基金(106692)
研究(101029)
(95386)
国家(94726)
科学基金(78796)
社会(67759)
社会科(64460)
社会科学(64443)
基金项目(54243)
(49882)
自然(49510)
自然科(48349)
自然科学(48333)
自然科学基金(47524)
资助(45419)
教育(45120)
(44853)
编号(37133)
重点(33560)
(33386)
(32897)
成果(31120)
中国(30247)
国家社会(30066)
教育部(28571)
(28495)
课题(27461)
创新(26959)
期刊
(130234)
经济(130234)
研究(77778)
中国(47910)
学报(36225)
科学(35153)
(34480)
(33631)
管理(33148)
大学(27330)
学学(25644)
(24147)
金融(24147)
农业(23161)
经济研究(23071)
财经(20455)
教育(19876)
国际(18891)
(18699)
(17970)
技术(17904)
问题(17290)
世界(16422)
业经(16200)
(13919)
技术经济(12575)
统计(11108)
资源(10750)
经济问题(10248)
现代(10045)
共检索到36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课题组  李伟  隆国强  张琦  赵晋平  王金照  赵福军  
未来15年是我国比较优势转换期,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崛起的关键期,也是国际格局大调整期。新一轮技术革命、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大国博弈等重要因素,将深刻改变未来国际经济格局。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呈现"十大变化"趋势:全球经济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全球经济格局多极化将更加明显;新技术革命推动的生产方式变革将重塑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国际贸易结构与格局将发生改变,数字化、服务化突显,规则更趋强调高水平的便利化、自由化;全球跨境投资将在波动中上升,跨境投资规则制定出现新趋势;全球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越发达国家;绿色发展将成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全球能源结构与格局将深刻变化;全球粮食安全总体状况将有所改善;国际金融中心将多元化。外部环境的这些重大变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把握好国际经济格局变化新趋势,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趋利避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外资对于弥补资金短缺和牵引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对于中国经济产业转型与升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选取2015—201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利用外资的数据,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发现,由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浪潮持续上升、美国特朗普政府持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及美欧持续强化外资安全审查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而中国在借鉴外商投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高速发展,实现了从中国组装、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中国服务的巨大飞跃。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兴起,经济全球化正遭遇波折,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这必将重塑国际产业格局。但我们只要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制度型开放体系的完善,有效应对经济风险,必将提升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有力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隋广军  陈伟光  程永林  蔡伟宏  
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金融、贸易、科技等指标的考察表明,未来10~15年,继续崛起的中国将从全球性经济大国提升为经济强国,贡献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将得到强化。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改革现实需求,中国应作为国际制度体系的深度参与者、重要建设者和共同改善者,按照参与进程的渐进性、参与方式的合作性和参与层面的国内外统筹性原则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其目标是构建一个与综合实力相适应、权力和责任基本对称、发展共同利益和促进本国利益相结合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框架,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合法性、有效性,最终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东琪  
未来15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一、机遇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体量逆市上升,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量跃居全球首位,我国与外部深度融合,外部经济体波动或者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都可能对我国造成巨大影响,我国必须加快对外谈判以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危机以来倡导贸易自由化的美欧发达大国率先挑起贸易保护,"中国威胁论"等持续升温,我国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金砖峰会、上合组织峰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健华  管涛  黄益平  郑超愚  丁志杰  丁剑平  欧明刚  
近期,由交通银行《新金融》期刊主办的2010年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外交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就"国际经济再平衡与我国的战略选择"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危机治理步履蹒跚全球复苏仍为可期》的主旨报告(全文另发)。《新金融》期刊副主编王辰博士主持了圆桌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国际经济再平衡过程中,我国经济远虑近忧兼具:短期内通胀压力较大,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更应警惕;经济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未来劳动力供给或由过剩转向不足。总体而言,我国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东琪  
改革开放的15年,全国城乡创造的新就业机会累计达2.2亿个左右,比改革前30年多出大约2000万个,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实行分田到户和城市经济发展实行小型化、分散化、非国有化和服务化的政策。但是,随着“就业市场化、失业公开化”制度加快建立,劳动就业从数量型向效率型的模式转换,农业的家庭生产方式向相对专业化的集中型生产方式转变,以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日前,由《新金融》期刊承办的2008交银国际经济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十位专家就"次贷危机与国际经济"的主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专家们认为次贷危机不止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将对世界金融格局、货币体制、要素供求格局、产业格局和世界经济利益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专家们认为次贷危机对中国的机遇将大于挑战。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与美国经济软脱钩,积极入主主流金融机构以及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凡  
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化建设使命举世瞩目,G20峰会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最佳沟通平台,各集团利益的交锋博弈构筑着G20机制化的未来国际关系基础,并直接左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如何保障世界经济永续发展,是G20机制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G20作为中国真正平等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唯一有效平台,蕴藏着丰富机遇及巨大国际协调红利,也意味着诸多制约因素和潜在风险,中国之于G20机制化建设的态度、立场及应对战略势必引领世界政经格局的未来演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历史资料和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 ,对中国和目前经济总量世界排名前五位国家的未来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了预测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于 2 0 0 5年超过法国 ,2 0 0 6年超过英国 ,2 0 1 2年超过德国 ,本世纪中叶 ,有可能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但在本世纪内很难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 0 5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2 0 0 0年的水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发启  
Thepapermakesaforecastandanalysisofeconomicgrowthrateinthenext15 years,bothquantitativelyandqualitatively,byusingtheHarrod-DomaEconomic growthmodelandeconomiccyclemodel.Theresultsshowthatthegoalofquadru- plingGNPpercapitabytheendof2000proposedinthefifthplenarysessionofthe 14thcentralcommitteeoftheCPCcanberealizedtwoyearsaheadofschedule,the goalthatthe2010GNPshoulddoublethe2000GNPmaybeattainedayearinad- vance.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山风  
中共14届5中全会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画,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信心:至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至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使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从小康迈进富裕的水平,使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能力上一个大台阶。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和提供推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道华  冯海发  
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把中国经济逐步引入了国际经济环境之中,中国经济运行与世界接轨,中国经济发展在与世界经济融合。展望未来,国际经济环境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影响。中国的农业也正日益与世界农业发展相融合,世界整个政治、经济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